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產蘊含商機,廣西市場更廣闊,栽培種植流程需把握

食用菌生產蘊含商機,廣西市場更廣闊,栽培種植流程需把握

廣西食用菌投資合作推介洽談會將於本月12日在南寧市舉辦。廣西農業部門計劃推出32個食用菌重點項目,推進食用菌產業化發展,項目總投資額為18.14億元。近年來,廣西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已將其列入廣西農業重點發展十大優勢特色產業之一。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我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松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

目前,廣西已形成雙孢蘑菇、香菇、木耳、平菇、桑枝食用菌、草菇等中高溫菇六大產區;建成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8家,雙孢蘑菇、杏鮑菇、海鮮菇等品種基本實現週年生產。利用廣西得天獨厚的天然富硒、富鍺土壤資源,開發林下靈芝、富硒香菇、富硒木耳等“桂菌”品牌健康產品,已成功走入高端消費市場,食用菌產業將迎來春天。

食用菌生產蘊含商機,廣西市場更廣闊,栽培種植流程需把握

以下為您提供食用菌栽培種植流程。

第一步:配置培養料

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養料,發酵7~15天。

第二步:滅菌

食用菌栽培技術滅菌接種,一般採用常壓滅菌,水燒開後保持開鍋6~8小時,再悶一夜,待袋內料溫降至25℃以下時,將菌種接種於袋兩頭。接種應在無菌條件或接近無菌狀態的房間進行,菌種應選用活力旺盛、健壯、無雜菌汙染的適期菌種。

第三步: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將栽培袋放入乾淨的培養室內發菌培養,室內溫度保持22~25℃。正常情況下,接種後10~15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25毫米。如果發菌順利,接種後20~25天內菌絲可覆蓋整個料面,此階段要求挑出雜菌,並將發菌袋未滿的排在一起繼續發菌。

第四步:搔菌及催蕾

發菌結束後要立即進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種塊挖掉, 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一齊發生,如果培養基表面很乾,可以採用刮搔,即把老菌種種皮和5~10毫米培養基一起成塊刮掉,菌絲受搔菌的機械刺激和低溫刺激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氣溼度90%~95%並加強通風,可抑制搔菌後袋錶面氣生菌絲的形成,有利於催蕾出菇。此期空氣相對溼度應保持在95%左右為宜,溫度控制在10~15℃為宜,用報紙覆蓋或蓋膜保溼,以誘發出菇,一週後,陸續長出尖狀菌蕾,蕾頭白色為正常。

第五步:出菇管理

此時注意通風,加大空氣溼度,保持空氣乾淨,減少病蟲害。

第六步:適期採收

每種食用菌採收時間不同,需要根據品種和使用範圍來確定採收期。

食用菌生產蘊含商機,廣西市場更廣闊,栽培種植流程需把握

廣西毗鄰東南亞,與東盟國家有良好的農業合作基礎。東南亞國家當前對食用菌的進口需求很大,政府部門整合當前的農業資源招商引資,開拓東盟食用菌市場,將有利於發展廣西食用菌市場。食用菌生產蘊含著無限商機,種植戶應把握時機,抓住機遇,擴大食用菌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