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西方艺术,你怎么看?

我的心只能容下你一个

这个问题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两者之间应该有不同。方向有东西,看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会有东西了。不然东西从何而来?

让我们先看一个美国和中国人、韩国人一起做的东西方人看物体时的角度不同对他们创作艺术的影响根据吧。从东方和西方看世界的不同角度,多少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东西方艺术的不同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的由来。

(在看下面的问题时,请先做出自己的回答,然后再接着读此文。)

请看第一张图。你认为中线下面的花应该属于A和B 的哪一组?

你选的是A组吗?调查的结果大多数的东方人(被测试者是中日韩三国人)都选择了A组。理由是花的图样比较相近。花茎都有叶子。而西方人(在这里是指英美澳大利亚三国人)却选择了B组。理由是因为花茎都是直的。

我们看第二幅外星人的飞行物的画。你认为哪一个是在前面的?

东方人认为大的是在前面的。而大多数西方人则认为小的是前面的。科学家用另外一个例子给出了答案。

请看第4张图。东西方人看大象的图。在实验时,科学家利用脑电波来测试观看者的大脑活动 。发现西方人的大脑只是观看中心部的大象部分有活动。而东方人的大脑和眼部活动却在大象和大象周围的背景中来回观看。因此可以说明,西方人看东西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放射状的观看角度。所以,西方人认为最小的那个是在前面的。而与此相反,东方人是对周围环境非常重视。因此自己在中心,周围的东西是由外向内环状的地集中式的地反应到人们的脑里的。因此,他们认为最大的那个是从远处走过来的。是最前面的。这和中国人的宇宙观有关。西方人认为地球是孤立存在的球体。东方人却早早地就认识到地球与月球之间有气(也就是后来被证实了的磁场)链接着。所以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知道了潮汐与月亮的关系。

第三张图你觉得中间的2号幸福吗?

西方人几乎百分之百都认为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在笑。而东方人无论是哪一国的人都认为他不幸福。因为他周围的人都不幸福,所以他不会感到幸福的。其实这个实验也是大环境和个人的关系问题。

最后请看第5张图。你认为这三个物体那两个应属于同一组?

西方人大多选择了两个圆柱体。理由是尽管它们的颜色不同,但形状一样。东方人选择的是两个木质物体。理由是材质一样。科学家的分析是,西方人重外形,东方人重内在。因为当问到为什么那样分组的时候,西方人都是举出了圆柱形为理由。东方人认为(包括幼儿园的3,4谁岁的孩子),圆柱砸碎后形状就产生了变化就不再是一样的物体了。但木制品无论形状如何变化,它还是木头。

好了,我们现在言归正传。从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东西方在视觉上和内容上的不同。西方人注重个体。一切都是从个体的“我”出发。所以西方的油画就会有透视法和远近法的画法。而东方画(其实就是中国的水墨画)都是鸿观的角度画画。因此一般都是鸟瞰图。这是视觉上的不同着眼点。(包括人物画也不是用平视的角度画的。)

从画法上来看,因为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画法,所以会将看到的东西细腻地画出来。一幅油画所有的版面都会用油彩铺满。与此相反,中国的水墨画以无表有。例如,画月亮的时候,确切地说应该是勾出来一轮明月。因为只要把外围的云彩勾画出来,明月就显现出来了。山间的河流,不用画流水。只要把流水中的阴影部分淡淡的几笔勾画一下,那么湍急的河水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最后我们用照片来说明一下东西方艺术的视角区别。科学家做的实验里面有一项是请东西方人给拍照。大家可以看到西方人大多是半身像。背景几乎都被忽略了。而东方人都把背景考虑进去拍照片。因为背景也是记忆的重要部分。例如哪年哪月到哪里去了。从西方人的取景习惯,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油画都是一些和画家的视角相同的肖像画和风景画了。

西方的科学家最后说,像最后的那张照片的鸟瞰视角的中国风景画那样的鸿观画,在西方是不会出现的。因为他们的视角都是只观察眼前的事物,不会考虑到其它的要素。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画的人物和风景大多是平视画的原因所在。











世界文化播种机赵莉萍

谢谢你的精彩提问。近代以来,中国画与油画的高低,甚至先进与落后,一直有很大的反差。

反差之一

油画比中国画更先进。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徐悲鸿先生就是这样看待中国画与油画的地位的。


这个话有没有道理?当然有。如果只是比形象刻画的真实性,油画比中国画要画得更像,更真实。

所以,这个观点很容易被社会接受。再加上,徐悲鸿的那个时代主要是批判中国落后的时代,那么中国画被奚落,也就可想而知了。


油画,不但绘画形象逼真,而且还有一套绘画的科学技术体系,例如,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对绘画的立体感,色彩真实度,有必然的保证。

