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如果以现代人的战略才能,赵国能改变败局吗?

水晶化雨

长平之战,上党之争是引子,却不是原因。廉颇共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均位于空仓岭,第三道为长平关,长平关与一、二道防线之间是丹水河谷,所谓太行八径之一。第一、二道防线是三道防线中最易守难攻的,因为它们就是设置在两山夹一沟的深沟谷地中的三处城关,进攻方夹在山沟里,根本展不开进攻队形,而防御方却可以依托城关,以少量兵力防御。第一道防线是扼守两条山沟谷地的两座鄣城,简称二鄣城;第二道是空仓岭通道的出口光狼城,从二鄣城经过的两条深沟谷地在光狼城前合为一条;廉颇正是在一个月之内,丢失了前二道防线之后,被撤换的。而第三道防线,除了长平关,廉颇还筑起了长达百里的石垒,防御正面宽阔,利于进攻方展开攻击队形。连防御正面狭隘的二鄣、光狼三城都守不住,廉颇如何守的住长达百余里的防线?基于这一点,所以在秦军攻击第三道防线之前,连续防御失利的廉颇就被替换了,因为他己经让人失去了信心。


沉140769451

战国末年,七雄争霸,英才纷起,雄主辈出,天下纷扰,民心思安,大局归一之势初成。秦赵皆为霸主,长平一决雌雄,若令时光倒转,再现昔月峥嵘,谁该问鼎天下,看我论战长平!

据《史记》记载,强秦通过战争,兼并东方诸国,公元前264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久相持。秦军散布廉颇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来代替廉颇。

而赵括有理论没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秦国将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昭襄王亲至河内,悉发成年男子到长平助战,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拼死突围,马服子赵括被射死,白起收赵降兵四十余万,白起认为赵兵不忠,夜里坑杀之,赵国继而衰落。

冯亭献上党于赵,没有错,秦赵交兵两败俱伤,韩可得生息之机。赵王接受上党也没有错,上党临赵国国土,若秦得之则国门洞开。秦国攻上党也是正确的,赵国兵力仅次于秦,上党属地17城归赵,国力大增,若不除之,久必为秦劲敌!这是一场胜者为王的赌局,退无可退!

长平之战前期第一个错误的人是廉颇!这个看似最正确的老将!

冯亭自愿投赵,赵军先入为主,军民同心抗秦,且早已猜到秦国会战,准备时间较充分。秦军远道而来,若有机可乘,当努力击其先头军队,小胜而赢军心,然后乘秦国之怒,以深沟高墙以拒之,秦若强攻,必损。然而老将廉颇没有把握这个战机。长平之战历时三年,赵军在城中自保有余,秦军在城外需时时提防,三年间不可能没有任何主动出击的良机,若能把握好,有可能反败为胜,但最少能让秦军时时心惊,但是廉颇又没把握住。

如果廉颇没有死守一城,而是攻守兼备,引诱敌人攻城,可以有效消灭秦军有生力量,纵失几城,看似失败,实则让秦国以军队换城池(攻城战攻守双方兵员损失三比一),此消彼长,双方力量均衡,则可谈和后双方罢兵。

三年攻一城,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且如此攻城之法多数会输,但是廉颇让秦军赢了!接下来的是赵军粮草不继,无法坚持守城,只得起用主攻的赵括为将。赵括虽是英才,但初次出战就遇白起,何况他还不知对方将领是白起,难免误判,在白起诱敌之下中计,军队被围!赵括发现中计,立刻组织起强有力的反攻,但多次反攻都不能突围,只能设防待援。

这时赵国有名将廉颇和李牧,如果赵国拼尽举国兵力,完全有可能冲破秦军围困,虽然损失很大,但决不可能40万军队被灭,或者灭40万军队让秦国付出耗尽国力代价。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赵国虎口夺食,秦国为尊严和利益不得不战,但是秦国绝对不愿同赵国两败俱伤!若两国精锐拼尽,他国反成强国,这是秦不愿看到的。如果赵国全力一战,秦必见好就收,在有利战况下一换二、三拼杀秦当然愿意,可一且解围就变成一对一拼命了,以白起之智,在围赵兵无望之后,必收兵整军再谋良机。双方疲惫之时,赵割半个上党以息兵应该很容易。

