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無人機飛行過程如何主動避開農田裡障礙物?

植保無人機飛行過程如何主動避開農田裡障礙物?

具備主動避障功能的植保無人機,能夠更加智能、有效地應對複雜的工作環境,確保無人機更加安全、高效地完成作業任務。

目前在植保無人機領域,可實現主動避障功能的技術主要有兩種:一是毫米雷達波避障技術,二是雙目視覺避障技術。

毫米波雷達避障:

毫米波雷達避障具有靈敏度高的特點,在較遠的距離就能檢測到較為細小的障礙物,例如農田裡的電線、電線杆。但感知的信息有限,嚴格意義上說,它起到了識物的功能。

例如汽車倒車時,若只有倒車雷達而沒有倒車影像,你只能知道車尾距離障礙物有多遠,卻無法知道障礙物具體在車尾的哪個方位上,也就無法判斷方向盤往哪個方向打、打多大角度。

植保無人機飛行過程如何主動避開農田裡障礙物?

採用毫米波雷達避障的無人機在遇到障礙物時往往只能在其前方保持懸停,無法智能的避開,需要人工介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遙控接管。

雙目視覺避障:

雙目視覺避障基於視差原理(計算機視覺的一種重要形式),利用成像設備兩隻相隔一定距離的攝像頭來獲取同一被測場景的兩幅圖像,根據三角原理計算兩幅圖像對應點間的像素偏差來獲取場景空間的三維信息(包括攝像頭與物體的距離、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距離等),簡單點說,它就是植保無人機的眼睛。

植保無人機飛行過程如何主動避開農田裡障礙物?

極飛新一代的植保無人機搭配 XCope 天目視覺避障模塊(簡稱天目)基於雙目視覺避障技術,通過雙目視覺避障模塊感知的空間信息,經過智能認知算法自主生成飛行控制指令,控制無人機懸停、繞行或繼續執行航線。簡單點說,有了天目,等於給植保無人機安裝了一雙眼睛。

更厲害的是,工作原理類似天目的工作系統,在漆黑的夜晚,依舊“目光如炬,無所不能”。

原因在於天目感知光的能力比人眼更強,感知光的頻譜更寬、靈敏度更高。另外,在天目中間部位有一排功率達2W的近紅外光LED達陣,它可以為天目照亮前方的路。工作時,夜間天目通過自帶的近紅外光源照亮前方、穿透黑暗,使得障礙物能夠被清晰地感知,並且光源的照射會增加障礙物與周邊環境的對比度,因此天目在夜晚能夠感知更為細小的物體,飛行也更安全。

植保無人機飛行過程如何主動避開農田裡障礙物?

夜視效果依然出色

正因為這雙眼睛具有優異的感知能力和智能的認知算法,所以不管白天黑夜都能為 P系列植保無人機提供安全可靠的主動避障支持,無需人工干預便可自主避開障礙物繼續執行任務。

微博@極飛科技,有深度的農業科技資訊,歡迎與我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