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马,共天下:魏晋财税"仰仗"门阀,为何却背地偷偷薅光"羊毛"

“好牧羊人的职责是剪羊毛,而不是扒羊皮”。

提布睿思凯所说的“薅羊毛”,当然不是指牧民,而是指国家的税收。

王与马,共天下:魏晋财税

税收是一个政权维护稳定的根本,不论是官僚体制的运行还是军队的保障抑或是民间福利的发放,都离不开税收。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是以土地税为主;商业税为辅。自西周至秦国时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一)、影响税收进程的门阀

《周礼·大宰》“以九赋敛财贿”,这里的九赋,指的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个诸侯国逐渐的掌握了自主权。不再受周天子的约束,所以当时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了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税收政策。

1. 魏晋时期的财税

“土业无主,皆为公田”,曹操主张屯田制。当时的战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导致良田荒芜。但是随后经济复苏,这种制度俨然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于是司马代曹魏后,颁布施行占田、课田制度。

家中的男子每人享有八十顷土地,而女子则为四十顷。丁男获得土地六十顷而丁女则只占了二十顷。丁男的意思就是已经成年的男性,或者说达到了服兵役、服劳役年纪之人。官员则按照九品中正制,次第划分。

第一品最多,享有五十亩而最次者只有十亩。这些田地并不是国家发放,而是规定的个人最多占有土地的数目。此制度,并未对原来的土地做出调整。如果没有占够这么多土地,仍然可以继续占。

王与马,共天下:魏晋财税

“但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棉五斤,布六匹。”而如果在朝中为官,则可以少交一亩的税,但是要通过丝绢布匹来补充。占田制等于国家变相的承认了富家大户所占有的土地,算作是向豪强势力妥协。

在当时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晋朝还设立了庇荫制度。就是但凡你与他们有关联,都能凭借其势力尽可能的少缴纳税收。这项政策,变相的激发了社会矛盾。

2.寒门与世族的斗争

自西晋经过短暂的统一后,不论是南北朝还是十六国都没有强大的政权产生。所以,天下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尤其是东晋以及南朝,执政者需要依附于门阀家族。轻易的不敢妄动,也无法从根深蒂固中将其拔出。

这些世家大族,忙着追求世界的本源。而且非常低看农民阶层或者说寒门子弟,在寒族掌握力量后逐步的对其展开清洗。刘裕号称

“六味帝皇完”,位极人臣时他在灭完大族刁家后曾说“时天下饥弊,编户赖以济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他的主张就是劫富济贫,因为其本人也是从苦寒的日子中一步步的走上去的。建立自己国家以后,谢家仍然肆意妄为。而后他以“妨民害之,依法制之”为由终结了谢家的贵族生活。

(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光武帝恢复汉室以后,东汉仍然没有吸取前朝之教训。皇帝恣意任用宦官,外戚干政严重。所以,在东汉末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这三个国家,蜀国更倾向于“十字军东征”的骑士团而吴国则是家族式的军阀割据政策。只有曹魏政权,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王与马,共天下:魏晋财税

1. 多方势力角逐

汉末以来,国家动荡不安,各方势力逐鹿中原。所以,这些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首先是为了军费开支而服务的。军队是国家机器,所以必须首当其冲。否则,政权顷刻间就能覆灭。曹魏实行的是屯田制度,两晋实行占田制,北魏则是均田制。

他们完全颠覆了秦汉以来的税收制度,完全的服务于军需。曹操在许昌制定了计亩而税、计户而征。晋武帝于咸宁八年实行《占田令》。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则推行了均田令。对于盐、铁等稀缺且必须物品,全部实行国家管制政策。

北魏还实行了“三长制”,也就是三家设邻长;六户设里长;七里设党长。他们在基层政权制度,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三长负责清查各家人口,而且必须如实向国家奏报。如果一人获罪,还有可能牵连至整个乡里。

2. 税收改革的主要原因

首先各种制度,都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所需的。东汉的建立,就是光武帝刘秀倚仗着自己皇室后裔的身份以及各豪强的扶持。正所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王公”。他们本身就具备一定势力,再加上匡扶汉室有功,自然势头正盛。

