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从事者你后悔过吗?

教育地图北京

我要向大家汇报一下:在我们这个大蒜之乡,现在正是晚熟品种的大蒜抽薹的时节。我坐下来答题前,妻子兴奋地告诉我,蒜薹今天下午涨价了!每市斤从0.5元涨到了0.6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妻子早晨5:00下地,从蹚着露水开始,到中午12:00顶着大太阳回家,7个小时共抽出蒜薹80斤。又经一个多小时的捆扎,下午2:00卖掉的时候,共得现金40元整。今天下午4个小时抽出的,预计能卖出50元——这样她一天11个小时的劳动所得为90元左右。

而我早晨6:40到校,下午4:40离校,10个小时,收入约为300元。

我是高中毕业后当了教师的,当年没能考上大学。这点倒是和我父亲一样,都是当初无意从事教育而最终却成为了教师。假如我不做教师,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名农民;我当年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大多数就是这样。两厢比较,我觉得答案是明显的: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本后悔。

既然说到了大蒜,我就啰嗦几句。我听说今年的大蒜行情不佳,每亩承包给人家是1000元不到。这个价格,恐怕蒜农难以收回成本了。

我们这里在大蒜收获之后,是种植蒜茬花生。我们家去年打下来的花生在刚过去的星期天卖掉了。七亩地花生从夏种到秋收又经过了冬春两季的储藏,几乎整整一年,收入了七千元:还抵不上我一个月的工资呢!

我们这里以前也曾有过一两年蒜价高企的经历,算是多收了三五斗。要知道,我们种大蒜三十年,这样的好日子屈指可数。而且,往往是钱让经纪人和储存大蒜的商家赚了,种地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特别多的收益。这多少有点像古诗中所描绘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又长期工作在这里。我业余也是农民,和身边的父老相比,我的所得已经够多。我也曾长期拿着较少的薪水,但那时普通农民的收入更差。

所以,自从做了教师我基本上就没有后悔过。

至于特别有才华,却委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的,我想,你们的感受肯定和我的不同。


牟山花下客

大学毕业后,参加了教师入编考试,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虽然刚开始每月只有1000多的工资,工作的地方也很偏僻,但那时的学生听话,学生家长也都很理解老师,学校管理也比较人性化,因此,我说工作前几年不后悔。



今年开始,感觉老师当的特别累,特别憋屈:

1、费力不讨好,心累。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重要,对老师来说教学成绩也不再是第一位的,安全成了最重要的事!不写作业没事,考试得0分没事,顶撞老师没事,只要不出事就行。老师每天需要做的不再是让学生学习,而是要不断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跟自己说不要和学生较真,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强扭的瓜不甜,如果老师把学生逼急了,出了事倒霉的还是老师。(主要也是有真实案例发生在我校,本来觉得这样的事离自己很远,结果猛然发现自己身边也有老师因为学生出事,赔钱掉面甚至于丢掉饭碗)

2、学校行政化严重,学校管理缺乏人性化。学校的领导泛滥,管人的多,干活的少。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对某些人几乎就是摆设,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人不对事,吃亏受累的大多是普通老师。

3、职业发展前景惨淡。教师职称晋级难,虽不能说难于上青天,但晋级比率会让大多数人绝望,再加上教师晋级很多时候不是比教学成绩好坏,这几乎能把所有的纯粹教书匠淘汰。


泰安中考物理

后悔过吗?不应该后悔吧?

我有时下班回家后,一个人躺床上望着屋顶发呆,有时心情烦躁时也会想一下这个问题,但是稍微想想马上就又释然了,人到中年,往往很能看得开,其实我现在除了会教书,别的也干不了,基本没资格后悔了。

到目前为止,我从教22年,期间代过重点班、尖子班,教过文科班、理科班,代过应届班、补习班,教过高中基础年级、毕业年级。教出的学生,有的考入清华大学,也有的考入普通大学。有荣誉,有委屈,酸甜苦辣都尝过。



我虽然前后呆过两个学校,但是两个学校都是自治区重点中学,因此一直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吧。至少孩子念书不用太麻烦,从这一点来说,我就不能后悔从教。

我父亲曾经也是教师,只不过当了23年民办教师,辛苦了一辈子也没挣几个钱。父亲曾经说过,我比他强多了,从这一点来说,我就不能后悔从教。



教育总得有人干,教师总要有人当。国家既然重视,自己也要自信。人到中年,已经来不及后悔。

各位教育同仁,你们后悔过吗?


