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上古的中国十分讲究血统,讲究出身,刘邦虽然从一介布衣而夺取天下,但治理天下却不得不跟贵族们合作。王莽成为新朝的皇帝,想要限制贵族们的利益,马上被天下人联合起来打倒,还被儒家污名几千年。诸葛亮没出山之前种地,但与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晋朝名士殷浩只会清谈,却被朝廷任命为北伐部队的主帅,拖住恒温的后腿以至北伐失败。举孝廉制度,九品中正制,让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永远低人一等,即使偶尔有那么几个平民得以脱身上升到贵族阶层,比如刘邦,他也必须马上将自己的态度转向贵族,跟他们同流合污。

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平民获得晋升的渠道在隋唐时代得到打开,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看出身,这个是一个伟大的制度,领先世界一千多年,二战的时候西方国家的军事统帅,大部分都是贵族出身。但是在隋唐时期,门阀贵族的势力还是很大,清河崔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五大门阀赫赫有名,差一点的独孤氏、宇文氏,这些门阀的势力加在一起,皇帝都要看他们的脸色,皇帝想把公主嫁入门阀,人家都嫌弃公主的出身,不愿意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通过科举获得官位的平民子弟,如果不依附门阀,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世上没有不灭的王朝,同样也没有不灭的贵族制度。在王朝内部无法被打败的门阀贵族,败在了王朝外部,败在了武人手上。安史之乱,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用手上的大头兵给唐王朝上了一课,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安禄山给各地节度使们带了个坏榜样,各路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对朝廷中枢的命令阴奉阳违,门阀贵族的影响也开始逐渐消失。皇帝要治天下,所以不得不跟门阀士族合作,军阀节度使只想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自己的地盘作威作福,士族不合作,大刀片子就砍过去了。

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门阀士族的影响渐渐日落西山,给了他们最后一击的,是朱温。朱温在白马驿,将崔远、王溥、独孤损、裴枢等三十多个高官一股脑全部杀死,扔进河里,史称白马之变,从此以后,唐朝几百年的门阀士族走向末路,就此终结。门阀士族的影响基本上被消除,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豪门贵族再也不能把控朝政。

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朱温是唐末的野心家,早年追随黄巢,作战勇猛被黄巢拜为大将,黄巢流窜南下的时候,派朱温驻守山东。后来朱温见各地官兵仍在勤王,感觉唐王朝的气数未经,于是背叛黄巢,投靠官军,一同攻打黄巢。黄巢败亡之后,朱温因功得封节度使,有了唐朝承认的地位和根据地。

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这个时候的唐朝已经没救了,朱温刚得封节度使,站稳脚跟之后马上对别的节度使大打出手,一切都是为了抢地盘,朱温毫无信义,前脚刚刚帮助过他的人,后脚他可以马上去袭击人家,在唐末的乱世,正适合朱温这么无耻的打法,很快朱温就成了最有实力的节度使。

唐朝的宦官势力也很猖狂,多个皇帝的废立都是宦官说了算。现在皇权式微,宦官的影响也大大减少,文官们有了跟宦官斗的勇气。宰相崔胤发诏书给朱温,让朱温带兵来杀宦官,朱温没读过什么书,不知道董卓的故事,宰相崔胤应该读过书,还犯这样的错误,可见门阀士族,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朱温率军救出皇帝,然后大杀宦官,杀完宦官之后,又将屠刀指向文官,大权在握的朱温,不在满足位极人臣,他要自己当皇帝。如果是胸怀大志的皇帝,他是需要跟门阀士族合作的,打完天下还需要治天下,朱温不是,所以他杀光了门阀们。

五代十国乱了几十年,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在大兵的屠刀下消失殆尽,到了几十年后老赵家当皇帝,全面放开科举制度,赵普的半本论语治天下成为宋朝的国策,平民政治的时代来临。

白马之变,唐朝门阀士族的末路,独孤氏、崔氏等门阀就此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