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我的‘初心’和‘使命’很簡單,就是帶領東華社區的老百姓儘早過上好日子。”騰衝市界頭鎮市鄉兩級人大代表、東華社區黨總支書記熊在勐紮根基層十八載,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他帶領村委班子走村進寨走訪瞭解群眾的訴求,共同分析謀劃村子的出路,把收集到每一個訴求、每一條建議都深深的刻在心裡,“我們要把大家的這些願望和訴求變成現實,一屆不成、二屆、三屆……”正是這麼一位“老代表”、“土村官”,卻常常語出驚人,群眾戲稱:“熊氏語錄。”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熊氏語錄”一

要致富先修路,幹經濟就必須先得把交通搞順暢了。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在2007年以前,東華社區交通道路、組內道路98%的都為土路,兩側沒有排水溝,晴通雨阻,村裡的東西運不出去,外面的東西進不來,嚴重影響了的群眾生產生活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同年4月熊在勐擔任東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後,就把解決“路”的問題擺上了日程,“2000年,我擔任寺二村民小組小組長的時候,群眾反映最多就是路的問題,這也是制約我們東華社區發展的關鍵問題,現在國家關心農村發展,各種政策、項目、資金也多,只要我們更加積極主動些,就能幫群眾把這條路修通了。”熊在勐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一方面他把群眾的訴求整理成意見建議反映到市鄉兩級,引起上級的重視和支持;另一方面他帶領村委班子向外跑項目、跑資金,對內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不等不靠自籌資金,積極解決項目落地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在各級關心支持下,歷時10餘年打通了東華社區主大路5.41公里;硬化了官家寨至寶華山5.54公里水泥路;東川路窯上至半坡3.25公里泊油路;完成16個村民小組組內道路的硬化,硬化率達到72.7%。

“熊氏語錄”二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東華社區要發展離不開腳下的土地。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東華社區有農戶818戶,3569人,耕地面積4509畝,其中水田4317畝,旱地192畝,林地面積26561畝,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傳統村落。村子如何才能發展?群眾的錢袋如何才能鼓起來?熊在勐帶領村委班子一起深入分析、調研後,得出東華社區要發展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首先實施“飽肚子”工程,繼續發展油菜、水稻、小麥等傳統農業,讓群眾不愁吃。其次實施“錢袋子”工程,積極發展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烤煙產業,2017年全村共種植烤煙2550畝,實現菸農收入1340萬元;鼓勵群眾延續好小鍋酒釀造、柿子餅製作、泡木瓜、泡辣椒、油雞樅這些古手藝;建立防震減災觀測點2個,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第三,實施“代步子”工程,將3900餘畝農田高標準改造完成,“一橫七縱”35.21公里的機耕路及三面溝進度達到75.1%,改變了以前“人挑馬馱”的現狀,極大的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以前,每到秋收的時候,全家都要出動,靠腳走靠肩挑,一擔一擔把糧食運回來家,現在車直接開到田裡,省時省力效率高,這是以前不敢想也想不到的。”東華社區的一名群眾說。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第四實施“摘帽子”工程, 2014年東華社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如何讓這些群眾摘掉貧困這頂帽子,實現共同致富,是擺在熊在勐和村委班子眼前亟待完成的一項大工程,為此,他們按照市鄉兩級的部署,認真分析每一位貧困戶的實際情況、致貧原因,科學制定脫貧計劃和措施,截止2017年,全村進行危房改造200餘戶;有12戶貧困戶實現了“摘帽子”。2017年末,全村實現村農民人均純收入9887元。望著廣袤的農田,熊在勐深情地說“我們所有的希望都在這片土地上。”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熊氏語錄”三

口袋裡有錢了,腦袋也不能窮。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物質貧、貧三年;精神貧、貧三代”。 為了讓群眾徹底拔掉“窮”根,熊在勐帶領村委班子紮實開展工作,把“鄉風美”作為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首先從完善村規民約入手,堅持自治與德治相結合,把勤儉節約之風、孝老愛親之風、鄰里和善之風等納入村規民約中,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遵守,打破陳規陋習。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其次從教育引導入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先後建成學校教學樓1棟、師生食堂1棟、綜合樓1棟、師生宿舍樓1棟及附屬設施,衛生所建設佔地241㎡的綜合診所;通過村民會、黨員大會、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文藝演出、讀書活動等形式,推動文明新風入腦入心。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第三從鄉風文明入手,加強文化娛樂場所建設,投資85萬餘元,建成侯家寨村民小組活動場所;2016年,在沒有資金、項目的支持的情況下,熊在勐和村委班子帶領寺山村民小組每戶自籌5000元,建成騰衝市第一家骨灰寄存堂,佔地2畝,建築面積190平方米,統一設有儀式祭拜、焚燒紙錢用品等區域,現在寺山村民小組死者入葬率達100%。在受熊在勐帶頭作用影響下,汪家營村民小組也自發建成了佔地5.8畝的骨灰公墓。2017年開始,骨灰堂、公墓面向全村開,2018年東華社區劃為界頭鎮三個火葬區,從前幾年一直以來,東華社區火化率在全鎮乃至全市名列前茅;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摘除違章建築、移風易俗等專項整治活動,引導群眾合理規劃建設、自覺維護村容村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形成健康風氣和良好生活氛圍。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熊氏語錄”四

大家都看著我呢,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群眾選我當代表、當幹部,就是希望我呢為他們建言獻策,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我怎麼能讓他們失望呢。” 熊在勐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帶領村委班子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嚴格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不分親疏,一碗水端平;帶頭先行先試各項工作,把“村”當“家”來看待來“經營”,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愛戴和信任。 2016年11月,熊在勐的老父親不幸去世,他頂住了來自家人、親戚和鄰舍的壓力,秉承喪事簡辦的新風,不收禮、不請客,不用樂隊,不放鞭炮,不要花圈,默默地把骨灰送到東華骨灰堂安葬。“從骨灰堂規劃設計到建成管理,父親都給予我了最大幫助和鼓勵,逝世後葬入骨灰堂也是父親的遺願,我知道他是在支持我的工作,用行動轉變群眾的舊觀念。”“我希望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東華社區就要實現厚養薄葬,除了喪事以外,孩子們結婚、生娃也要簡簡單單的,不搞那些花架子。” 熊在勐充滿希望的說。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騰衝一個村官的語錄:大家都看著我呢 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一個村的變化,離不開黨支部,一個村的發展,少不了支部書記。熊在勐積極投身基層,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理念,踐行了黨員身先士卒的責任和擔當,相信有了這麼一位好代表、好乾部,東華社區的明天會更美好。

文:楊清敏

圖:高登澤 田麗華 東華村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