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府千華 守望文明:泰山·黃河·孔子——山東珍貴古籍展開幕

册府千华 守望文明:泰山·黄河·孔子——山东珍贵古籍展开幕

册府千华 守望文明:泰山·黄河·孔子——山东珍贵古籍展开幕

8日下午,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山東省文化廳主辦,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 守望文明:泰山· 黃河· 孔子——山東珍貴古籍展”在山東省圖書館冊府琳琅展廳開幕。據瞭解,該展每週一到週六展出,持續到6月29日。

册府千华 守望文明:泰山·黄河·孔子——山东珍贵古籍展开幕

此次展覽既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系列展,也是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文明的守望”系列展。展覽秉承“保護古籍、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宗旨,向社會展示古籍保護成果,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

泰山、黃河、孔子,山是五嶽之尊,河是炎黃之始,人是至聖先師,在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展覽分帝王世家、齊魯名聖、市井萬象、守望文明四部分,通過山東珍貴古籍,展示山東在古籍保護和文化傳承中的作為與貢獻。第一部分帝王世家,以泰山封禪、黃河治理等展示封建帝王在鞏固政權、教化民眾方面的文韜武略,可謂大道之行、以民為本。第二部分齊魯名聖,展現孔子等2000多年來傑出的山東名人對中國思想、科技、農業、軍事、書法、詩詞等方面的深遠影響,可謂冊府千華、斯文在茲。第三部分市井萬象,展示中國農耕文明中農、工、商的重要作用、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古人的健康醫療、休閒娛樂、信仰追求等社會生活百態,可謂開物成務、市井清平。第四部分守望文明,講述古籍刷印方式、裝幀形式與保護方式,介紹山東省圖書館在“開民智、保國粹”及守望文明的大潮中承擔的歷史責任與現代擔當,可謂守先待後、薪火相傳。本次展覽呈現的國泰民安的社會理想,仁愛和諧的思想情懷,“開民智、保國粹”的擔當意識,既是最可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本源,更是一代代中國人傳承守望的文化命脈。

展覽以動靜結合的方式,通過靜態的典籍展示四部分主題,配以《王獻唐護寶南遷》《潘美娣與古籍修復》《山東省圖書館館藏珍品》《海源閣藏書樓》等視頻,展示數代圖書館人在文化傳承中所做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再以修復修復技藝與書法展示,傳拓技藝與雕版刷印體驗等互動活動,讓珍貴典籍走近大眾,激發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堅定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山東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副處長張亞賓,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培訓組組長楊照坤,山東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劉顯世、山東省圖書館副館長、省古籍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勇慧等出席了開幕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