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美國特種部隊是美國曆次對外軍事幹預,以及發動兩場反恐戰爭特別倚重的精英力量,堪稱“軍中之軍”。當今,從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到中東北非的熱帶沙漠,再到中亞南亞的高山峽谷,凡是被白宮和五角大樓劃定的目標地帶,都可能有美國特種部隊活動的“魅影”。雖然1980年4月的“飯碗行動”(1979年11月4日,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員被扣為人質。美軍原計劃抽調特種部隊精銳,深入伊朗首都德黑蘭營救人質,但途中遭遇重大事故,整個行動也以失敗告終。)和1993年10月的“哥特蛇行動”(即1993年10月“黑鷹”墜落事件中,美軍在摩加迪沙的聯合行動代號。)曾一度使美國特種部隊的聲譽和士氣進入“低潮期”。但在反恐戰爭中,成功抓捕/擊殺以扎卡維和本·拉登為代表的“恐怖大亨”則已經成為美國特種部隊最閃耀的“軍功章”。甚至在美國政府遭遇自動減赤字機制,多個政府部門關門,國防預算面臨大幅度削減之際,美國特種部隊在經費、規模和裝備等領域都未受到多少負面影響。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兩伊戰爭中,美伊軍事衝突爆發的大致海域

與美軍四大軍種大張旗鼓地調動和部署軍機、戰艦和地面部隊不同,美國特種部隊往往是行動結束之後才會向公眾“走漏風聲”,堪稱“神龍見首不見尾”。由此,美國特種部隊的“魅影”也一次次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本專題則以3篇文章分別介紹美國特種部隊的經典戰例、編制與結構和其未來發展規劃,從而使讀者更好地品鑑美軍中這柄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戰例1:美伊波斯灣軍事衝突中的“首要機遇行動”

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隨著時間的推延,戰場陷入僵局狀態。伊拉克首先對伊朗實施石油封鎖戰。1984年3月,伊拉克開始對波斯灣北部購買伊朗石油的國際油輪展開有限封鎖戰。伊朗很快開始報復,整個波斯灣石油戰升級,油輪的保險費率急劇上升。1985年,有關國家強烈要求兩伊停止石油封鎖戰。1987年初,兩伊石油戰升級。為此,海灣一些國家不得不要求美蘇大國展開油輪護航。其中,科威特於5月初要求美國為其油輪護航。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美軍從民間公司租用的一艘駁船,被作為海上聯合特遣部隊的機動海上基地

7月下旬,美軍正式在波斯灣地區展開代號為“迫切意志行動”護航行動(波斯灣同期的其他系列軍事行動——“首要機遇行動”、“敏捷射手行動”和“乞求螳螂行動”等)。7月底,中央司令部開始實施海上特種作戰行動。6艘MKⅢ快艇與其他特種作戰艇和兩個“海豹”小隊很快到位。8月,2架MH-6、4架AH-6直升機和39名特種兵接到命令,立即開赴中東,“首要機遇行動”拉開帷幕。

中央司令部還將從民間公司租用的兩艘駁船改裝為機動海上基地,解決了沒有前線作戰基地的問題,而且在北波斯灣遊動的海上基地能夠避免伊朗人的水雷和小艇攻擊。每個海上基地支持10艘特種作戰艇、3架直升機以及其使用的燃料、武器裝備、修理設備和150餘名士兵。

海上基地部署前的過渡時期內,特種部隊則以軍艦為臨時基地。8月8日,直升機開始護送船隊通過波斯灣,偵察伊朗人布水雷的跡象。9月,巡邏艇開始執行護送任務。9月21日傍晚,一架MH-6和兩架AH-6直升機從“傑瑞特”號護衛艦上起飛,跟蹤一艘伊朗船隻,發現其正在秘密佈雷。接到開火命令後,直升機用機槍和火箭對其發動攻擊,阻止了伊朗人的佈雷企圖。隨後,一隊“海豹”突擊隊前去佔領了那艘伊朗佈雷船。在船上,他們發現了9枚水雷及記載了伊朗人佈雷地點的相關資料。9月26日,“海豹”隊員炸沉了這艘伊朗船。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一艘MKIII快艇停靠在一個機動海上基地旁

10月上旬,移動海上基地在北波斯灣投入使用。美軍直升機從這裡起飛,能夠很方便地監視伊朗飛機和船隻在北波斯灣的行動,並反擊伊朗的任何進攻。很快,巡邏艇和AH/MH-6直升機的行動人員就發現了伊朗人的行動規律:白天他們藏在伊朗海域的海上鑽井平臺,一到夜間,他們便沿著為油輪導航的海上浮標行動。

