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金山云:從雲到邊緣,雷軍能否再造一個「小米」?

7月18日,小米與金山雲聯合發佈“1KM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打造“雲+億級終端”邊緣計算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小米上市之後的首次公開發佈會,就選擇了與金山雲共同舉辦,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一舉動是否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小米的上市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可謂萬眾矚目。在雷軍系的科技版圖當中,面向C端的這塊拼圖顯然已經走到了至高點。實際上,小米的成功給雷軍提出了一個新的發展維度,圍繞小米生態為中心,有沒有可能在B端再造一個“小米”?

我們知道,硅谷的傳奇亞馬遜估值一度突破了兩萬億,這源於AWS公有云業務對其未來前景的強支撐。再看國內的互聯網巨頭,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他們的種子業務最快成長為支撐業務的都是雲計算部門。

小米+金山雲:從雲到邊緣,雷軍能否再造一個“小米”?

就像AWS之於亞馬遜,阿里雲之於阿里,騰訊雲之於騰訊,雷軍的小米想要走到與之相對應的高度,“金山雲之於小米”顯然是當下最順理成章的通路。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米上市後會將第一次公開亮相的機會,放在了金山雲的身上。在雲端再造一個小米,也許並非只是一個夢想。

從雲到邊緣,為再造小米提供了可能

雲+邊緣,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在2016年開始出現的,過去的兩年當中,微軟提出了智能雲+智能邊緣的戰略方向,AWS發佈邊緣計算服務Greengrass,包括國內的阿里雲、騰訊雲和華為雲都相繼拿出了邊緣計算的產品和服務。

的確,物聯網的時代將是數倍於互聯網的複雜環境,而在網絡的邊緣,通過智能設備與雲之間產生交互,實現邊緣到核心的統一。簡單的說,邊緣計算能夠帶來最明顯的一個好處就是,減少延時。雲計算被當作是互聯網時代的驅動力,雲計算模式也代表了當下效率最高的生產力,那麼邊緣計算所帶來的效率提升,這就提升了更高的生產力。

小米+金山雲:從雲到邊緣,雷軍能否再造一個“小米”?

所以,金山雲CEO王育林認為,“1KM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將創新性地實現智能調度、智能網絡提速並保障內容安全,從根源上解決網絡擁堵和劫持問題。通過全面提速網絡最後一公里,相比於傳統CDN網絡,能夠將全網整體速度提升30%。這就是實打實的生產力。

所謂知易行難,從雲到邊緣固然是可見的方向,但並沒有哪一家頂級的雲服務商,同時還能擁有頂級的智能終端,而這就是小米和金山雲組合,所獨具的威力。

作為小米戰略級產品的小米路由器系列產品推出不到5年時間,日活用戶超過1100萬人次,日連接設備超過1.3億臺,日處理請求超過24億次,小米路由器已成為一款連接過億用戶的設備。而金山雲已經服務了國內90%的頭部視頻企業,是視頻行業領先的雲服務商。CDN服務能力更是業界絕對領先水平,包括智能調度、雙邊加速、內容安全技術等。

兩家公司的組合,的確做到了很多雲計算公司都無法走通的雲+邊緣。具體來說,基於“1KM邊緣計算”的智能調度,在通過億萬臺小米路由器對網絡進行感知後,可以精準判斷使用哪些CDN節點覆蓋能夠達到最好效果,從而對網絡進行精準調度。當感知判斷處於弱網環境時,便可隨即啟動雙邊加速,提升網絡下載速度。同時,基於用戶識別請求,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DNS解析,替換錯誤DNS的服務器,保障網絡安全。

在效率至上的互聯網時代,誰解決了未來10億網民最根本性的需求,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巨頭,這是小米+金山雲,在邊緣計算領域抓到的突破口。同時,物聯網相比於互聯網將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這也為雷軍系企業當中再次出現小米式的奇蹟,提供了無限可能。

