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人工智能學院和大數據學院盤點來啦!這麼有用的信息,趕快收藏!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和大数据学院盘点来啦!这么有用的信息,赶快收藏!

4月2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這是教育領域落實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具體舉措。《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並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18年5月26日成立。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常毅表示,學院接下來的發展將“三管齊下”:一是夯實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研究;二是以“人工智能+企業”模式,加大與國內高科技企業的合作;三是突出學科交叉,將人工智能與其它學科緊密結合。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騰訊雲人工智能學院

2018年5月17日成立。這是遼寧省第一所人工智能學院,負責遼寧工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新專業,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面向全校學生招收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方向的騰訊卓越班,培養“專業+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聯合培訓新工科教師。

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18年5月16日成立。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側重腦認知計算、先進機器學習、智能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向。到2020年,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初具規模。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18年5月16日成立。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側重特種機器人、智慧醫學工程、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方向。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2018年5月5日成立。該院將按照理論、技術、平臺、應用4個層次,人工智能基礎與機器學習、智能控制理論、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知識工程、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人工智能應用(包括智能製造、智能土木、智能金融與商務、智能養老、智能遙感等)8個方向組建。

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2018年4月20日成立。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與南京市共同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

長春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

2018年4月16日成立。以培養人工智能領域亟需的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政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體系,不斷完善人工智能與光電技術、精密製造、計算機、信息通信、量子、納米技術等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體系建設。人工智能研究院將重點開展認知與推理、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學、博弈與倫理等方向的科學研究,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搭建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18年3月6日成立。由周志華教授主持工作,初定本科生招生規模為60-100人。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是南京市政府合作項目,與計科院、軟件學院平級。

重慶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18年2月7日成立。計劃2018年開始招生,預計到2020年基本達到在校生2100人,其中研究生900人的總規模。學院將構建“雙導師制”和聯合課題攻關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科研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大數據智能計算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重郵-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臺建設,打造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為提高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質量夯實基礎,努力培養一流的面向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的專門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2018年1月18日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毛軍發表示,研究院將立足於數據、算法、芯片這三大要素,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技術方面,研發新一代機器學習理論與開源軟件,結合已有的研究優勢及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可擴展計算與系統重點實驗室等基地,引領智能時代事實上的“操作系統”,形成網絡環境下超人感知認知能力。

湖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18年1月1月13日成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劉成林教授被特邀擔任湖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這標誌著湖南工業大學在重大項目開發、高層次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搭建了新的平臺,將進一步提升學校學科建設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及促進株洲本土企業的整體研發水平。

蘇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17年11月2日成立。在人才培養方面,人工智能學院將以智能科學與技術等本科專業為主體進行培養,未來還將成立“圖靈實驗班”,探索人工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科學研究方面,依託學校“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研究平臺,以及在感知認知、機器學習、自然計算與計算智能等領域的研究基礎,西電人工智能學院將面向複雜影像感知與人工智能、類腦智能與深度學習、視頻感知與光電智能系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關鍵技術、智能控制與機器人系統和高性能智能計算等開展科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

2017年9月10日成立。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承辦,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軟件研究所、聲學研究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參與共建,是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首個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科教融合學院。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所長徐波擔任院長。

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

2017年5月成立。現有兩個二級學科: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兩個本科專業:自動化、智能科學與技術;將重點發展以下三個領域: 1.智能信息處理領域:智能影像、虛擬現實、數據挖掘與分析、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2.智能控制技術領域:運動控制、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智能器械等方向。3.智能系統工程領域: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系統、車聯網、無人機系統、無人船系統、先進製造等方向。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和大数据学院盘点来啦!这么有用的信息,赶快收藏!

國務院發佈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大數據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探索大數據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

西安3所高校建阿里雲大數據應用學院

2018年5月28日成立。西安文理學院、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校與阿里巴巴集團•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慧科集團簽約合作共建3所阿里雲大數據應用學院。學院建設的目標是在三年內至少培養1000名雲計算與大數據人才。

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

2018年4月28日成立。由北京大學和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共同建立,將著力培養跨界複合型人才,創新推動大數據標準化工作,重視基礎研究和科技開發,不僅是大數據及其應用的基礎研究,也包括與臨床醫學相關學科、生命科學、量子力學及其他前沿技術的融合創新。

深圳大學與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2018年3 月 28 日成立。深圳大學與阿里雲宣佈啟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智能人才培養戰略合作,依託政產學研創五位一體的校企合作模式,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向聯合培養新工科融合型跨界創新人才。

