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六察”之法,方可辨人“安的什么心”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民间有句质问人的话:你安的什么心?这里“安”就是“静而后能安”的“安”。

看一个人安心于做什么,安心于想什么,安心于爱好什么,就知道是不是一个可靠的、正派的、诚信的、负责的、值得托付的人。

“三观、六察”之法,方可辨人“安的什么心”

李鸿章曾经带三个人拜见曾国藩(李是曾的学生),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恰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让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自己去到里面。

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禀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

曾国藩摇手笑言,不必了,面向厅门 ,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谨慎,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大有作为,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是惊奇,问,还没用他们,老师您如何看出来的呢 ?

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在厅外见到了这几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 可见是一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肯干,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敏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机巧狡诈之 辈,断断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瞬时众人皆目瞪口呆,唯有一人回答:八个。

曾国藩欣然一笑。回答之人正是他昨天所见并断言有大将之才的人。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荀子曰: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意思是说,观察人的表面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衡量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荀子的意思,就是“考察他安的什么心”。

孔子也是考察人的大师。他老人家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其所以:看这个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观其所由:看他的怎么来做这件事;察其所安:看他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这就是“安的什么心”。

“三观、六察”之法,方可辨人“安的什么心”

两个“人焉廋哉”是感叹,意思是怎么能隐藏得了呢?古人把看人“安的什么心”总结成了“三观六察”。

三观:

1、观人于临财,爱财是否取之有道,有分寸感者视为不贪;

2、观人于临难,临难是否从容镇定,有意志力者视为不怕;

3、观人于酒后,酒后是否乱性吐真性情,有自控性者视为不乱。

六察:

1、爱占小便宜,终生难大贵;经常吃小亏,日久必厚报;2、言语反复,当防欺诈;忘恩思小过,定会反戈;

3、热情过度,必然另有名堂;严肃有余,切勿敞开心扉;4、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逢人称兄弟,即便深交也平常;

5、谦为美德,过谦则防诈;默为懿(美)行,过默则藏奸;6、揽功推过,不可同谋共事。

在风斜雨急的变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脚步,站稳立场;处身于艳丽色姿中,必须把眼光放得远而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径危险的时候,要能收步猛回头,以免不能自拔。

这种“安心”需要有大格局、大视野来做支撑。不然,定被眼前诱惑所降服。

而,更深一层次的“安心”,是自己一个人在夜深人静、万物寂静的时候的所思所念。那个时间的想法是真实的自己。所以,独处黑夜的时候定要谨慎,不可让思虑狂奔。这是儒家所讲的“慎独”,也是孟子谈到的“夜气”。

一个人真正的功夫和道德,不在大庭广众,而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你“安的什么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