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家訓十條,九子皆才。

家訓,高競爭環境下的父母選擇

與家長們共渡酸甜苦辣

梁啟超:家訓十條,九子皆才。

來源 | 家訓(ID:家訓助手)

梁啟超:我只說十條,九子皆成大才。

梁啟超:家訓十條,九子皆才。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6日,梁啟超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茶坑鄉一個半耕半讀的家庭,祖父和父親雖都曾參與鄉政,但家庭貧困,甚至曾遺失梁氏的族譜。幼年時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熟讀《四書》《五經》,祖父梁維清經常給他講述“亡宋、亡明國難之事”,朗誦激動人心的詩歌篇章。還讓他熟讀《史記》、《綱鑑易知錄》等。其父梁寶瑛由於考秀才屢試不第,將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常訓之曰:“汝自視乃如常兒乎?”父慈而嚴,督課之外,使之勞作。宏猷則好讀書,聰穎過人,被譽為“神童”,“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梁啟超九歲入讀新會城周醒吾塾館,師從秀才李兆鏡,很快達到童試的水平。

梁啟超很早就認識到宣傳對於啟民智的重要性,一手帶動了中國的報刊業,並大聲疾呼《少年中國說》等,以期喚醒民眾,報刊救國,在以各種行動報效民族之際,梁對後代的教育能力也同樣可圈可點。

梁啟超的子女也都成長為傑出的人才,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啟禮三人均為中國院士,三子梁思忠是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國民黨軍官,四子梁思達是畢業於南開大學的經濟研究者,長女梁思順為詩詞研究專家,次女梁思莊為著名圖書館學家,三女梁思懿為社會活動家,四女梁思寧是新四軍早期革命者。

梁啟超:家訓十條,九子皆才。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至於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


儘自己能力做去

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1927年2月6日


不要填鴨式的教育

“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


與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裡徘徊,對著月亮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


家長有趣味,孩子才能有趣

“能做成一部“審美的”遊記也算得中國空前的著述。況且你們是蜜月快遊,可以把許多溫馨芳潔的愛感,進溢在字裡行間,用點心去做,可以極有價值的作品。”

——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


做人要有幾分“孩子氣”

我說你“別耍孩子氣”,這是叫你對於正事——如做功課,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賴人。至於做人帶幾分孩子氣,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時還“有童心”呢。

——1925年7月10日 《致孩子們》


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交替循環。

“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這一年正該用火燉的功夫。”

——1927年8月29 致孩子們


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於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

——1916年10月11日 致梁思順


盡責盡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順》


我對於你們的功課絕不責備

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要著急,因為他本勉強進大學。你們兄妹各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的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順》


通達、健強的人生觀,是保持樂觀的要訣

我有極通達、極健強、極偉大的人生觀,無論何種境遇,常常是樂觀的。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順》


梁啟超:家訓十條,九子皆才。

“凡做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 梁啟超

有志者,事競成,家長們有擔,孩子才可能擁有未來。

諸位共勉。

梁啟超:家訓十條,九子皆才。

家訓,高競爭環境下的父母選擇

與家長們共渡酸甜苦辣

來源 | 家訓(ID:家訓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