內蒙古農業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2018年1月8日成立。內蒙古農業大學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江蘇知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合作辦學達成共識,成立內蒙古農業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和內蒙古農業大學大數據培訓認證中心,將成為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農牧業大數據人才培養基地、農牧業大數據生產集成平臺和農牧業數據科學研發基地。

南通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2017年12月22日成立。大數據學院由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政府、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南通大學四方聯手共建,將每年培養大數據類專業人才300-500名。

常州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2017年11月30日成立。學院將建成江蘇乃至全國大數據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山東科技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2017年10月11日 成立。該學院由山東科技大學、阿里巴巴集團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合作共建,是中國北方第一所政校企共建的阿里雲大數據學院,將在5年內培養5000名雲計算、大數據雲安全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端專業人才。

西安交通大學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2017年8月19日成立。由阿里雲與西安交大共建,雙方將共同建設雲計算、人工智能、網絡信息安全等前沿專業高地,聯合開發相關認證體系,為創新、教學、科研、產業、政務服務等提供服務,共建面向“一帶一路”高端應用人才的培養基地。

北京城市學院阿里大數據學院

2017年6月10日成立。學院將引入阿里雲ACP和ACF等認證體系,構建智慧教學信息化雲平臺,利用數據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實現教學過程的全程優化,保障大數據學院教學質量,從不同層面培養更多大數據產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

貴州理工學院阿里大數據學院

2017年5月25日成立。旨在通過產、學、研、創一體化辦學模式,打造貴州大數據產業的人才高地,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大量高素質的雲計算與大數據相關專業技術人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2017年5月23日成立。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阿里巴巴集團、慧科集團三方聯合共建學院將於2017年秋季開始招生,計劃在5年內為四川培養1000名雲計算、大數據雲安全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端專業人才。同時,學院還

將引入阿里雲ACF基礎認證和ACP專業認證,面向政府、企業、學生培訓2000-3000名雲計算大數據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

黑龍江大學數據科學與技術學院

2017年5月20日成立。通過整合學校相關學科優勢資源,有效開展與大數據有關的創新型人才培育、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的特色研究,努力建成集大數據學術研究、技術研發、人才培育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創新研發平臺、產業智庫和人才培養基地。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2017年5月4日成立。由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阿里巴巴集團、慧科集團三方合作成立,開辦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技術(VR)、網絡技術、人工智能(AI)、信息安全等專業,以項目實戰和課證融合的教學模式培養高職特色大數據技術技能型人才。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2017年4月26日成立。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阿里巴巴集團與知途教育三方合作建設,人才培養基地,開展雲計算、大數據相關社會培訓,協助學校進行雲計算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提供針對學校學生的阿里雲ACF專業認證培訓和考試等服務。

同濟大學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研究中心

2015年12月31日成立。致力於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建立基於大數據的學科交叉研究平臺,集結本校電子與信息、軟件、數學等多個院系、多個學科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教育大數據分析、生物大數據、智慧校園、數據科學基礎理論與應用、網絡空間安全”等方面研究,推動同濟大學“智慧校園”建設,並帶動大數據研究相關人才培養。

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 大數據研究院

2015年10月8日成立。學院將以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與經濟金融、生命科學、醫療衛生和社會管理等眾多學科領域進行深度交叉,開展科學與研究和人才培育,有效推動大數據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發展,直接面向產業需求建立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發團隊,集聚產業創新人才,著力創造具有重大市場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

清華-青島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

2015年4月8日成立。 清華—青島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以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為技術依託,將圍繞青島市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海洋科技、現代製造等重要領域的科技需求,開展前沿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工程化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統籌推進青島互聯網大數據產業集群式發展。

上海交大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5年1月19日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天成立,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大數據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基地為目標,致力於打造大數據產業頂尖智庫,推動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

北京大學大數據技術研究院

2014年7月26日成立。該研究院主要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深圳)、北京大學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大數據技術研究院(籌)是北京大學從國家戰略需要出發、主動應對大數據時代的重要部署。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名單

高校人工智能學院

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騰訊雲人工智能學院

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長春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湖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蘇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

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

高校大數據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阿里雲大數據應用學院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阿里雲大數據應用學院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阿里雲大數據應用學院

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

深圳大學與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南通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常州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北京城市學院阿里大數據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阿里大數據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黑龍江大學數據科學與技術學院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同濟大學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 大數據研究院

清華-青島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

在上海交大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大數據技術研究院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和大数据学院盘点来啦!这么有用的信息,赶快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