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影像:稻花香里听蛙鼓 一份耕耘一份甜

文:李静

朋友周可,是个厚道,能干的单身青年,曾在我小店的隔壁卖电脑。可有一天他却关了店门,放弃了稳定,悠闲的工作,回家里搞起了黑斑蛙的养殖。

乡村影像:稻花香里听蛙鼓 一份耕耘一份甜

第一次来到碌硃屯村东的田野里,见到周可的养殖场,是在去年夏天。他经过反复考察,确定可行之后,把自己家一亩水田改成了蛙田。从进蛙苗,进饲料,到学习技术,里里外外他自己,忙得团团转。用他自己的话说,累并充实着。今天再来到周可的养殖场,发现规模已扩大了十倍。去年的投资已经翻本,今年自己培育蛙苗,还对外出售,前景很乐观。

乡村影像:稻花香里听蛙鼓 一份耕耘一份甜

周可比去年又瘦了一圈,天天在蛙田里忙活,人也晒黑了。他说有人把养殖当做暴利,是错误的认识。特别是黑斑蛙的养殖,更需要细心,耐心。他年后开始九亩水田改造蛙田,紧接着抽水把冬眠的成蛙赶出来孵卵,又开始育苗,分池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培育蛙苗的这段时间,晚上还要起来看两次蛙池,要保持水的清洁,流动。喂料也要定时定量,不可马虎。

乡村影像:稻花香里听蛙鼓 一份耕耘一份甜

听他讲了个大概,我不禁感叹:“没想到这么辛苦啊!原来以为很简单呢。”“怎么说呢?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能不能挣到钱,挣多少钱,要看蛙苗的成活率,而成活率,一是靠技术,二是要用心。”周可擦擦额头的汗珠,又娓娓道来。看来,年纪轻轻的他,在这一年的历练中,成熟的不只是养殖经验,更有他的内心世界。毕竟,人人都知道养殖有风险,而黑斑蛙养殖,他走在了鱼台县的前列。

乡村影像:稻花香里听蛙鼓 一份耕耘一份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老话,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相信几个月后,周可定会在一片蛙鼓声里,尝到汗水的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