海洋高考调研

从事教育,后悔过吗?我肯定的告诉你:后悔过。

第一:工资待遇低。

这估计是大部分教师后悔从事教育行业的主要原因吧!对于一个刚毕业几年的人来说,面临房子、车子以及结婚生子家庭的压力,老师那点工资真的是捉襟见肘。

第二:社会待遇低,没有存在感。人们常说“职业不分高低尊卑”。呵呵,社会真的如此吗?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和一个教师,你看看你会重视谁?我一男性教师朋友相亲,见了好几个对象,对方一听是教师,回头就拒绝了,搞到现在他都不敢去相亲,也不敢跟人提起自己是教师。所以,真的不分职业高低尊卑了吗?

第三:对职业前景不看好。很多老师都在反对职称评审的制度,因为职称评审对年轻老师或者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甚至没关系的老师来说真的很不公平。

第四:工作压力大,付出与收获差距太大。注意,强调的还不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对于教师行业来说,付出与收获从来不会形成正比,只要差距别太大就行。我一周五天17节正课,五天有四天有晚自习(从晚上七点到十点半)。平时下晚自习还要备课,工作量很大。

第五:学校行政化严重,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个人感觉现在教师行业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行政化过于严重。同时现在学生不好管,再加上近几年老师管学生带来的一些影响导致现在老师不敢管学生。

当然,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对于目前我有种想法,不知道可行还是不可行。年轻的时候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所以:能否提高年轻时候的工资比例,降低退休后的工资比例。


揪小白

1982年大学毕业,有好几次机会转到政府去工作,毕业不久就担任团委书记,在高中值得炫耀的就是当过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教过学的都知道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从事教育工作,没有后悔过,同学们转到行政工作的也不少,我在没有感觉自己生活得比转行的差。当教师的收获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的子女,上985的非常多,现在已经有俩个清华博士,一个北大研究生,今年还会有一个北大或者清华。这就是给老师工作的安慰。

生活有过最困难的时候,曾经连葱都买不起 ,工资只有64元,孩子没有人管,上班时间别孩子锁在办公室,不敢让他在校园内玩,因为校园里有一口水井,没有盖子的水井,门口还有俩个池塘。我就是在这样的学校,工作到现在,不过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完全现代化了。

不后悔的最大原因是,有一大批学生啊,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成才了。

还有,现在教师工资提高了。我在小城镇,还是很幸福的。


培养一个博士

干一行爱一行,绝不是空谈。只要一个人有责任心,无论做什么事,能力有多强,他或她都会倾心而为的。我从事教学只有五年,虽时间不长,却也给所在学校师生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第一期小学毕业班毕业时就考出了全校预料不到的好成绩。也打过学生。不过,都是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在学校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才会打的。因为,人与人不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育都不是万能的。打也是一种爱,且是深爱。既然付出了自己的深爱,做教育之事,又怎会后悔呢?有什么可后悔的呢?做什么工作,又不需要真心的付出呢?一点反思,一点教育理念,全是内心真实感受。不足之处,请予谅解!


心中无苦就是乐

本人不是教师,亲戚里有教师!

有一个很后悔,因为别人的孩子耽误了自己孩子的教育。

另外一个很享受,工资高、待遇高、社会地位高、有礼收、有额外钱赚。

现代人都浮躁,选择一份职业往往不是因为热爱,还是因为钱。

选择当教师的大多是女性,第一稳定,第二有寒暑假可以照顾孩子、家庭。

对于毕业生很明显,优先考虑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教师往往是体制内的最后选项。但是近年来有编制的教师待遇很好(一二三线城市吧),所以每年有很多社会上的人开始考教师资格证,拿到证再找人进学校,进体制。其实很多人是不具备“教书育人”资格的,因为并不是专业出生。有些社会上的非职业教师讲的比老师好的多。老师很多都是照着书去应试教育,这些人一般不需要创新,反正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身边也有同学做老师,也是一份工作而已。受不了家长的刁难(中学教师),选择辞职(无编制)。