比如说,你学会了透视,就绝对能保证你画出立体感。

这种技术性的便易性,也非常吸引青年接受油画。


而中国画的笔墨艺术,写意方法,不太好体会。

所以说,徐悲鸿说中国画落后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特别是,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是,中国画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中,人物画的写实性,也不是那样强,而且还是避免写实的。

而油画的主要成就是在人物画。写实的传统比这个要突出很多。

反差之二

中国画的写意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写实的能力,才用大写意骗人。

这就是对中国画不了解的大众最常见的心理。


其实,从写实到写意。全世界的绘画发展历程是大体相同的。

中国画唐宋时代已经非常写实了,例如,宋迪的绘画,远远高于西方的绘画写实水平。就是明代画家的写实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宋代以后,中国画开始向写意的方向发展。

中国画的这个发展,与现代油画美学高度一致。所以,中国画有自己的先进性。


千千千里马

艺术是个包罗万象的范畴,如绘画、雕塑、音乐、曲艺、诗歌小说等等,中西方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我对绘画了解一二,只谈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对比,比如,中国绘画在面对造型艺术形象时,并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纯粹以描绘人物为目的创作方式,如法国弗郎索瓦,布歇的《美惠三女神》,当然是有《荷马史诗》故事为背景的,他画的比波提切利穿衣三女神,要放开的多,看下图绘画笔触细腻轻柔,艺术风格温婉动人,优雅妩媚的身姿,充满撩人的魅力。而中国画在同时代画人物大都是含蓄的。
布歇《美恵三女神》


三女神不只展现人体,她也有寓意,如最小的那个姑娘代表着光彩和华丽,大点的代表着人生快活和欢乐,最大龄的代表欢呼雀跃,拿火炬的是爱神
中国画家在描绘客观对象时,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随意地进行取舍、夸张,甚至变动自然物象的位置,同时也不受焦点透视,以及光与色的影响,有着很大的自由性。比如,中国绘画可以画成立轴或长卷,如青绿山水《江山万里图》,可以把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在同一画面中俯视般的表现出来,这是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所做不到的。
如冷军用西画方法超写实风格画的竹子,看上是院落某一角真实的照片而已。

而下面是启先生纯中国画法画的珠砂竹,先生题诗禅意十足:挺立长身早著菲,下方蔀屋蕙蘭肥。莫疑此境人希见,一笔能操万化机。这“一笔能操万化机”正是中国画家独有的神来之笔。所以毕加索看到中国画和张大千作画时,觉的神奇和叹为观止。


西方人画竹就是竹子,中国人画竹,无论是郑扳桥的墨竹,还是启功先生的红竹,总是把“文以载德”的思想揉进作品之中,所以,从绘画创作与客观景象的关系方面来讲,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世界,因千百年来的‘儒’‘释’‘道’的思想,总是不露声色地表现在书画艺术中。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当然也有深刻的宗教影响,你象《西斯庭圣母》和宗教故事系列等,中西两者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中国画把女人美体现在线条上
,如我们看下边人物画家项维仁的古代仕女,他的美是含蓄的。
而西画人物美大都体现在形体,体现在丰满的身姿上。中国绘画作为一种思想感情的抒发方式,因此,在作品中往往渗透着画家对生活审美感受和主观情思,其中有痛苦、欢乐、孤独等,看下图,诗书画落了毫端,这一切都必将通过笔墨形式灌注到绘画作品之中,赋予作品以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使欣赏者得到某种美的感受。


然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自然的观念,强调对光与色及客观自然形象的描绘,虽然从印象派绘画以后,西方绘画也注重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它仍然是一种再现自然的艺术创作观念,这是由他们的审美思想和文化观念所决定的。

西方绘画艺术善于把一切形态都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即使是不可视的神,他们也要将其还原为可视的形象。

西方人不管对于什么都要以明确的造形再现出来,这就是西方艺术的审美思想。然而,东西的艺术表现并不注重对现实对象的准确描写,就像唐代大诗人王维所说的那样:“妙悟不在多言。”
中国画家画山画水,可以舍去整个山的形态,将自然的神韵全部集中在一草一木,甚至一个小童子,一座小茅屋,一弯小木桥,通过这种“大小写意”,以象征的形式,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全部感受和认识,达到古人说:“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书画发于情思”,通过写意把“情思”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观念。


长江39563631



艺术的涵盖面很广,我理解题主是针对绘画艺术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正确的看法应该是:中西方艺术各有千秋,互有优势,只有风格上的不同,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从绘画的发展史上看,中国画源远流长,要早于西方画很多年。从大量的考古文物中可以看到,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画已多见于当时的青铜器陶器和木制物品上了。至两汉两晋,中国画已经相当成熟了。

