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雲軒2018春拍 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首次面世

黃庭堅,中國書法史上屈指可數的大師,作品幾乎僅能在少數博物館見到。今年在朵雲軒2018年春拍上卻首次面世,而且是世間罕見的黃庭堅40多歲時大字手卷——《仁亭詩卷》,這樣的名作,在歷史長河上流傳了近千年而驚豔再現,怎能不讓愛好古代書畫收藏的朋友心馳神往?

請旋轉手機橫屏觀看:

黃庭堅 《仁亭詩卷》 紙本 手卷 33×235cm

朵雲軒2018春拍 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首次面世

黃庭堅 《仁亭詩卷》 紙本 手卷 33×235cm

朵雲軒2018春拍 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首次面世

黃庭堅畫像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黃庭堅這卷的書法結字中宮緊收,而四面呈放射狀,筆畫長槍大戟,筋脈舒展,鋒芒外露,骨力特健。他在上學晉唐,作為蘇門學士,服膺老師蘇東坡的書法,兼收幷蓄。無論小字、大字行書、大字狂草脫出當時書風的窠臼,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其雄健縱逸的神氣,淡宕從容的風度,宋元明清以來廣受文人推崇,至今仍然是書法史無法逾越、不可迴避的人物,不但與他的老師蘇東坡在詩文方面抗衡,在書法上同樣並駕齊驅,是文人書法永恆的典範。

當代著名鑑定家謝稚柳先生為這件作品做了長跋,參照歷史文獻與傳世其他名作,從生平、書風入手,對這件鉅製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考證。謝稚柳題跋說:

宋任淵《注山谷詩集》,元豐七年有《平陰張澄居士隱處三詩》,其一《仁亭》,其二《復庵》,其三《亨泉》,於詩題下注雲“張方回家本”題雲“王郎求此詩”,王郎即世弼,此詩山谷晚年亦刪去。案元豐七年山谷(即黃庭堅)監德州德平鎮,時年四十,此卷所書《仁亭詩》為《平陰張澄居士隱處三詩》之第一章,此書與山谷書《贈張大同卷》、《經伏波神祠》、《松風閣》同體而多弱筆,尚與其作詩之年相近。《張大同》、《經伏波神祠》、《松風閣》俱為其五十以後、六十以前所書,山谷卒年六十有一,已俱為其晚期手筆。世傳山谷書未有如此卷之早者,雖未至於大醇,於以見其先後行程之跡,則此卷尤足珍也。辛酉秋九月,壯暮翁稚柳。

謝稚柳先生見到這件作品,欣喜之餘,在1981年做了這篇細緻的長篇考證題跋。這首詩收入黃庭堅詩集,查考黃庭堅詩集宋代任淵的註釋,其中記載元豐七年(即1084年)黃庭堅時年40歲,來到山東德州德平做官,為山東平陰的張澄居士寫了三首詩,其中第一首《仁亭》,也就是這卷書法所寫的內容。詩注之中還提到“王郎求此詩”,“王郎”就是和黃庭堅感情甚篤的妹婿王純亮,“世弼”為其字,謝先生沒有明言“王郎求此詩”就是王純亮請黃庭堅書寫這首詩贈與他,或許有這層意思,那這件書法作品可能就是為王純亮所寫了。

朵雲軒2018春拍 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首次面世

局部

謝先生對比了黃庭堅的其他三件時代相對接近的作品——《張大同》、《經伏波神祠》、《松風閣》,三件都是在50多歲所寫,和這件對比之後,字形接近,但認為《仁亭詩卷》創作時間應該更早,結合這首詩創作的年代,從而推斷書法大約作於黃庭堅40多歲,接近創作詩歌的那一年。

謝先生更進一步論斷,黃庭堅40多歲的作品比起50多歲時的作品更為少見,甚至傳世作品沒有比這件時代更早的。換句話說,這件作品即為黃庭堅傳世最早的書跡,對於研究黃庭堅一生書法演變發展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黃庭堅行楷大字書風,深受六朝名碑《瘞鶴銘》啟發,其大字氣勢磅礴、雄健異常,突破了唐代書風的籠罩,而遠溯魏晉六朝碑版,為中國書法開闢了全新的疆土。他的獨特書風在這件作品已全面展現,羽翼豐滿。

朵雲軒2018春拍 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首次面世

其上累累的鑑藏印跡,也見證了歷代鑑藏家對這件名作收藏沿革與無盡珍視:坡谷齋、飛卿珍秘、新安吳廷、?原心賞、於騰之印、太史之章、寶檀?應儒家藏,?齋所藏、?吾,又有半印漫漶不清。

