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話端午,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何意義?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5月5話端午,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何意義?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將中國的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5月5話端午,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何意義?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5月5話端午,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何意義?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民間都有哪些習俗呢?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5月5話端午,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何意義?有哪些習俗?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5月5話端午,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何意義?有哪些習俗?


文/註定與你攜手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