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蘋果CEO的薪水才頂一個基金經理

幾年前,我讀過一個報告,說2002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最高的是科龍電器,年薪達到750萬,然後是福耀玻璃和用友軟件,分別達到127.11萬和123.33萬。公司高管薪酬最低的是山東濟南百貨,公司最高年薪才0.8萬,其次是山東的山大華特和天津的燈塔油漆,分別只有0.92萬和1萬。

從1998年開始,中國上市公司開始公開披露高管年薪,口徑是三位最高收入的高管的年薪之和。一般來說,收入最高的前三名中,往往包含了董事長和總經理,因而這個數據基本上能夠表達企業最高管理者的收入狀況。1998年,高管的平均年薪為51761元,到2001年,增至11.6萬元,即4年增長1倍。

到了2006年,在已披露2006年年報的1254家上市公司中,高管個人平均年薪為16.28萬元,比2001年只增長40%。但是顯著的特點是,公司高管之間的薪酬差距拉大了。中國平安以7464.85萬元年度報酬總額成為高管最高薪公司。緊隨其後的是中國銀行是3211.33萬元,排名第三的是S深發展,高管年度報酬總額為2932萬元。從總經理職務角度統計,最高的為中國平安,年度報酬1338.2萬元,是最低者1.2萬元的1115倍。

現在的問題是,到底是什麼在決定CEO或者公司高管薪酬?為什麼同樣銷售額或利潤水平時,CEO或公司高管的收入卻大不一樣?

在我們的印象中,薪酬應當是一個人對公司貢獻的評價,一個人為公司貢獻的評價。實際上,這個結論只存在於同一家企業,在不同的企業,薪酬實際上與一個人對企業的貢獻並沒有線性關係,比如說,在同樣利潤貢獻的情況下,完全可能利潤少的總經理比利潤多的總經理的薪酬高很多。

比如專業期刊《阿爾法》公佈的2006年世界頂尖級對沖基金經理的收入調查顯示,25名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去年平均年收入比上年狂漲57%,達到5.7億美元。其中,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以17億美元的收入高居榜首;Citadel投資公司創始人肯·格里芬和ESL投資公司的創始人愛德華·蘭珀特以14億美元和13億美元的收入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廣為人知的索羅斯,以9.5億美元收入排名第四。

而《福布斯》2006年公佈的美國500強企業CEO薪酬排行榜前十名中,第一名是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才有 6.47億美元,戴爾公司CEO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排名第六,為1.53億美元;思科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排名第十五,為7133萬美元;AT&T首席執行官愛德華·惠特克排名第二十五,只有4225萬美元。

我相信,沒有人認為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戴爾公司CEO邁克爾·戴爾,思科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等等這些世界一流CEO,創造的價值會比那些基金經理少,但為什麼他們的薪酬大大不如那些頂級基金經理,三個蘋果CEO的薪酬才頂一個基金經理呢?

答案在於資源使用效率與制度設計。沃爾瑪的利潤有幾百億美金,但沃爾瑪的員工有超過兩百萬人,在全球有成千上萬的大買場。所以人均利潤並不高,而且佔用了大量的有型資源,而同樣的人均利潤,可能幾萬個沃爾瑪員工不及一個基金經理!這就是基金經理薪酬為什麼如此高的原因!

另一方面,越是依賴有型資產創造的效益,其制度安排相對越簡單,工業化複製越容易,管理的難度就會小一些(薪酬自然就少)。而越是依賴無形資產創造的效益,其制度安排越複雜,工業化複製越難,管理的難度就大一些(薪酬自然就高)。這一點也可從行業的統計數據得到證明,在22個行業中,高管人均年薪最高的是金融、保險公司最高,達到75.76萬元;最低的是木材傢俱行業與紡織服裝行業,僅為8.81萬元與11.56萬元。

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從量上看是企業規模(硬件),而從質上看則是制度設計與人力資本,這就是為什麼發達國家的資產主要是軟資產,如金融,保險,投資,軟件等等,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是硬資產,如家電,紡織,機械製造等等。

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富豪主要出在房地產與製造,這類行業產生的富豪是典型的權力與資源依賴型的富豪,富雖富矣,但財富的質量並不高。而美國投資公司高盛2006年全部員工報酬約為164億美元,也就是平均每個員工62.2萬美元,這才是真正的高質量的財富。所謂的中產階層,不是靠苦力做出來的,而是制度與智力投資的結果呀!

三個蘋果CEO的薪水才頂一個基金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