“新安吳廷”一印為明代收藏大家吳廷之印。吳廷,又名吳國廷,字用卿,號江村,“餘清齋”主,萬曆年間人,生卒年不詳。吳廷博古善書,藏晉唐名跡甚富。明代大鑒定家、書畫家董其昌、陳繼儒都與他過從甚密。

吳廷的書畫收藏不但在徽州首屈一指,而且名振江南。吳廷的藏品大多流入江南收藏家之手,最後又歸於清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的甚多。

“於騰之印”、“飛卿珍秘”為清代於騰鑑藏印。於騰(1832—1890), 字飛卿,山東蘭陵縣寨子村(今屬羅莊區)人。清代書畫鑑賞家、藏書家。家貧,發奮讀書,科舉中鄉試、縣試、會試連捷。任四川宜賓、銅梁知縣,後官至代理成都知府。

他政事之餘喜鑑定和收藏文物,所得官銀大都購買書畫,並逐件詳加考釋。所藏書畫以宋畫冊頁最為珍貴,如宋代馬遠《梅石溪鳧圖》,林椿《梅竹寒禽圖》,宋徽宗《臘梅雙禽圖》等等。這些名作,多收藏在博物館,編入《宋人畫冊》或《兩宋名畫冊》中。於騰收藏的米芾《研山銘》大字橫卷,全文僅39字,2002年12月6日在北京舉行定向拍賣,以2999萬元的高價成交。拍賣結束後,《研山銘》交由故宮博物院收藏。這件黃庭堅《仁亭詩卷》在清代也曾是他的藏品。

朵雲軒2018春拍 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首次面世

局部

謝稚柳不但做了長跋,他與夫人陳佩秋都精於鑑定,捲上兩位大師的也蓋了7方鑑藏印:稚柳、魚飲、稚柳、壯暮、謝、壯暮堂妙跡、佩秋審定。

謝稚柳(1910 --- 1997),原名稚,字稚柳,後以字行,晚號壯暮翁,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江蘇常州人。擅長書法、緩畫及古書畫鑑定。歷任上海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編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館顧問,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國家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鑑定小組組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等。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水墨畫》等,編有《唐五代宋元名跡》等。

謝先生在擔任上海博物館顧問期間,前後為上博鑑定、收入無數藏品,其中確定唐摹本王羲之的《上虞帖》、徐熙的《雪竹圖》、王晉卿的《煙江疊嶂圖》均是他經手入藏博物館。1983年到1990年,他受命於國務院出任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組長,與啟功、徐邦達、劉九庵、楊仁愷、傅熹年等先生一起完成對全國公藏機構十餘萬件古書畫的鑑定,遍觀國內的古代書畫珍品,在此基礎上由專家們編制出版了《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圖目》二十餘卷,相當於續寫了當代的《石渠寶笈》,極具權威性。

陳佩秋生於1922年,河南南陽人,海上畫派的代表畫家。她晚年介入書畫鑑定,成了這十幾年的重心。面對古畫鑑定的各種亂象,陳佩秋說自己如今最大的心願是先從宋畫開始,博物館業界合力,先把一些經典作品研究清楚,這在她看來,是對子孫後代的歷史責任。

兩位書畫、鑑定大師對於宋代書畫心得頗深,謝稚柳作為國務院任命的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組長,其鑑定結果深入而客觀,陳佩秋女史也在這件名作上蓋上“佩秋審定”印,也體現了她對黃庭堅這件作品的認可與讚歎。兩位當代頂級專家的保駕護航,使得這件巨跡在古代書畫鑑定家推重之外,在鑑定的實證性、科學性上更進一步,鑑定問題愈辨愈明。

朵雲軒2018春拍 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首次面世

手卷簽名

黃庭堅的作品傳世極為稀少,大字手卷《砥柱銘》,2010年以4.368億成交,成為有史以來最貴的書法作品,至今仍不能被超越。單字價達到70萬,成為最貴書法。

這件黃庭堅行書大字《仁亭詩卷》系首次面世,為黃庭堅傳世唯一40多歲的作品,對於研究黃庭堅書法發展歷程意義重大。由於百年難遇的稀缺性,拍場上出現過的黃庭堅書法一直創造、保持著最貴書法的紀錄。《仁亭詩卷》的出現,不僅是朵雲軒拍賣的幸事,也必定會成為2108年書畫藝術品拍賣的一大焦點,期待其不可預料的市場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