小米背後的金山雲,從幕後到臺前

實際上,小米和金山雲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2年,小米就曾經投資金山雲天使輪。2014年底,雷軍公開宣佈,10億美元投入雲計算,更是為小米和金山雲之間的聯繫埋下了伏筆。

此前金山雲就為小米提供雲服務,有點像是蘋果的icloud,這些服務從底層至應用層的全面雲服務,涵蓋計算、存儲、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方面。不僅為小米提供EB級別數據存儲,還為小米的AI音箱提供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義理解等方面的能力,為MIUI10提供了基於AI技術的畫質增強產品KIE等等。

可以肯定,金山雲在小米的生態擴張和產品多元化發展的路上,扮演了很好的後臺支撐角色。如今的合作,則是讓金山雲從幕後走到臺前,正式和小米共同站在了更高的舞臺。

小米+金山雲:從雲到邊緣,雷軍能否再造一個“小米”?

小米人工智能與雲平臺副總裁崔寶秋,將六年前的創業時光比作一窮二白,“在雲數據中心的佈局上,早期的小米和BAT無法相比,那時金山雲剛起步,小米要用第三方的雲服務。6年之後的今天,情形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金山雲起來了,小米和金山雲就像是‘上下鋪兄弟’間的合作。”在崔寶秋的這段話中,也能夠體會到金山雲的發展與壯大,對小米智能生態的走向成熟同樣意義深遠。

頂級的互聯網公司,匹配頂級的雲計算公司,現在的小米有了金山雲,才真正實現了風雨兼程,一路有你。

在我看來,小米與金山雲的組合,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我們知道,小米豐富的生態體系是橫向擴展,涉及到的場景和產品很多,而金山雲是立足於行業,在垂直領域中做到了深耕。這一橫一縱的結合,一方面金山雲彌補了橫向擴展不足的問題,未來會將雲服務通過小米生態送進更多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小米則彌補了深度不夠的問題,在B端用戶與C端用戶的界限逐漸模糊化的時代,有了跨界成長的可能。

這才是典型的1+1>2,絕不是說說而已。

堅持做自己,夢想終會照進現實

有人說雷軍的胃口是很大的,小米上市絕不是他的終點。拿蘋果和亞馬遜做一個對比,我們會發現蘋果公司市盈率僅有20倍左右,而亞馬遜市盈率則超過300倍。所以,對雷軍來說,成為中國市場的第二個蘋果意義並不大。在無限寬廣的物聯網和企業級市場,通過雲和邊緣的結合,去創造另一個再造小米的機會,對雷軍其實也頗具吸引力。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金山雲目前的所處的競爭環境。

第一,企業上雲的開啟,從根本上打開了雲計算的普惠之路,而公有云的市場競爭也早已超越了基礎設施資源的競爭,轉入了企業級的全維化競爭。那麼,金山雲剛剛在山東日照贏下了創紀錄的18億智慧城市大單,這說明金山雲已經進入到企業上雲的主賽道。在行業市場上,金山雲不會畏懼任何挑戰。

第二,在幾天前IDC公佈的中國公有云市場排名當中,金山雲繼續位列互聯網雲服務商前三甲行列,同時以82%的增長率成為主流雲服務商當中,成長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這證明了金山雲的加速度更快,也有利於縮小和領先者的差距。

第三,在紛爭不斷的市場環境中,金山雲始終能恪守自己的準則。王育林是這麼評價和小米的合作的,“很多事情講究厚積薄發,我們跟小米的合作其實是醞釀和積累了很長時間,在各種技術、平臺、業務上做對接,一步步走到今天。”事實上,兩家公司專注於技術的對接,從未利用這個噱頭做過任何宣傳,直到邊緣計算的業務是切實可用的,不是一個概念,金山雲和小米才選擇推出。

其實這三個關鍵點決定了金山雲將鞏固中國雲計算市場的領導位置,而雷軍系的背景和與小米智能生態的對接,則進一步的加快了夢想照進現實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