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之降能否撬動進口之升

網來雲商環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鄭玉鴻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員關利欣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

(排名不分先後)

繼5月3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之後,僅隔半個月,擴大進口再次成為這一會議的“主打詞”。在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一系列聚焦促進調結構惠民生和外貿平衡發展的措施得以確定,其中對“落實降低部分商品進口稅率措施,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降稅帶來的好處”的重申令人印象深刻。下調進口關稅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利好進口,群眾如何才能真正享受到降稅帶來的好處?本報特邀業內權威專家,圍繞上述議題展開思辨。

1

根據5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7月1日起,中國將進一步下調服裝鞋帽、家用電器、日化用品等商品的進口關稅,涉及產品關稅降幅均超過50%。這已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第五次調整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此次消費品進口關稅下調力度如何?上述進口日用消費品價格能否隨之下降?國內同類產品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與之競爭?

關利欣:國家此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力度很大,涉及1449個稅目,是前四次降稅總數的7倍;平均稅率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55.9%。隨著進口關稅的降低,大部分日用消費品的價格能夠降低,因為此類商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大,經銷商願意主動降低價格,從而銷售更多商品、獲取更高利潤。進口商品的增加能夠滿足中高端消費人群的品質消費需求,有效填補國內相應領域的市場空白,雖然短期內會在某種程度上擠壓國內產品,但從長遠來看,有利於國內產品進一步提升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鄭玉鴻:此次消費品進口關稅下調力度較大,充分印證了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升級,消費需求不斷擴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有關部門具體落實措施,防止中間環節獲利,讓廣大消費者受惠,這充分說明了此次國家降低進口關稅的核心目的是讓消費者獲益,國家在政策上加強引導將有利於進口日用消費品價格下降。與此同時,中國的日用消費品市場競爭已經較為充分,在進口關稅降低的背景下,海外製造商和海外品牌為了更好地擴大其在中國市場上份額、保持競爭優勢,預計將主動降低商品價格。

對於國內的日用消費品生產企業而言,國家下調消費品進口關稅未必是壞事。改革開放40年來,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日用消費品領域已經出現了一大批優質企業和知名品牌,在與海外品牌的競爭中佔據了一部分市場,即使海外商品降價,中國商品整體而言也具備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此次降低進口關稅的目的之一也是倒逼國內產品升級、產業轉型,對中國企業和品牌施加一定的壓力,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上看有一定的益處。

付一夫:總體而言,此次關稅下調力度較大,不過進口日用消費品價格或許不會隨之下降。因關稅下調而產生的價格差並不一定都會體現在進口日用消費品上,降稅之後的“利益分享”會體現在國外出口商、國內進口商、中間營銷商和最終消費者四個環節,但這四者卻並非是先到先得,而是一場關乎市場供求的博弈。降稅帶來的進口消費品降價不僅會存在時滯,還有可能讓消費者根本感覺不到價格比之前便宜,甚至會漲價。

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下調對於國內同類產品來說,短期顯然是不利的,因為此前這些產品的競爭對手主要集中在國內,現在還要與國際上的廠商競爭,壓力較之以往顯然更大,獲利空間也會受到擠壓。不過長期來看則是利好,進口廠商加入到競爭行列中,會倒逼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在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下,生產落後的商家將會面臨淘汰,優質的商家則會留下,消費者也能夠獲得更加優質的日用消費品。

2

好的政策必不可少,將政策落實到位同樣重要。國務院近期召開的兩次常務會議在部署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工作時均強調指出,有關部門要落實降稅措施,防止中間環節加價獲利,切實讓廣大消費者受惠,促進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要實現上述目標,政府部門應做好哪些配套工作?

鄭玉鴻:第一,相關部門必須儘快執行關稅下調細則,將國家規定的關稅下調措施保質保量按時落實到位;第二,相關部門應對日用消費品的流通鏈條加強監管,防止惡意加價行為發生;第三,行業機構與協會組織應呼籲並引導行業長遠健康發展,通過實現與消費者的互利共贏來促進企業發展;第四,做好關稅下調的宣傳工作,在營造消費升級和商品提質降價的社會共識中,依靠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達成國家政策目標。

付一夫:政府部門應著力完善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支持消費品生產商在創意設計、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促進大眾消費品創新,增加有效供給。同時,政府部門應從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支持企業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實政策,強化監管,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

關利欣:政府部門需要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一方面,要讓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不同渠道的商品能夠在市場中公平競爭,防止一些企業憑藉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另一方面,要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妥善解決進口商品的退換貨、假冒偽劣等問題,讓消費者在享受多元化、高品質消費的同時沒有後顧之憂。

3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8%,消費對中國經濟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凸顯。但就目前情況看,消費潛能尚未完全釋放,部分消費外流就是其中一個表現。世界旅遊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遊客境外消費總額仍為全球最高,達到2580億美元。中國多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能否刺激消費迴流?除了降低進口關稅外,促進消費迴流還應在哪些方面著力?

付一夫:從數據上看,國內消費者並不是沒有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而是基於價差、品牌信任度等原因,在可選擇的情況下,更青睞於在境外消費。這種消費慣性既抬高了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成本,也不利於國內消費品牌的打造。降低進口關稅是為實現縮小境內外商品價差、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進而引導境外消費迴流這一目標邁出的第一步。

然而,降低關稅能否達到引導消費迴流的預期目的還有待於觀察。原因在於,一方面,此次降稅範圍內的進口消費品,多數在國內市場並不佔據主導地位,消費者受益程度有限。另一方面,中國附加在進口商品上的稅負中,真正的重頭是消費稅、增值稅等,相比之下關稅佔比並不高。此外,在境外消費,商品的稅負可能比國內更加靈活,因此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境外購物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中國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只是個開始,引導消費迴流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改善國內的消費環境,制定合理的消費稅負,更好地打造國內消費品牌,提高商品質量等。從引導消費迴流的層面來看,這些遠比降低關稅更為重要。

鄭玉鴻:就降低進口關稅政策本身而言,在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通過降低關稅的手段能夠讓消費者更好地享受更加實惠的全球商品,同時倒逼國內企業升級,必然會拓展中國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將更多的消費留在國內,刺激消費迴流。

從更為寬廣的層面來看,在全球貿易一體化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人口的自由流動和消費的自由流動是必然趨勢,海外消費將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中國刺激消費迴流不能只看到消費本身,應從更加宏觀的層面看待這個問題。首先,中國應對標國外優勢產業,持續引導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將提升產品品質和強化服務作為刺激消費的核心推動力,深刻洞察消費需求,打造促進消費的源頭活水;其次,引導產業鏈創新和發展,通過發展創新金融、新型服務等基礎行業,助力企業轉型、便利百姓日常消費;最後,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市場財富再分配機制,為消費升級提供基礎支撐。

關利欣:消費外流其實是伴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費結構升級、出境旅遊激增等產生的現象,隨著中國消費市場進一步發展成熟,消費迴流是必然趨勢,而且這一苗頭已然出現。諮詢公司貝恩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受進口關稅降低以及奢侈品品牌調整國內外市場價差等因素影響,2017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回暖,奢侈品境內消費比重逐步上升。除了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之外,中國提升商品的豐富度、性價比以及時尚潮流的引領性等舉措都將影響消費迴流,而且還能夠吸引境外消費者來中國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