再者,赵国割地求别国救围,秦赵两强相逢,双方拼到不足以威胁别国对五国最有利,这也是五国隔岸观火的原因,但赵兵40万被围,一旦歼灭或投降,则秦一国独大。两强相逢,双方都要提防对方,对别国则以拉拢为主,一家独大,必将奴役天下。所以别国应该会救赵军(事实上长平之战后秦欲灭赵,就有别国救援)。当然,别国军队只要击破包围就不再与秦军对拼,如果如此,秦赵在此时也不会过分对拼了。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在赵国40万大军被围之时,也是决定天下命运的时刻,竟无一能辩之士,分析利弊得失,适当利益诱惑,说动五国出兵相救!!!真人谋之灾也!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赵括在被围46天后,眼看救兵无望,亲自引兵突围,结果赵括死,赵军降。其实赵括被围后的作为完全符合兵法,也是最有利的做法(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但他亲自引兵突围是错误的,他战死后,赵军完全失去了战斗的决心。(估计是英雄主义在作怪)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赵国有可能赢,纵然失败,也不可能败的如此惨烈!毕竟举全国之力围城三年,太险!!!五国尚在而秦赵力拼,不智。只是秦赵两国都走上了不归之路,双方不分输赢都不敢退兵。原本是第一强国之争,因赵国缺乏谋略,竟差点成为灭国之战。





龙啸九天令

廉颇其实并没有犯大错,长平之战部署的三道防线还是可以的。

赵括战死后导致赵军混乱,军心不齐,没能有主心骨。才是长平守军没能全部撤出长平,导致被秦军全歼的主要原因。而且长平之战时上党地区还有几座城邑没落入秦军手中,完全可做战略纵深,没必要死守长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靠近敌军的几座城都布下简陋的防御,越是靠后越是要建设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大到城池,小到各个河岸,山坡。甚至路边的山上都建设一些简易的长城,营垒,扎寨。战壕里藏着射程更远的强弓劲弩,设置陷阱。这样可以很好地利用地利优势,歼灭秦军。

同样做到攻守兼备,进退自如后,逐渐将兵力集中到一个点上,等敌军逐渐攻到上党最后一个城池的时候再死守不退。将一战盈,再而衰,三而竭的理论用上。在坚守几个月后,等到预备队到来就是战略反攻之时。

另外,秦国尽全国之力对战赵国,国内空虚,在秦赵对耗上党时,应廉颇守城,赵括奇袭秦地,以搜刮钱粮为目标速战速退也不失为办法。

赵国如有苏秦,张仪那样的能辩之士出使五国,秦不亡国也差不多了!

我如果指挥赵军,那么,让廉颇只守不攻耗住秦国大军,再让赵括带精兵袭扰秦内地,然后许诺五国共分秦地!!!秦赵兵力不差多少,如此之法,应该能赢!





正义令主

我认为赵军可以赢!

第一,白起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前期白起只所以不出战,我认为在他眼中此战甚危机,有很大可能输,毕竟劳军远征山区,运粮不便范了兵家大忌!

第二,秦赵兵士战力不差多少,胡服骑射当时也只有秦军敢于交手,却不占便宜。

第三,秦军共计60万人,赵军被坑杀就有40万,应该赵军总兵力在50至60万之间。赵军处于守势,完全可以敌得过秦军。

第四,秦连十五岁以上人员都征用了,内地空虚到任何军队都可以直捣老巢的地步,太危险了,此时苏秦联六国抗秦的思想还在!秦国赢的太危险了!!

第五,赵国太小气了,应该割地求救,以换支援,一个肥肥的上党吃下,连半个城池都不舍得交换五国支持,不智之至!





