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父親曾國藩,梁啟超,宋嘉樹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眾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爸爸,要想成為一個好父親,教育出好兒女,就需要不斷的學習提高。

父愛如山,值此父親節之際,我們今天不但要向“史上最牛”的三位父親學習他們的教子之道,更是向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父親們致敬。

一、曾國藩:四句話,讓後代沒出過敗家子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晚清名臣曾國藩,官居要職家境豐厚。

但他卻教育子女,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是曾國藩卻窮養子女,意在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不靠家庭靠自己。

結果,曾家的孩子都成材了。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

其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

無論工作怎樣忙曾國藩都不忘教育子女。

曾國藩有寫家書的習慣,據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導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曾家後人人才輩出。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曾國藩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他要求長子每天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灑掃庭院,然後回房練字一千,其中第一個字就是“儉”。

吃飯的時候,有一次遇到帶殼的穀物,兒子便挑出來放在桌上。

曾國藩看見了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地撿起來剝開外殼把裡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響力自然優於言傳,

一個簡單的動作,不需要長篇大論,甚至一語不發,便讓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曾國藩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好的家教與門風,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有所為,走入社會才能有大作為。

二、梁啟超:四句話,九個子女皆成大才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同時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個子女,個個了得:

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啟禮三人均為中國院士,

三子梁思忠是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國民黨軍官,

四子梁思達是畢業於南開大學的經濟研究者,

長女梁思順為詩詞研究專家,

次女梁思莊為著名圖書館學家,

三女梁思懿為社會活動家,

四女梁思寧是新四軍早期革命者。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說起梁啟超的教育思想,從他下面這幾句話中可見一斑。

1、與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裡徘徊,對著月亮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

與一般要在子女面前樹立絕對權威的“中國式家長”不同,梁啟超雖然也會對兒女進行教育、指導,但一向習慣於朋友般的語氣。

他會給兒女寫信,講述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況、思想發展,甚至還會發發牢騷、傾吐心事。比起曾國藩家書中常用的命令語氣,梁啟超對待子女真是像老朋友一樣。

梁啟超給兒女們的信比孩子給他的信多很多,作為父親,親自給孩子們寫信,與他們談學習,交友,戀愛,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將每一件事娓娓道來,沒有絲毫家長作風,又與今日的家長拉開多大差距。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2、身體比成績重要

“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要著急,……你們弟兄姊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別人的家長最關心小孩的學習成績,梁啟超卻不一樣。

長子梁思成學習專業程度很高的建築史,梁啟超要求他要多學一些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常識,不能僅限於專業所知。

當女兒梁思莊剛到國外學習,一時無法適應,梁啟超在信中寫道:

“至於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可見梁啟超關注的是孩子的基礎是否牢固,視野是否開闊,而所謂的成績和分數,不過是表面的東西。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3、提高成績急不得

“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

“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這一年正該用火燉的功夫。”

前面說過,梁啟超反對填鴨式的教育,他很少給孩子們提出什麼具體的學習的目標。 他認為,做學問如同燉菜一般,要處理好“猛火熬”和“慢火燉”的火候,也就是要我們處理好學習知識和消化知識的關係。很多家長需要好好學習借鑑這條。

梁啟超“一家三院士”,但子女的成績不好時,他說的最多的是安慰、勸解的話。反觀現在的家長,一味給子女報各類輔導班,灌輸各種知識和技能,有時反而適得其反,反而無法真正掌握要領。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4、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至於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梁啟超用曾國藩名言教育孩子,“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這句話意在說明,我們在教育子女做事時,要讓他們懂得,不能只想著回報、酬勞,更要想著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會有好的結果。這種通達、強健的人生觀能讓孩子在逆境中保持樂觀的態度,幫助他們戰勝困難。

三、宋嘉樹:三件事教出六位風雲人物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說起宋嘉樹,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要說起他的六個子女,可能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長女宋靄齡、次女宋慶齡、三女宋美齡、長子宋子文、二子宋子良、三子宋子安,每一個都是20世紀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這就讓人好奇宋嘉樹對子女的教育是怎樣的——是怎樣的教育讓他教出了六個如此出色的子女?答案就是:教給孩子三樣東西。

1、寬容胸懷可容天地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黃包車”的遊戲,大姐宋靄齡裝作黃包車伕,二姐宋慶齡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後又蹦又跳。正玩得開心時,不料“車伕”拉車用力過猛,一下把“乘客”拋了出去。“車伕”愣在那裡傻了眼,知道自己闖了禍;“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滿臉不高興。

這件事被宋嘉樹知道了,他慈愛地對宋靄齡說:

“做遊戲也要有分寸,‘黃包車伕’可不光是使力氣呀!傷了乘客還怎麼拉生意呢?”

宋嘉樹又笑著對宋慶齡說:

“我們的‘乘客’這樣寬宏大量,這樣勇敢堅強,真是了不起!”

小慶齡受到父親的誇讚和鼓勵,一臉的陰雲散去了。

可能因為自己幼年時曾激烈反抗家長的刻板教育模式,所以宋嘉樹對自己的孩子一貫寬容,他迎合孩子的情緒,使他們深信生活中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他擴大了孩子們的志趣,他常常給孩子們講述他的冒險經歷,告訴他們:對有膽識的人來說,天下無難事。其結果,他的幾個孩子個個精力旺盛,富有創新精神。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宋慶齡

2、闖蕩全靠獨立

還在孩子爬行和學步階段,宋嘉樹就鼓勵孩子 :

“一步兩步三步,好!跌倒了別哭,自己爬起來再走。”

朋友們說他是“開孩子們的玩笑”,宋嘉樹則回答:

“老兄你錯了,這不是玩笑,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將來在社會上闖世界,全靠這第一步啊!”

後來,在孩子稍微長大時,宋嘉樹又把他們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

有堅強的意志力一定意義上就是擺脫對他人的依賴,相信自己的力量。因此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受點“苦和累”、受點挫折是有益的。讓孩子從小品嚐一點生活的磨難,從小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從小學會自己主宰自己,就是為了使孩子今後不成為自身軟弱的奴隸,學會從挫折中接受教育。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宋美齡

3、在挫折中成長

有一次,宋嘉樹選擇雷雨交加的日子,帶宋慶齡去龍華。他指著高高聳立的龍華塔對孩子說:

“你看這座塔,千餘年來不怕風雨,因為它基礎牢固,骨架緊密。你將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從小打基礎,練骨架。現在我們一起開始比賽,圍繞寶塔跑六圈。”

宋嘉樹另一項鍛鍊孩子耐力的辦法,便是與孩子一起禁食一天。在這一天裡,讓飢腸轆轆的孩子面對吊胃口的飯菜,剋制食慾,寧可忍飢挨餓,也不去碰一下食物。

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家長應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讓孩子有勇氣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困難,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

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宋家合影

四、言傳身教,才是教育孩子的核心

常言道:“ 子不教,父之過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成器,天天惹是生非,表現得很沒教養,別人在指責的時候絕對不會說是老師沒教育好,也不會說小夥伴把他帶壞了,只會說:

“這孩子家教不好!”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全家一個德行!”

一個孩子,從來不會無緣無故成功,雖然他們的父母嘴上說著“沒有刻意教育,順其自然而已”,但是人家在孩子習慣、性格、人品上的默默努力,別人是看不到的。

縱觀曾國藩、梁啟超和宋嘉樹三位牛人的教子之道,作為父母,其實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還是言傳身教。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永遠是孩子的榜樣,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有所為,走入社會才能有大作為,影響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