西晋时期,最为著名的便是门阀制度。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是指以王羲之和谢灵运为代表的两大家族。他们长期把持着晋朝的朝政,甚至一度架空司马氏。

王与马,共天下:魏晋财税

王谢两家的世族势力,可以说是横亘了晋朝的整个发展周期。他们手下,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庄园。自衣冠南渡以后,门阀豪强的势力并未因此减弱而是逐步向南迁移。在他们手下收容了大量的平民“值人民罹难,多流落至兖州。流民多入王家”

当时政权刚刚稳定,王家就获得了良田一千余顷。而给谢家的则是“世袭罔替宰相”的荣誉称号。而衣冠南渡,并未对世家大族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没有跟随朝廷南迁之人,仍然得到了新朝廷的庇佑。

比如张显埔,他们整个家族数千余人占据了百余里的山川田地。可以农耕,可以渔猎也可以自己当地主,以收取佃租过活。南朝的孔家,构筑了绵延五十五里的大庄园。其中包括了五个鱼塘;七个果园;还有数不尽的良田和两座大山。

(三)、豪强势力的影响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地方势力并未随着政权的更迭而衰弱。他们自身拥有一定的实力,不论到哪个朝代都需要拉拢他们。尤其是政权未稳之时,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控制基层百姓。但他们控制着大量的资源,所以统治者必须通过税收来削弱其势力。所以税收政策,就是两方势力明争暗斗角逐的主要形式。

王与马,共天下:魏晋财税

1. 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凭借着拥立之功完全的控制了朝政。所以王家,可以说是门阀势力的代表。在当时的情况是“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寒门难处贵子,便是由此而起。他们一度控制着国家的选官制度,并且还想往税收方面插手。

自曹魏时期,便开始明里暗里的对其进行打压。比如曹操颁布的《收租赋及抑兼并令》,他想以此来打压门阀家族的势力同时扩充税收。但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曹操还需要他们帮衬所以出现了《三国志》“曹氏于公卿以牛,各有所差。是后惮役,权贵之门,动辄百数”

在西晋颁布的占田制中,在表面上承认了门阀贵族可以享有特权,免除赋税徭役。但是却为后来削弱豪强势力埋下伏笔。此举可以使得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而豪强势力又不能再去侵占他人的土地。同时,他们对于表面有利的这个政策也说不出什么。

而后到了东晋“抢山占泽,强盗所为,赃一以上皆弃市”。虽然在一开始时,将土地分给了豪强们,但却并未明确规定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土地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当瓜果成熟时,皇室便可以下山摘桃,再将豪强们开发的山林收归国有。

2. 孝文帝改革

南方大刀阔斧的改革之际,北魏为了维持统治采取了先拉拢后打压的政策。“百室合户 , 千丁共籍;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当时正值战乱,许多百姓归入豪强门下建立了坞堡。

王与马,共天下:魏晋财税

贵族出钱,百姓出力。大家既可以合理对抗官府,又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维持发展。所以孝文帝才推行了三长制,让他们内部产生分裂。通过培育新势力的方式,让一部分人率先站起来。

虽然表面上对于豪强的压制不大,但却可以使其逐步瓦解。三长拥有朝廷的任命,是朝廷的正式官员。自然不惧于地方贵族势力,而且为了保持自己的政绩,也会不遗余力的搜查人口,征集赋税。坞堡再想合力逃税,就是难上加难。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豪强之收,倍于税”。就是说在没有三长制度以前,豪强的个人收入比朝廷的税收还要多。在北魏灭亡以后,它的均田制和三长制也被代替它的北齐和北周政权所继承。

四、结语

自汉以来,门阀制度逐渐兴起。并且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隋唐时期,逐渐产生了新的贵族但旧贵族也并未因此衰弱。魏晋时期,政权极不稳定。虽然有过短暂的统一,但还是要倚仗地方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势力,长期的把持着选官制度所以朝廷只能通过税收制度来隐晦的打压。

参考文献:

《晋书》

《三国志》

《北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