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人過端午節時,為何總有人在家門前懸掛著一堆“草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即五月初五,又叫端陽,或稱“重午”、“重五”。五月初梅州人還稱端午節為"五月節",五月節是梅州人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梅州地區,端午節緣由和習俗與各地大同小異,但是你會發現一個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梅州人很鍾愛草藥。最明顯的一個現象是,每當到了端午節這一天,梅州人的家門口就多了一些東西-懸掛著一堆“草藥”。相比吃粽子、三龍舟,掛“草藥”這種習俗估計是梅州獨有的了吧。

梅州人過端午節時,為何總有人在家門前懸掛著一堆“草藥”?

其實這懸掛著的“草藥”是一種叫黃葛藤的草,黃葛藤也叫葛藤、黃斤。全身長滿了黃褐色的粗毛,盛開藍紫色的蝶形花,遍佈在山坡草叢或路旁巖縫。葛藤莖蔓粗壯得像個成人的胳膊,長近10米。古書上說“隱居雲臺山的道士、高僧常采葛藤葉、葛花、葛根食用,保期頤高壽”。而為什麼要在端午這一天把這黃葛藤懸掛在家門前呢,這其中的緣由聽老人家說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說。

梅州人過端午節時,為何總有人在家門前懸掛著一堆“草藥”?

相傳唐末黃巢帶起義軍進入閩粵贛地區,客家人為了躲避戰亂,相繼趕路,進行第二次南遷。恰逢端午黃巢率軍路遇一婦人,看她背一個十多歲孩子卻手牽一個三四歲小孩,黃巢則問其緣由。“聽說黃巢軍隊將至,此孩童為大伯之子,其父母在戰亂中身亡,現恐被他人抓去,所以揹著,年幼者為我兒。”婦人說。黃巢被婦人之舉感動,於是告知婦人,“大嫂,我乃黃巢,我們不殺窮人和好人。你落戶時在門前掛上黃葛藤,即可避禍。”婦人到石壁村便將掛黃葛藤的事告訴客家鄉民,於是家家戶戶門前掛上黃葛藤,保住了整村人性命。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許多難民也掛上黃葛藤倖免於禍。於是,客家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均在門前掛上黃葛藤祈求一切平安、順利,驅災辟邪。

梅州人過端午節時,為何總有人在家門前懸掛著一堆“草藥”?

其實在家門口懸掛黃葛藤就是利用草藥的揮發性芳香來抗禦瘴毒,達到清新空氣、驅毒保健之目的。利用草藥防病健身的習俗,是客家先祖百年的實踐總結而又行之有效的智慧結晶,所以能世代延續。現在,家裡年長的人經常採一些葛藤的嫩葉,或炒食或做湯,用塊根蒸食或炒菜,以利於提高免疫功能,延年益壽。

梅州人過端午節時,為何總有人在家門前懸掛著一堆“草藥”?

打小就經常看見家家戶戶在端午節這天會在門口懸掛黃葛藤,可是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只覺得細長的黃葛藤好玩。後來聽奶奶說,自她懂事起,就看見每年端午節挨家挨戶掛葛藤,這是我們梅州地區每年必須進行的一個民俗習慣,如今這樣的民俗在客家地區延續了千年。儘管這一習俗在年輕一代中被逐漸地淡化了,但欣喜的是,已經有人通過講故事、製作動畫、播放專題紀錄片等方式,在告訴我們這些晚輩關於傳統節日的習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