两晋时期的中国画


西方绘画发展较晚,大约在中世纪前后。十一二世纪,西方发明了用植物油调和颜色的新型绘画颜料,给绘画带来了重大变革。十四至十六世纪,西方艺术家们将古典主义写实油画推向高潮和巅峰,逐渐成为世界的主要画种。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油画




从绘画理念或者说风格上讲,中国画注重写意,讲究神似,将中国诗歌和书法融入画中,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西方画注重写实,追求形似,画面逼真,生动形象。

中国风景画

西方人物画





从比较突出的绘画特征来看,中国山水风景画气势恢宏韵味浓厚意境深远似更胜一筹,西方人物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值得学习借鉴。

总的说,中西方艺术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应该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提高,不断推动艺术的繁荣发展。


谁怜一灯影

对于中西方艺术,怎么看?

或许还有很多人普遍认为西方艺术从风格还是技巧上都要高于我们中国,这种认为这样的想法难免有些崇洋媚外了,

刚开始由于中国经济上导致教育也相对落后,对于艺术这个领域原本有先天性的优势,后来造诣上就没有更大的进步与创新,但是要记住一点,中国艺术的根基是很深很牢的,我相信 ,艺术学生和艺术工作者也有同感,

在中国近代史还是新时代的今天,人文思想的解放,经济水平的腾飞,艺术人才有了系统性的学习深造,又因为有了“翻译”这一门职业,中西方的文化可以很顺畅的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艺术的价值还体现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所以在今天,中西方的艺术已同时走向国际化了,就有了所谓的“艺术无国界”,


诗夜城主

所谓的艺术,一切都离不开它的文化。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摇篮,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一种文化形态

我们中国文化讲究的是自然之道。人要以大自然为师。人不能超越大自然,要用山水,动物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山水,动物本身就是打自然中物,用这些物来反映人的思想,进而更能反映大自然的美,突出与大自然的和谐。

然而画人体,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画人体是一个禁区。但是,按照中国的文化思想。我们画人也要体现人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用人来体现大自然的美。

而西方是受基督文化的影响。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之后,之道羞耻了,把下体遮掩了一下。西方的艺术是受这样文化的影响。然而他们没有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自然的美是没有穿衣服,人体的美。而用人体的美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社会环境,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而不是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大自然的美。


校外老师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现在总喜欢把中国画和西方绘画艺术拿来比较?似乎这是两种格格不入,完全对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其实不然,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郎世宁的西方绘画便颇受康熙喜爱,并招进宫廷当了宫廷画师。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郎世宁的西洋画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很大,他的油画作品显得更有意境,具有相当明显的东方元素。同时,中国画家也从郎世宁那里学习和借鉴了不少西方绘画技法。



从郎世宁给乾隆和他的十二个妃子的画像来看,他的油画作品不再坚持一贯的写实主义技法,揉杂了很多国画风进去,比如人物线条和用色,都有着明显的国画风味。这足以说明,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艺术是完全可以相辅相成,没必要固步自封,也无需妄自菲薄。当然,那时候的中国画家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心理优势,虽然表面不说,心底里其实对中国画以外的绘画形式都不太重视。也很少有人能真正去学习油画创作。这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结果,没必要太过较真。



及至民国时期,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和张玉良等中国艺术家纷纷奔赴欧洲求学,全方面掌握西方绘画理论和技法,可以说成绩斐然。他们学成归国后,大多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领军人物。于是,从中央美院到中国美院,再到上海美专等美术专业学校,其美术教育体系基本都是采用了西方绘画的美学观点和教学方式。直到今天,西方绘画艺术的课程设置仍然大大超过国画教学规模,占据着中国美术教育的主流位置。


看似繁荣的当代画坛,其实充满了隐忧。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让中国的油画家失去了扎根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个性。尽管油画技法日趋完善和成熟,影响力和绘画成就都很难与徐悲鸿他们那一批画家比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只有学习和尊重我们的传统绘画和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创作出有东方艺术个性的油画作品,这才是可以写入美术史,创作出更多经典作品的重要前提。


惊龙轩

这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这种比较确实挺有意思的。民族文化是一种综合沉淀,一种高度概括的社会化想象,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差异在逐渐消亡。


思维决定行为。西方人善辨思,重逻辑,偏理性;西方突出个人精神;西方哲学重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此他们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阿基米德等等思想、科学巨人。这种文化思想为源头,在艺术上也就以精准,准确,客观为主流追求目的了。

东方人凭直觉,重整体,偏感性(不是性感);东方突出整体精神;东方哲学重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我们产生了孔子,孟子,朱熹等等思想、伦理巨人。以这种文化和思想为源头,在艺术上也就以直觉,感性,主观为主流追求目的了。


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艺术层面的表现也是各有侧重。以下就以最直观的一些艺术形式,来大概比较一下中西艺术的“各领风骚数百年”。雕塑和绘画最为常见和直观。

西方人尽力追求精准、写实,力求真实展现美好。

东方人尽量追求朦胧、写意,尽量留有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自己心中的美好。

东西方的文化应该是一个互补、交融、融合的关系;不应该是孰优孰劣的评价、评比关系。虽然大家更喜欢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和油画,实际上这实在不是一件追求感官享受的事情呗?!