看了很多回答,多事乡村教师,待遇不好,编制不编制就不知道。现在的老师很多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早就没有曾经那个味道了。

幼儿园教师,心里压力巨大,无非是因为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反面;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比较好,因为大家为上一个好学校不惜血本。教师待遇也很好,家长也是像伺候祖宗一样供奉。

大学老师最好,除了本职可做其他项目,社会地位相对很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身边人而言,当教师从收益上来说还可以,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教师就很好了,2个都是教师就不一定好了,尤其是同一级别的。


不讲故事

作为一名在农村学校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教师,对于自己当年的职业选择,不是“后悔”一个词可以概括的,还有过“

骄傲和自豪、迷茫与困惑、快乐与满足”。

骄傲和自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中毕业被中师录取,跳出农门的骄傲和自豪持续了好几年,也曾是三村五里的农村娃的学习榜样,也是我“耕读教师”身份的老师的骄傲,父母亲戚曾因我感到光荣。

迷茫与困惑:毕业教书,坠入尘埃,每月五百多角钱常常使得生活捉襟见肘。不敢说三年不知肉滋味,但是拌饭菜多是咸菜。慢慢地,同学朋友的聚会只好推辞不去,亲戚也少走动了。

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吃国家商品粮的工作人员,却哪知道,俺经常囊中羞涩!留给自己的就是“后悔、迷茫和困惑!”——那些当年分数较低的同学,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分了好工作。

快乐与满足:过了三四年的职业倦怠期后,就是顶到“天花板”又被弹下来后,尽管有着无奈、背负着经济压力,但是也没能阻止获得精神的快乐与满足。这种感觉来自同事的关爱和帮助、学生的尊敬和认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尊重以及自己多年打拼获得的点滴成绩,还有来自各地工作的学生的问候……

若有人问,如果有机会重新择业,你还会选择当教师吗?我只能说,五十多岁了,还有别的选择吗?

(图片源于网络,用于交流分享。如侵必删)


HE一HAI

我是一位有这十年教育生涯的年轻教师,刚刚结束两年的游学体验,走过中国的大江南北,到目前我的个人体验是:从未后悔,而且真的是从最初的艰难,到现在的享受,甚至是幸运,思维的转变,也是我一生命运的转变。

我的教育之路

我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之后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实习,都说女孩子会做老师好一点,可是真的做了老师才觉艰难,不仅眼观六路,还需耳听八方。实习后,我就到了一家中国传统文化书院工作,边带学生边读书学习。

带学生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读书,真的体会孩子这面镜子,在孩子身上关照自己坏习惯,

站在学习的角度,面对孩子和家长。

教孩子日行一善,我从自己做起,体会行善的快乐;教孩子尊敬长辈,我自己身教传递,开始体会父母的艰辛;教孩子言行一致,我从自己老实,重承诺,守信用。所以在教育这条路上,自己变得越来越快乐,生活中也越来越懂得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的高度,在世界面前,看得更远。

教育的过程不是春蚕丝尽,你可以破茧成蝶。

我之前一直说,教育者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也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教育者其实是最好的学习者,是成长最快的途径,只要你的换一个思维,就是生命的改变。

教育别人的过程,你懂的越来越多,成长别人是对自己最好的锻炼。其实你不是春蚕丝尽,你可以破茧成蝶,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


闻尘时说

我1992年考上师范,那个时候师范是免费的而且连伙食费都不需要,出来还包分工,是很多贫困家庭的首选。当时考师范竞争特别激烈,那年我们县只有八个名额,我以我们县第三名的身份录取的。家里杀了一整头猪,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前来庆祝,自己也一直是母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然曾几何时,那些初中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高中考取了大学,然后也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同班同学两个定居美国,也有很多从政了,他们现在都风光无限。而当初豪言壮语意气风发的我,仍然在农村年复一年的教着这些孩子,自己也曾问自己,如果我没有考师范而是读高中的话,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拿着教育厅颁发的乡村从教20余年荣誉证书,望着自己的满头银发,我问自己,后悔吗?我不后悔。虽然说,师范生是个人之大不幸,但是却是国之大幸。自己这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忘初心,坚守农村基础教育,为自己干杯,为千千万万像我一样,把整个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干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