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生物從出現到演化至今,一直都是四肢動物?

蝦米Minnie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題主對周圍的動物演化進行了一番思考,但是很顯然,這個思考的結果很不科學。

生物演化至今當然不都是四肢動物。

從生命演化的整個歷程來看,四肢動物顯然是演化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

生命在地球上的最初形態可能要追溯到生活在與現在海底熱泉環境相類似的有機小分子。那裡足夠的熱量以及合適的化學物質,為生命進化提供了必要的需求。

經過漫長的歲月,細菌和藻類開始出現,後來它們演化出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飛躍性特徵。它們在海底形成巨大薄層,有時也會形成被稱作疊層石的層狀堆積,它們的遺蹟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一批化石,這些生命能夠追溯到大約35億年前。

生命的爆發開始於距今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地質學家在那個時代的地層發現了很多化石,例如沒有四肢但是有活動頰的三葉蟲、有足足12個肢節的奇蝦、沒有四肢的海口魚和雲南魚。到了之後的奧陶紀,有靠足部肌肉運動的鸚鵡螺、與現代烏賊相似靠軟體遊動的角石。直到晚志留世以後,一些節肢動物開始首次登上陸地,之後大批生物向大陸拓展,四肢動物才逐漸多了起來。此時陸地上的動物仍以節肢動物為主,一些魚類首次進化出肺部,能夠從海里上岸,並進化出四肢緩慢移動,如海納螈。

直到生命演化至今,也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四肢”。例如生活在水域裡的魚類、節肢動物、低級的無脊椎動物,都不一定是“四肢”。題主產生這樣的錯覺可能是因為平時生活中見到的四肢動物太多,而把其它的動物忽略了吧。


侏羅紀瓦力


最早的具有四肢的似哺乳動物——始祖彈弓獸

就脊椎動物而言,第一個脊椎動物是5.3億年前的昆明魚,只有一個腹鰭和帆狀的背鰭,看起來就像一個蟲子,靠身體的收縮獲擺動在水裡運動。直到4.23億年前,才出現了第一個具有四足雛形的肉鰭魚,夢幻鬼魚,3.75億年前,最像四足動物的肉鰭魚,提塔利克魚,它們的魚鰭已經進化出具有腕骨的肉鰭,可以支撐起身體,向陸地上爬行,它們的一小步,卻邁出了陸生脊椎動物登陸的一大步。最終在3.67億年前,進化出第一個陸上脊椎動物魚石螈。魚石螈也是第一個兩棲動物。 這第一個兩棲動物,魚石螈,具有四肢,每肢上就是五趾。這是生物進化,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四肢對稱,易於平衡,便於運動。 隨著生活環境和生態位的不同,脊椎動物的四肢發生了改變,只是形狀發生了變化,譬如鳥類,只是前肢演變成了翅膀,前肢趾爪也發生了明顯的退化,而後肢變得強壯有力,利用起飛時的加速跑動,由於棲息樹上,後肢的趾爪只有四個。 而人是由最早的靈長類,(阿喀琉斯基猴),經過森林古猿、乍得人猿、始祖地猿、阿法南方古猿,它們都是具有四肢,並各有五趾的高等靈長動物,由最早的樹棲生活,到後來可以在地上趾行行走,如黑猩猩利用前肢指關節行走。前肢有五個手指,便於抓握,有利於製造和使用工具。 所以,除魚之外,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是兩側對稱,具有四肢的動物,最初的四足動物,如魚石螈,後來的所有兩棲動物,以及較進化的四足動物爬行動物,它們的四肢或四足主要用於向前運動,如兩棲動物既可以在水中向前划行,也可以在陸地上向前爬行,像蜥蜴、鱷魚、蛇和烏龜之類爬行動物,也只能在陸地上向前爬行,也就是說,兩棲動物、早期的爬行動物不能後退,只能向前爬行,而且,它們的四肢只能用來運動,還不具有抓捕獵物的能力。進化到獸腳類恐龍、鳥類,以及哺乳動物、靈長類,它們的前肢不僅僅只作運動器官,而且還都有抓捕食物的功能,甚至可以倒退,到了人類,其四肢更加靈活,加之具有最聰明大腦,可以製作使用複雜而精密儀器和工具,而且還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幾乎無所不能。


賽翁

並不是的,動物界都很多動物都不是四肢動物。

動物的演變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四肢動物。較為低等的動物,如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等無脊椎動物都不具有附肢,海綿終生附著生活,腔腸動物,扁形動物通過皮肌細胞或肌細胞收縮完成運動。

到了環節動物,身體開始出現附肢——剛毛和疣足,不過它們也不是四肢動物,比如:環毛蚓、沙蠶、水蛭,它們一看就不是四肢動物。還有軟體動物,再看棘皮動物的代表——海盤車(海星)也不是四肢動物。


四肢動物只包括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他們都屬於脊椎動物。之所以我們感覺動物都是四肢動物,是因為周圍大多數動物都是四肢,而像海綿動物,軟體動物,它們要麼遠離人類的城市,要麼出現在不起眼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