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实在是一个宏广深邃的包罗万象的课题,在此也就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


哥不猜想

关注艺术!喜爱艺术的朋友,一起聊聊中西方艺术的话题,对于怎么看中西方艺术,由于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同,看待中西方艺术的角度也会不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到国外,又回到国内的,首先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特性是包容性,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首先是开放性,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不断的融化外来文化艺术,不断的丰富中国艺术形式,仅仅是绘画艺术,不仅仅有国画,还有外来的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而西方艺术具有排它性,伴随着殖民文化扩张,强调掌控文化艺术话语权,推销和主导西方艺术。其次从艺术本体看,中西方艺术是各自独立的艺术体系,在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各自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还有中国艺术传统,追求艺以载道,通过艺术形式,传播的是内在的文化传统,有过是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争论,可以借以说明,中国艺术讲究为人生而艺术,关注现实生活,艺术创作上,强调主观的表现,通过变形、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展现创作者从主观上对客观世界认识和理解的艺术形象,表达创作者对自己的人生和现实生活的感受,(附:中国明代徐渭的代表作《墨葡萄图》,其中,自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纸本,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而西方艺术讲究为艺术而艺术,直接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以油画为例,学习素描、速写和色彩进行创作,是随着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等发展而发展,西方艺术发展历程中,不断否定原来的艺术形式,不断推出新的艺术形式,强调创作者客观上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即使是抽象绘画流派和主义,也是如此,直到现当代艺术的反艺术运动,走向架下,出现所谓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多媒体艺术等西方世界艺术流行形式。所以有中国艺术基础是哲学,西方艺术基础是科学,而中国艺术更符合艺术规律,西方艺术符合科学规律,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由于世界近现代化进程中,当时中国的闭关封海,造成中国发展的停滞,甚至是国内的先进文化都被破坏,更是造成中国发展的倒退,形成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无知和盲目的崇洋媚外,也造成不断的民族文化艺术落后虚无观点和全盘西化思潮,不断影响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尤其是西化追求者主导下的全盘西化,带有西方的排它性,推行西方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审美标准,对中国文化艺术不仅仅是改造,而且彻底的否定和边缘化,产生中国艺术不科学和不创新等偏见,如果是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这样的民族子孙走向世界,也走向消亡?真正的世界艺术舞台是和而不同,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欢迎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交流!谢谢你关注于秋水工作室!


于秋水工作室

友好。问,对于中西方艺术,怎么看?关于此类问题已经讨论了许多遍了,广大的网友们充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很中肯,也很面面具到,值得学习和借鉴。本人就此类问题的讨论内容,就不再重复,只作一点补充。


中国艺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老的传统艺术,此类别艺术的形成到至今至少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而且发展迅猛,为后代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艺术瑰宝,直接影响并一代一代被传承下来,这是多么精彩而不容易的事情。二是近代艺术(统称现代艺术),此类艺术包括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包括建国初期这一历史期限。在这一时期内,同样涌现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大家,诸如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等的艺术型顶尖人物。他们沿着先人的脚步,把中国艺术推向了高潮,使中国艺术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史实。三是当今艺术。由于随着人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提高,节奏加快,人心浮躁,被传承下来的中国艺朮,觉得不满足,在艺术界兴风掀浪,轻视或亵渎优秀传统艺术,在思想,灵魂深处四面寻刺激,寻隅欢感。使当今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变了味,对于优秀的传统艺术并有所怠慢。这也是有目共睹,无可争辨的事实。


中国艺术,是社会及人类思想向前发展的艺术,同时,也是高度文明自治的社会主义大国艺术。她与西方国家的纯艺术也是有所区别的,二者在社会,政治的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不能相提并论。再说说西方艺术,西方艺术也包括戏剧,舞蹈,美术,建筑等等方面。西方艺术过于抽象,神化,虚似感。由于本质上与我国国情不同,所以西方艺术更加开朗,无固定和限制。只要是能赚钱,能有钵满盆满就大肆宣扬,一个劲往里钻。有的网友非常直爽的问道:"色情人物裸体画,算不算艺术。"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西方国家独有的一种艺术。不过这类艺术,太人性化,性感化,直观化,所以,大多数国人并不怎么乐意接受,再说也是与我国国情制度有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