龙之梦142363583

赵国上头犹豫不定,在主和与主战之间下不了决心,耽误了战机,给了秦国步步推进的机会。

上党一郡,赵国要不要这块"烫山芋",秦国都要进攻赵国。时间早晚而己。赵王和平原君赵胜在利益面前己经没有理智了,也就是一对见利忘危的君臣而已。相反平阳君还理智得多。

廉将军掘地固守,以消耗秦军。这在战役上是正确的。打战打粮草,秦人供给不足必定松动,再反击就有作用。但上头不给廉颇机会。赵王没分辩能力又中了秦相应侯的反间计后,立即换将,中套圈而不反省其中的利害。

赵括之选将,是赵王急功近利,不听众谏,刚愎自用的直接后果。赵括是"纸上谈兵",你给他一个平台,他不用才是傻眉傻眼。但这上战场一用,就用错了,害人误国,危害不浅。

赵国的军队民众一致抗战,保家卫国。但是"船上人不使力,只怕你岸上人挣断腰",大错己经铸成,过后努力改观,怕是比登天还难。

赵国的上层昏愦贪婪,让赵国军民买单,实在是冤死了那前后英勇作战的四十多万赵人。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前后死亡军队四十五万余人,除去被坑杀四十余万。赵国在战斗中伤忘人数不过五万余人。这廉颇,赵括把仗打成这样,也坏不到哪里去!李信与蒙恬带二十万人平楚,开始顺利,结果损兵折将,远不止五万余人。而对楚国并没什么损伤。

相比之下,长平之战的防御作战是成功的。若不换将,派赵括带一万奇兵截秦兵粮道,粮道一断,秦兵必溃,(当然白起会派重兵守护粮道的),秦赵之战胜负就没法定论了。


劉一千五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主要责任人如下:

1、首先是赵国国君,战前失策,冒然接受上党,秦军得到韩国国君割让领土却被赵国轻易拿去,如同虎口夺肉,被虎狠咬是必然的,而且轻易得上党,诸侯各国心里不爽自然也不会帮你,这些因素赵国国君未加综合分析就决策,是战略失策。

2、当战势胶着明显不利于赵时,有两策,一是继续坚持一段时间,积极交往列国,让出足够利益争取多国援助,另一策是干脆与秦讲和,放弃上党。结果选了最下策,和秦国死扛,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正好两虎相争,最好两败具伤。国君不会因势而变。

3、赵括,不分析形势力主出战,增兵20万,以为凭兵力优势可一举拿下秦军,结果指挥失当,大军被白起凭借地势包围并全歼,战场责任当然是赵括无疑。


森林王子1991

赵国内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赵武灵王把赵国分为赵和代,导致赵惠文王兄弟火并,使代地军队离心,长平之战没能支援前线。二,赵惠文王对廉颇是很放心的,可是开战一二年不幸薨。赵孝成王继位,关键赵孝成王有个宠臣,郭开贪财。和廉颇有矛盾。加上秦国间谍用一万金贿赂郭开,赵孝成王换掉了廉颇。三,李牧将军此时年轻,秦赵淹池会的时候是赵惠文王的警卫队长,率领3000警卫保卫赵王。赵惠文王薨后,被派到代地任郡守。抵抗匈奴。四,赵国另个重要城晋阳在开战后也没有积极支援长平。赵国内部问题严重。如果廉颇不被换掉可以打个平局。


银昉

过在死守长平,过在把决战地点放在长平,早该先放弃长平让秦军深入。①可以找有利战机,②可以向其它国家示弱让其它国家看到秦国的虎狼之心和虎狼之师,其它国家必联赵共抗强秦。③缩短战线便于赵军后勤补给,而秦军深入后勤补给肯定出问题。④可以找到更有利地势出击,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民心。⑤攻该攻的城,伏击该打的部队,机动进退,不要在上党长平一棵树上吊死。⑥合纵连横运用外交手段许其好处,联合楚韩魏等共同出击秦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