「西鐵傳統文化」秦嶺之巔共青團車站:青石崖車站

青石崖車站,位於寶成鐵路海拔最高、曲線半徑最小、線路坡度最大的區段,車站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西铁传统文化」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青石崖车站

當年修築青石崖車站時,因車站兩端被高山阻擋,部分站線設在隧道之內,高填深挖採用前蘇聯專家大量爆破法的建議,用炸藥334噸,爆破了26萬餘立方米土石方,為全線之冠。車站建成之初,就包攬了寶成鐵路三個之最:一是海拔最高,1304米;二是曲線半徑最小,290米;三是坡度最大千分之三十,青石崖車站與相鄰觀音山車站直線距離只有約1.5公里,但高差達到近100米(96米),所以,築路工人利用一個馬蹄形和一個8字形,繞行近11.4公里迂迴上升,線路層疊3層,才將線路的坡度達到千分之三十。

「西铁传统文化」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青石崖车站

寶成鐵路通車後,劉少奇、鄧小平、賀龍、喬石、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青石崖車站視察。1960年4月29日,劉少奇主席在時任陝西省委書記王林和原西安鐵路局局長劉英才陪同下參觀秦嶺北坡地段,並在青石崖車站留下足跡。1962天春天,在劉少奇主席視察兩週年前夕,青石崖車站“少奇亭”落成。

「西铁传统文化」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青石崖车站

當年,由於生活條件艱難,人心不穩,車站事故頻發。為保證安全生產,扭轉當時的被動局面,上級領導決定由共青團員組成基礎隊伍,進駐青石崖車站,由此拉開了團建的序幕。1974年元月,一面鮮豔的團旗飄揚在白雪皚皚的的青石崖車站,苑順亭等8名共青團員懷著續寫寶成鐵路新篇章的雄心壯志,頂著漫天風雪來到這裡,開始了艱苦創業的生涯。1975年9月原鐵道部政治部青年工作組及西北、西南部分鐵路局、工程局領導,從秦嶺步行到青石崖共青團車站檢查,勉勵青年發揚艱苦奮鬥精神。

90年代,車站團支部堅持“留人、育人、塑人”和“小站也要有大作為”的理念,動員團員青年用自己的雙手改善工作生活環境。看到青石崖是石頭的世界,寸土不生,大家約定每個人休假回來時都要背一包黃土,就連親朋好友來看望他們時也沒忘了帶點黃土。就這樣一回又一回,一年又一年,他們硬是靠堅韌的毅力,使得光禿禿的硬石板上有了土壤,有了鮮花、蔬菜和綠色……將車站變成了秦嶺山中的一顆綠色明珠。幾十年裡,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這光榮的傳統沒有變,這蘊含著頑強生命力的綠色已在青石崖上永久地生根發芽。

由於車站海拔高,到了冬天水源容易被凍結,整個站區全部斷水。特別是在2008年1月14日至3月14日期間,受冰凍雪災影響,車站供水系統全面癱瘓,對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團員劉兆萍帶領大家在山間齊腰的雪地中尋找水源,每天往返一公里多取水,保證了車站的用水,在山林的雪地中留下了美麗的足跡。

「西铁传统文化」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青石崖车站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一代代團員青年和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青石崖車站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安全生產持續穩定。1979年“五四”前夕,共青團中央授予車站為“新長征突擊隊”。1989年,陝西團省委命名青石崖車站為“共青團車站”。同年3月,鐵路和地方共青團組織請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顧委常委的汪鋒題寫了“秦嶺之巔共青團車站”。2003年,車站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2006年,車站團支部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2008年,全國總工會授予車站“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西铁传统文化」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青石崖车站

如今走進青石崖車站,最先看到的就是站臺上刻有 “秦嶺之巔共青團車站”的石碑。後記中寫到:“青石崖處秦嶺之巔,抱群峰、面峭壁,臨深壑,鳥獸棲居、人跡罕至。一九五七年築寶成鐵路,崩山裂石,鑿出車站,橋隧勾連,鐵路盤橫,蜀道坦途,蔚為壯觀。青石崖車站地勢高峻,四時天侯變化無常。夏日電閃雷鳴,冬季雪封冰凍,春秋之際雲霧繚繞,朝夕氣溫相去甚遠工作條件頗為艱難。一九七四年以來,數十名熱血青年陸續奔此,艱苦創業,功績卓著,多次為分局、路局、鐵道部、省市、團中央所表彰,並授予共青團車站光榮稱號,譽滿千里鐵道。” (賈曉雷)

「西铁传统文化」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青石崖车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