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與馬斯克的殊途同歸,小米與鋼鐵俠的三同三不同

雷軍與馬斯克的殊途同歸,小米與鋼鐵俠的三同三不同

但在1991年時,馬斯克在幹嘛呢?和雷軍一樣,年輕時候的馬斯克,也是個“編程少年”,10歲的時候就利用自己攢的零花錢和父親贊助的部分資金買了人生中第一臺電腦,之後又買了一本編程教科書,學會了如何編程。1989年,他獲得了加拿大國籍,1990年申請進入了位於安大略省的皇后大學,2年後,馬斯克依靠獎學金轉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經濟學,大學期間,馬斯克開始深入關注互聯網、清潔能源、太空這三個領域。那時候的美國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航天強國,1991年“奮進號”航天飛機被移交給肯尼迪航天中心。蘇聯崩潰後,美國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並在那一年,打了一場海灣戰爭。海灣戰爭是美國航天機構大展身手的時候。當時,多國聯軍的空軍、海軍、陸軍縱橫千里,以令世人瞠目結舌速度取得了一邊倒勝利。其實,在地球的藍天外,美國航天機構的衛星、航天飛機是另一支起決定性的力量。除了“鎖眼”間諜衛星,當時美國還頻頻發射航天飛機,在軌道上用於航天飛機的AFP-675低溫紅外輻射儀(CIRRIS)、紅外背景圖像測量儀(IBSS) 執行拍攝任務。伊拉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在美國的衛星、航天飛機的監控之下。

成長於美利堅世界第一國力榮光下的馬斯克,也是趕上了美國互聯網科技熱潮,從1995年開始創業,變現了上億美元。而當時,雷軍還在金山苦苦研發,但面對微軟強大的競爭,進展並不如預期。這或許是後來兩人風格不同的原因之一:馬斯克走得太順,僅僅7年就賺到了近2億美元;雷軍是中關村有名的勞模,辛苦付出,卻收穫不多;1990年代的美國互聯網經濟高歌猛進,馬斯克掙到了真金白銀;中國的互聯網也進展神速,可雷軍做的是軟件業,在盜版和國外巨頭的圍攻下,“錢途”漫漫。有了錢的馬斯克終於準備去實現自己的航天夢想了。2002年6月,埃隆·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出任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準備開發低成本火箭。

2個月後,雷軍當選為北京市首屆十大傑出優秀青年企業家。 再過2年,他參與創辦的卓越網作價7500萬美元賣給亞馬遜。

雷軍與馬斯克的殊途同歸,小米與鋼鐵俠的三同三不同

2月7日,就在全世界熱議“獵鷹重型火箭”時,小米迎來了年會,在年會上,雷軍發表了內部講話“跨越千億營收,開啟2018新徵程!”相比連年虧損的Space X,小米在商業上要成功的多,據媒體報道,小米已經與投行接觸,即將IPO,上市後市值可能高達千億美金。或許有人說,雷軍只是個商人。但回顧中國智能手機業的發展,是雷軍“教會”了中國手機廠商如何做互聯網智能手機,在他之前,中國的智能手機是被美日韓廠商所壟斷,價格高昂。他一開始做手機時候,不但供應鏈廠商不買賬,就連一些人也是冷嘲熱諷,雷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家一家供應商去談。自他之後,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如雨後春筍崛起,大部分國外廠商失去了中國市場,如摩托羅拉、夏普只得賣身了事。

所以,當他看到馬斯克時,是心有慼慼焉的。功成名就的雷軍,在2016年兩會期間,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表示,建議放寬市場準入機制,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商業航天領域。他說:“目前,非公經濟在很多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可以對我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我認為,應該逐步拓寬市場準入,讓民營資本更多參與到航天等領域,激發這些行業的活力。”

事實上,中國其實也有一些創業航天公司正在研發火箭和衛星,邁出了第一步,只是規模都還太小,也不是風投眼裡的“風口”。整整25年過去了,GDP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國,已經望美國的項背,是時候讓中國的夢想家們,扛起雷軍當年“放棄”的航天事業,飛向太空,像小米一樣,將國外廠商擊敗。

雷軍與馬斯克的殊途同歸,小米與鋼鐵俠的三同三不同

看到雷軍的過往,馬斯克的現在,就是對生活上的折騰,是對夢想的尊重。

世界上,成功的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傻子,一種人是瘋子。傻子在工作中的最高境界是安分守職,他們害怕挑戰,對壓力恐懼;“瘋子”則在工作中力求折騰,燃燒自己的熱情去挑戰,體驗工作所蘊含的溫度與厚度,在折騰中進步,在進步中實現夢想。不出去折騰,有負生命給你的上場機會。斑駁如畫的風景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慷慨,出去走走是生命對人生的期待,你的世界,有多少風景停留在光影和別人的描述中?再不折騰就老了,有些風景或許真的不能親眼去感受了。生活裡不折騰,拿什麼回憶。年輕的生活點滴構成一本青春紀念冊,是折騰不動時候的回憶,趁年輕,趁當下,工作之餘不要再一個人安靜在自己的世界,多陪陪家人,多看看朋友,偶爾喝點小酒、夜裡狂歡都沒關係,珍惜能在一起的時間,多去製造回憶。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相同的時間裡,比別人體驗更多你就擁有更多,趁著年輕,趁著時間與身體還允許你行走:請珍惜你上場的機會,未知的鮮活若是吸引你,那就去折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