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大臣一席話讓咸豐拋開偏見重用漢臣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歷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在太平軍全盛時期大有一統中國顛覆清朝的趨勢。然而隨著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的出現,太平軍便開始連連受挫直至被殘酷鎮壓。“湘軍”、“淮軍”是晚清歷史上特殊的兵種,這是因為這些軍隊嚴格來講並不是清朝的正規軍,而是屬於地方鄉勇。這些鄉勇的軍餉都是由地方解決,他們只服從自己的將領而不是清廷。而曾國藩、李鴻章後來能如此風光,這和一個滿人軍機大臣是分不開的。正是他力勸咸豐帝才得以使漢臣練兵。

軍機大臣一席話讓咸豐拋開偏見重用漢臣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我們知道清朝時滿人建立的政權,所以在清朝建立後滿人享受了清廷的優待,尤其是那些跟著清朝開國皇帝打下江山的“八旗子弟”更是享受了極大的待遇。八旗兵採取世襲兵制,這些旗人及其後代不事生產享受清廷發放的餉銀米糧,到了道光、咸豐兩朝的時候天下承平日久“八旗子弟”幾乎未經戰事又加上生活上的腐化導致八旗兵戰鬥力大打折扣。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清廷甚至一度出現無軍可用的尷尬現象,為此軍機大臣文慶便向咸豐帝上疏請求讓漢人練兵,在奏摺裡他直言道:“漢人多來自田間,不若滿人之不出都城一步”。

軍機大臣一席話讓咸豐拋開偏見重用漢臣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旗人由於受到了清廷的優待都成了不出城市的公子哥,而漢人幾乎都是來自鄉間的大漢。這個現象在當時可以說是人們的共識,就算是幾乎未出宮門的咸豐帝也明白這個道理。文慶是滿州鑲紅旗人,當時他是軍機大臣之一也是清廷裡少有的比較開明的大臣。文慶曾上疏建議清廷破除對漢人的偏見,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但是清廷畢竟還是信任自己人,在當時位居要職、手握兵權的幾乎都是滿人,而漢人大臣卻大多擔任中下官職。直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外強中乾的清廷才被迫聽取了文慶的建議。此後咸豐帝便開始對漢人放權,任命漢人大員分往江蘇、山東、福建各省團練。

軍機大臣一席話讓咸豐拋開偏見重用漢臣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事實上太平軍就是敗給了這些地方團練,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是地方團練武裝。當初曾國藩率湘軍和太平軍屢戰屢敗,這個時候朝中有大臣便落井下石彈劾曾國藩,這個時候唯獨文慶一人站出來力保曾國藩並且他認為曾國藩必將會力挽狂瀾重創太平軍。在文慶的保護之下曾國藩才得以逃過朝廷的問責,後來的晚清名臣如胡林翼、袁甲三、駱秉章等人都獲得過文慶的賞識和提攜。隨著曾國藩等漢臣的重用,後來清廷不得不倚重漢臣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後來的清朝滅亡都沒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