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1:泡菜罈子需要透氣?


在第一集《器》中,導演介紹了川渝地區吃泡菜的傳統。而泡菜罈子,則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明。泡菜時選用老罈子,「胎體薄,易於透氣」。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實際上泡菜罈子不可能要求「透氣」的。反倒是越不透氣越好。這是因為泡菜發酵過程屬於無氧發酵。如果有氧氣存在的話,會使好氧菌大量繁殖,破壞發酵過程,導致發酵失敗,甚至可能產生食品安全問題。

節目之後自己都說了:在缺氧環境下,乳酸菌才能產酸,賦予泡菜特徵性的酸味。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而且在裝壇前,需要用水封壇,還要測試密封性。這樣才能「保證整個過程都在無氧發酵中」。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2:銀杏木砧板可以抗菌?

第一集還介紹了一種銀杏木製作的砧板。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片中提到,銀杏木砧板「可以抗菌,能夠癒合刀痕」。

確實,現在有一些關於銀杏葉提取物中抗菌蛋白的研究,揭示了銀杏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這可能是一種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天然防腐劑。

但就算銀杏葉提取物可以抗菌,不能說明木頭砧板也能抗菌。而且就算砧板表面有少許抗菌物質殘留,在漫長的使用過程中,也會很快消失殆盡。希望砧板發揮「抗菌」功效,是不現實的。


3:藕中的澱粉有幾種?

在第三集《宴》中,節目介紹了常見的藕粉圓子。在說到為什麼藕粉圓子軟糯筋道的時候,節目是這麼說的: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這裡說的「兩種澱粉」,應該是指澱粉中含有的兩種不同組分——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

但是這裡有一個科學錯誤:糊化過程中,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都參與了糊化,並沒有像節目說的「一種專門溶於開水,一種專門糊化成凝膠」。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而且,經查閱資料,在蓮藕澱粉中,直鏈澱粉大約佔總澱粉的 25%-30% 左右,而不是片中說的 15%。

4:酒有助於身體健康?

但,作為食物,不求能治病,最基本的要求是它在正常劑量下不能對身體有傷害。對於對身體有明確危害的東西,我們如果還說著「藥食同源」「迴歸傳統」,帶著養生的目的去吃,就得不償失了。

這樣看來,第四集是重災區,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內容,我們下面選一些比較重要的詳細說說。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第四集中一開始就提到了黃酒,認為它能「活血祛寒」。

實際上,酒精早已被證明對人體有明確的致癌作用,如果是真的想養生的話,對於所有人來說,酒「能不喝就儘量不要喝」。

當然,炒菜時放入的料酒不必太過擔心,因為大部分酒精會隨著烹製的過程揮發。


5:用艾葉製作食物靠譜嗎?

第四集還提到了用艾葉去和豆腐做在一起,叫做艾葉豆腐的菜餚。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事實上,國內外多篇研究都表明艾草具有肝毒性,神經系統毒性和生殖毒性,而且中毒劑量並不是很大,幹品 18g-45g 就可以讓成年人出現中毒症狀,而對於兒童來說,這個數字可能更低。

對於這種高風險的中藥來說,作為日常的食物,其實是不太合適的。而且,艾草並沒有出現在《藥食同源目錄》裡。


6:感冒了喝寒草茶就可以?

在片中,有提到一種寒草茶,說只要體溫在 38 度以下的感冒,喝寒草茶就可以。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誤導。首先,出現感冒症狀不一定是普通感冒引起的,有可能是流行性感冒,肺炎,或者更加可怕的疾病。不確定病因,就一句「喝寒草茶就可以」,這可能會耽誤病情。


7:吃「自制食物」安全嗎?

在第四集中說到了一個女孩,從山東來到廣東,愛上了煲湯,於是開自媒體宣傳科普煲湯文化的故事。

網上有人深八了那個自媒體——當然這不是我們這篇文章的重點,我們的重點是下面這段話: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自制食物,分享給親朋好友,自擔食品安全風險。這個沒問題。

但是,一旦涉及到售賣,那就是食品餐飲經營行為。食品餐飲經營者必須有相關的資質才能進行經營活動。

這種類型的自制食物,除非她能拿出餐飲經營許可證,不然我不推薦大家購買。因為食品安全無法保證。


8:煲湯的講究有道理嗎?

關於廣式煲湯,是第四集的重點,節目組花了很多篇幅介紹。

然而,在一些細節方面,也有不少問題。比如泡發響螺時提到: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事實上,泡發的過程不僅無法去除微生物,反而會讓微生物更多。這是因為乾燥的環境不利於微生物生存,在泡的過程中,食材充分吸水,反而變成了微生物的樂土。

當然,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隨後的燉煮過程會把這些微生物殺滅。

說到煲湯的營養,節目裡是這樣說的: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實際上,瘦肉不同部位營養差異不大,而「有肥有瘦」的肉,比起精瘦肉,含有更多的飽和脂肪,是現代營養學並不推薦的。

當然,我並不是說大家以後煲湯時只能使用瘦肉。只是,選用「兼具肥瘦、帶骨」的肉,原因並不是「為了營養」,而是「為了美味」。


9:自制化妝品還能保健?

在第四集中,還提到了一個學中醫的女生利用課餘時間,用各種中藥材自制化妝品,並相信會有某種保健功效。

《舌尖上的中國3》這些食品科學的錯誤你知道多少?

其實這樣做也是相當有健康隱患的,因為化妝品和食品一樣,是有自己的衛生規範的。大廠的產品一般來說都是合規的,使用起來不必擔心健康危害。

但用中藥來自制化妝品,一方面對於微生物的控制可能不達標,另一方面中藥本身的毒性也可能危害健康。總的來說,風險挺大的。

像快手抖音微商微博上那些自制的化妝品護膚品,建議能不碰就儘量不要碰。


好了,這就是我們對《舌尖三》前四集的吐槽。從舌尖一的好評如潮,到舌尖二的質量下滑,再到現在舌尖三的……「全面崩潰」?我們得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過度商業化,且不用心的作品,確實能毀了一個系列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口碑。

注: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