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陕西网讯 (通讯员 王涛 马勇)咸阳市三原县在脱贫攻坚中坚持“党建引领强推进,特色产业强支撑”的工作思路,发挥党建引领、推动的推动作用,着力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使农民群众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适应市场变化,奶山羊养殖增收快。

邓家村地处三原县北部塬区浊峪河沟畔,土地贫瘠无法灌溉,粮食产量低下,但是可以生长优质牧草。

今年来,奶制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羊奶收购价也一路飙升。邓家村党支部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村民养羊,村党支部书记曾民社带头成立老五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投资50万元,新建库房80m2,购置鲜奶运输贮藏设备1套,建成马额养殖专业合作社邓家奶站1座,日均收购鲜奶3吨左右,进一步调动了全村群众发展养殖产业的积极性。五保贫困户魏双喜养羊31只,其中产奶羊22只,日产鲜奶80斤,日均收入360元左右,10天奶山羊鲜奶收入即可超越贫困线,月收入10800元,年创收86400元左右,为贫困户依靠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做出了榜样。

目前,邓家村奶山羊存栏1200余只,其中产奶羊560只,日均产奶2100斤,每斤鲜奶收购价4.5元,邓家村群众日均收入9450元。

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紧跟生活新需要,花卉种植效益好。

盛夏季节走进陕西馨盛苗木花卉基地,千姿百态的鲜花竞相争艳,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正在干活的周继说“现在既有流转土地收入又在花卉基地打工有一份收入,两份收入减轻了好多家庭负担。”

申家村42岁的周继,因为孩子还小,爱人下岗外出打工,父母年迈身体不好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重担压在她身上。自2012年陕西馨盛苗木花卉基地在申家村建成后,经村党支部协调,介绍周继来这里打工,一个月1800多元的收入,家庭经济慢慢改善了。像周继一样,申家村周边有70多名群众在这里务工。

在发展经济帮民致富工作中,申家村支部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积极引导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在获得土地流转资金的同时,还可以到花卉中心务工挣钱,走出了花卉企业、农民增收共同受益的好路子。

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因地制宜深挖掘,苹果种植销路广。

北部塬区焦村苹果远近闻名,但近年来果树品种老化,地头售价波动较大。党支部与苹果种植专家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种植规模小,管理不到位导致品质不同,苹果差异化过大,卖不上好价钱。

针对这些问题,村党支部采取“支部+合作社+托管+果农”模式,引进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民将果园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销售,通过对苹果大小、色泽进行分拣,分类销售,提升果品价值。入股果农除了在合作社分红外,果农也可在合作社打工。

2017年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焦村等附近村庄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2000户果农完成果品销售。焦村现在有苹果园4000余亩,各类杂果1600余亩,人均年收入11200元。

三原县:党建引领强推进 产业脱贫战正酣

做强传统产业,西阳香油香四海。

西阳镇生产香油已有200年历史,小磨香油远销全国各地,久盛不衰。但是,随着香油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的引入,三原小磨香油产业也进入了瓶颈期,发展缓慢。

西阳镇党委看着优势产业没法发展十分着急,通过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家庭作坊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要想产业发展一定要成立公司,做硬品牌。西阳镇党委引进了三原香芝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张兴邦小磨香油公司等一批香油公司在西阳镇落地,同时镇党委积极组织香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提升香油品质。

2016年“三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成为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原小磨香油畅销国内外,年产值达10亿元,2000多个就业岗位,香油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发家致富。

三原县坚持市场向导,党建引领,主体带动,农民参与,扎实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奶山羊、麻鸭养殖;观赏花卉、苗木种植;苹果樱桃、黄桃葡萄发展;食用菌、牛心茄子;香油挂面粉条加工;光伏产业、电商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14个产业基地,建成苹果园95000亩,杂果园30100亩,樱桃园6000亩,石榴1000亩,桃园3500亩,葡萄园1600亩,蔬菜8000亩,花椒1200亩,苗木花卉30000亩,养殖奶山羊7600多只,麻鸭30000多只,奶牛3200多头,年产香油产值10亿多元,建成光伏发电规模18400KW,电商销售5000多万元,以上产业让9600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强劲的推动了三原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