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炜zz
古人讲究养生之道,人们希望通过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季节有四季的交替,同样人体在四季之中也会有不同的身体表现,如何顺应四季的变化,古人总结了很多规律,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是饮食方面的养生观念,“冬不坐石头,夏不坐木”是居处方面的养生观念。
为何“冬不坐石”呢?
我们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四时之序,冬季寒冷昼短夜长,阴盛阳弱,万物都蛰伏起来,以闭藏养阳。所以冬天的阳气最为珍贵,此时的坐在冰凉的石头上会损耗人体的阳气。而冬又属水,五脏属肾,所以冬坐石头会伤肾。这也是冬天要多吃羊肉的原因,因为羊肉能开胃健身,补肾气,治虚劳寒冷。
为何“夏不坐木”呢?
如果说冬天怕寒,那么夏天就怕湿,因为中医认为夏季包括夏和长夏,其中长夏主脾,脾主湿。而长夏一般认为是夏至到处暑这段时间,是最为湿热的一段时间,如果湿热困于脾脏,则会出现肢体困乏、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夏季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地方,而树木湿气较大,所以有“夏不坐木”的说法。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为何夏季要吃一些清热祛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了。夏季可以多吃一些苦瓜以降邪热、清心目,多喝一些薏米粥来护脾胃、去湿气。
大乡,民俗文化爱好者,带您领略不一样的乡土、乡村和乡情,欢迎大家点赞、评论!
大乡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一些俗语、谚语、顺口溜等都能形象地反映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和总结。
冬不坐石:指的是冬天不要长期坐在石头上,这是老年人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冬天冰冷的石头寒气重,在气温低的条件下长期和石头接触容易患上风寒,寒冷的冬天我们应该保暖驱寒,所以冬天要防寒保暖。
不但是冬天,其实任何季节都尽量不要长期坐在石头上,石头长期和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石头外面看似干燥其实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久坐石头上里面的湿气会入侵体内,容易患上风湿病。
夏不坐木:夏天长时间坐到枯木上,主要指的是放在外面的湿木材。夏天雨水多木材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木材里面存有大量水分,身体长期和湿木接触里面的很容易将水分带入体内,湿气长期在体内的话加重风湿关节炎的病发。
这句俗语形象地表述了湿寒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告诫我们要远离湿寒的环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你们那里还有什么好的俗语或谚语吗?欢迎留言讨论。
乡下伢仔
古时农村人很注意养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人体的变化,从而总结出了一些养生规律和方法。“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就是告诉我们冬天不要尝试坐在冰凉的石头上,夏天外出不要长时间坐在木头上,会造成寒湿入体,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
寒湿,是中医理论的说法,因为饮食不当和外在环境影响,会在体内产生寒气和湿气。简单来说,寒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差,湿就是人体水分大,不能正常代谢。人体内寒湿过重会导致身体乏力,易倦,精神差,新陈代谢慢,气血运化慢,各脏器缺血,功能低下,面部肤色差,易感染皮肤病,体内炎症多发,易患四肢关节疼痛等病症。寒湿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下去易患各种不良疾病,对健康极为不利。
冬天寒冷,外面的石头十分冰凉,如果人长时间坐在冰凉的石头上,凉气会侵入人体,使体内寒气增加,容易感染风寒,罹患感冒,咳嗽,鼻塞,肺炎等疾病。
夏天,雨水多,木头容易吸水,木头都比较潮湿,有的虽然经过晾晒,可内部仍然是潮湿状态。在外面长时间坐在木头上,夏天穿的又比较薄,湿气很容易进入人体,导致体内湿气大,中医有说法“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的说法,说明人体内湿气是非常不好去除的。湿气过大会导致湿疹,虚胖,水肿,内分比失调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所以呢,我们外出时,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晚上睡觉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肩膀凉着,多泡脚。夏天,少喝凉水饮料,不坐湿木,不洗凉水澡,少开空调等,平常要多加锻炼,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心情。
乡间一抹阳光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分农村和城市,通用!
一、冬不坐石:
石头五行内是秋天,属性燥与热,在冬季則反之!冬季阳消阴長,万物收藏,以抵於寒冬!石头本身是凉性(阴性)物质,在漫長的冬季,它吸足了天地之间的阴.凉.寒之气;期间内、石头它比自然温度还要低;人体的自然恒定温度在36℃一37.5℃之间,人若坐在石头上,石头与人体就会迅速起传导作用,温度的交换使石头上的阴.凉.寒之气导入人体,导致人体的骨.肉与血液温度降低、机体凝滞,许多疾病就开始反应!:
例如,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心脏病的人和心脑血菅病人的急速肌肉收缩、心跳加快,动脉硬化的斑块此刻极容易脱落、而发生心梗栓塞、或脑中风;正值经期的女性,会使经血凝滞、而出现血块、痛经、甚至闭经;冬坐石(水泥板、砖头),特别是老.弱.病.残及孕妇、妇女及有风湿病的人更应该禁忌!即使现在暂时没事、等上了年龄时就会显露、或者施放出来,到时再后悔就晚啦!
