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四百年的惊人预言:这六人到底谁是“当涂高”?

“代汉者,当涂高也”是汉代谶书中的隐语,看过《三国志》或是《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它,然而很少人知道这句话竟然前后存在了四百年的影响力,数不清的人把它作为自己称帝称王的预示,一直到西晋愍帝二年才算消失在历史上。

贯穿四百年的惊人预言:这六人到底谁是“当涂高”?

《太平御览》引古代野史,记载刘彻晚年巡幸到河汾这个地方,在水中央的大舟上与群臣饮酒作诗,他亲自写了《秋风辞》,之后比较伤感,跟身边的大臣们说:“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刘彻身边的术士极多,不知道刘彻是从身边哪个高人那里听来的这个谶语,一时酒醉失言给说了出来。这一说不要紧,一小小的水滴,竟然激起了千重浪花,无限的扩散开去。

从这句话被传出去,就有无数人以“当涂高”自诩,认为自己可以代汉。汉代的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这些人都用了这句谶语,但是用的可能性还是极大,因为它影响力真是太深太远了,史籍上留名的有以下几位:

贯穿四百年的惊人预言:这六人到底谁是“当涂高”?

第一个是刘秀,刘秀认为自己就是汉武帝所说的那个人。“秀”字原义为“结了穗的稻子”。说稻谷生于在路边,且高大,也是能说得过去的。只不过,西汉是在含刘彻在内的13位皇帝后灭亡的。所以,如果汉武帝把“六七”理解为“六加七”,那么这句话就是正确的了。

贯穿四百年的惊人预言:这六人到底谁是“当涂高”?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衰微,这句话又被各种人加以发挥,之后穿凿附会的有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将领阙宣(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董卓手下大将李傕(“当涂高者”,就是“阙”,而“傕”与“阙”同义,并且非常高大的人也称为“傕”);袁术(袁术字公路,以公路应当涂)。

最后汉献帝禅位给了曹丕,于是又蹦出了新的解释:“当涂高者”说的就是“魏”;“魏”这个字,就是指的到达都城的路边所建起的两宫殿;这两座宫殿临路而建,且高大,因为被称为“魏”。所以,“魏”代“汉”为天意。”(最初的“魏”字,实际上写作“巍”。后来省略了上面的“山”。所以,“魏”的本义就是“高大”。)通常认为,上述解释是最准确的,也就是说,“魏代汉”符合了这句谶言。可是,实际上这句话的魔力还远远没有结束。

贯穿四百年的惊人预言:这六人到底谁是“当涂高”?

到了西晋惠帝时天下大乱,又出现了一个军阀王浚,他击败司马颖后军事实力逐渐强大,先后升任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刺史等职。晋怀帝即位后升任司空领乌丸校尉,永嘉五年汉赵攻陷洛阳永嘉之乱爆发,当时天下无主,他作为中原实力最强的军阀遂心生不轨。王浚以父亲王沈表字为处道,认为是应了"当涂高"的预言,准备登基称帝。可惜还没等他美梦成真,于建兴二年被石勒用计抓起来处死了。

至此,从汉武帝末年到晋愍帝二年,总计时间约四百年,“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终于不再被人提起,淹没在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