二、夏不坐木:
木头属性阴阳参半,在五行内是春天,属性湿、虚与生長,夏季则是潮与湿热!木质的物品、特别是室外木头与木制品,特别吸收儲存潮气与雨水;夏季人若坐在野外的树木、朽木或木櫈上,由于人体的温度高于木头与木制品,传导的作用,木头内的湿气与潮气就会传导于人体内;有些人的病症就会显现!:
例如:有痔疮、有皮肤病(青春痘、骚痒、皮疹、脚气、皮肤过敏等)的人、会立刻显现与加重;对肥胖、痰湿、内分泌失调、肠胃功能不正常的人群,影响很大,使病情加重!有這些症状的人应当特别在意与留心!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它含有科学道理,是阴阳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医药知识!为了你的健康,请你自重!
海海147035523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从字面上来看,意思一眼就能明了:就是冬天不要坐在石头上,夏天不要坐在木头上。那为什么会有这一说法呢?
“冬不坐石”这个比较好理解,冬天寒冷,置于室外的石头更是寒气逼人,我想这个大家都深有体会。
寒冷天气,用手直接触碰室外的石头,瞬间会觉得寒凉刺骨。坐在石块上,即使是隔着厚厚的衣裤,石块上的寒意也会渐渐侵入身体。
而中医认为,健康养生应以护阳为根本,寒凉之气是阴邪之气,对身体健康不利,尤其是阴冷天气,久坐石块上,寒气侵入体内,造成阳气受损,会伤及五脏。
至于 “夏不坐木”,也许有些人会有疑问了。夏季高温,在外一般都会选择阴凉之处的木块、石块上小坐休息。而且,家里很多坐椅也都是木制的,为什么却不宜坐?
这是因为很多地方夏季气候都是高温高湿,如果是露天的木料和椅凳,由于经常被水淋,又因为木块蓄水能力较好,所以,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实质含有大量水分,在晴天会散发大量的潮湿之气。这时候,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这些潮湿之气就会侵入人体内,同样的,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损伤人体阳气,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且,湿气聚在体内,还会导致风湿、关节炎及各类皮肤病等。放在室内的木质椅凳也是一样,大家都知道,在南方,一到夏季梅雨季节,家里就会反潮,地面、墙上都会出现大量的水珠。而木质材料因其吸水功能,即使擦去表面水分,实质内里也是含有大量的水湿之气的,所以宜经常通风干燥,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时常晒一晒,去去潮湿之气。
陌上花开且缓归
前人总结的一些经验用到现在也不为过,前人总结的一些生活农谚用到现在还是经典的语句。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冬不坐石头,夏不坐木。也是很有道理的一句农谚。首先,石头是寒凉之物,即使是在夏季,石头表面晒得烫手,其内部仍是冰凉的。到了冬季,石头更是寒气十足,此时如果坐在石头上面和坐在冰块上没有区别,石头上的寒气极易进入人体,导致身体受寒、出现病症。这也是我为什么前人总结:冬不坐石头。
那么夏不坐木是因为什么呢?木头是由纤维素及其他有机物组成。木头内部具有一定的疏散结构,利于吸水,也就是木头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管束。到了夏季。空气湿度大、雨水频繁,木头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及降水和土壤中的潮气,使木头也变得潮湿。坐在这样的木头上,湿气易进入身体,用中医话讲叫做邪气入体,易出现一些病症。
因此,前人总结冬不坐石头,夏不坐木的农谚,希望大家也能在生活中注意一下。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农村俗语可谓是结合农耕文化最重要的总结。
冬不坐石:
中医认为人体由精、气、神决定人体健康状况。我们常说“凉从脚起”意思就是要人们注意保护足部,以免凉气从足部进行身体,影响身体健康。
冬天室外气温低,石头是更加冰冷发凉,人坐上去明显感觉一股凉意,这时凉气就会进入我们身体,从而打破身体平衡,导致人体发生不适,影响健康状态。所以人们就告诫大家在冬天为了健康,不要直接坐在冰冷发凉的石头上。
夏不坐木:
这里说的是湿木,而不是干木,同样是根据中医“气”来说明。湿木里含有大量水分,人在夏天直接坐上去感觉凉,但是由于夏天毛孔张开,湿木中的湿冷之气直接进入人体,打破平衡,而且这种湿冷之气不易被体内排出,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大家在这盛夏时节最好是不要直接坐在湿木之上,可以用东西垫着再坐。当然最好是在有Wi-Fi、空调西瓜处玩着手机,看着头条!
以上是小晓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及补充请留言。赞同小晓观点请点赞、评论,谢谢大家
关注小晓、每天给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