摸清了他們的行動規律後,10月8日夜間,特種部隊派出3架直升機和兩艘快艇向浮標區域進發。AH/MH-6特戰直升機首先到達,開始向拋錨在浮標附近的伊朗船隻開火,一陣短暫密集的炮火後,3艘伊方船全部沉沒,這時美方快艇駛來,從水中俘虜了5名倖存的伊朗人,他們隨後被遣返回伊朗。

10月19日,特種部隊採取了新的行動。3天前,伊朗發射的“蠶”式導彈擊中了懸掛美國國旗、在科威特城附近靠近輸油管道的“海上島城”號油輪,17名美國士兵和1名上尉受傷。19日這一天,“敏捷射手行動”開始了,4艘海軍驅逐艦炮轟了兩座伊朗鑽井平臺,轟炸結束後,“海豹”突擊隊和一個爆破分隊登上油井,用炸藥將其炸燬。之後,“海豹”突擊隊登上了兩海里外的另一座鑽井平臺,他們對那裡進行了徹底搜查,發現了藏匿敏感情報的文件和電臺。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特種部隊使用快速突擊車突破伊軍防線進入科威特

“敏捷射手行動”後,兩個機動海上基地繼續在凱蘭島附近活動,它們之間保持約15海里的間隔,特種部隊的快艇和直升機從兩基地出發執行任務。1987年11月,兩架MH-60直升機到達基地,加強夜間的作戰、搜索和營救能力。因為“首要機遇行動”時間持續,移動海上基地的特種部隊需要不斷換防,有些士兵甚至第二次、第三次返回海上基地。

1988年4月14日,在巴林群島以東65海里,美海軍“薩繆爾·B·羅伯茨”護衛艦號觸發了一枚水雷,船體被炸開了一個大洞。美國立即進行報復,4月18日,在“乞求螳螂行動”中,美海軍戰機攻擊了伊朗護衛艦“薩巴蘭”號和兩座鑽井平臺。

從那之後,伊朗徹底停止了對中立國油輪的襲擊。7月18日,伊朗接受了美國的停火協議。7月16日,最後兩架AH-6和MH-6直升機撤離中東戰區。8月20日,“兩伊”戰爭結束。1988年12月和1989年9月,兩個海上基地及其上駐守的部隊也分別結束作戰任務。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黑鷹墜落》電影劇照

在波斯灣的油輪保護行動中,特種部隊憑藉出色的戰鬥力,幫助戰區司令部有效解決了伊朗水雷和“狼群”快艇的問題。特種部隊在夜間的行動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首要機遇行動”給美軍上了重要的一課,即美軍需要一支精英化的特種部隊,以應對全球任何熱點地區出現的非對稱威脅,而常規部隊和特種部隊間的協作作戰亦至關重要。此外,因“首要機遇行動”暴露出的問題,SOCOM也得到了全新裝備:PC-1“颶風”級巡邏艇和MKV快艇。 .

戰例2:海灣戰爭中的“四兩撥千斤”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因為沙科和沙伊邊界防線很薄弱,因此美軍緊急實施“沙漠盾牌”行動,以阻止伊軍可能入侵沙特。美軍中央司令部負責下屬的中央特種作戰司令部也做好準備進行特種作戰行動。

1990年8月10日,首批特種作戰部隊進駐沙特首都利雅得,8月17日,移師法赫德國王國際機場。8月10日,下屬的海軍特種作戰特遣隊也到達沙特,9月9日,第二批特種部隊到達沙特。這期間,即8月17日,特種部隊部隊下屬的空軍司令部在法德國王國際機場成立。8月末,陸軍第5特種作戰大隊將兩個中隊部署到哈義德國王軍事基地,3箇中隊仍然駐守在法赫德國王國際機場。陸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大隊也進駐法赫德國王國際機場。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從1991年1月17日空中打擊開始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戰區上完全佔據著制空權。因自知伊軍無力挑戰多國部隊的空中優勢,薩達姆把賭注押在了並不精確“飛毛腿”近程戰術彈道導彈上。在戰略上,“飛毛腿”的確達到了薩達姆預期的目的:1月18日,7枚“飛毛腿”導彈擊中了以色列的城市。如果持續的導彈襲擊把以色列捲進戰爭,那麼美軍苦心經營的阿拉伯國家反伊陣營就會瓦解。

1月底,美國政府面臨著強大的外交壓力,這種情況下,一個聯合特種作戰特遣隊成立了,它由空軍和地面作戰單位組成。2月1日,特遣隊抵達了沙特。他們駐紮在沙特西部的一個軍事基地,準備完成一個極其棘手的艱鉅任務:阻止“飛毛腿”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對以色列的攻擊,這意味著他們要深入伊拉克境內,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地去搜尋並摧毀隱藏在沙漠深處的“飛毛腿”導彈部隊。

2月7日,特遣隊首次行動,參加行動的有16名特種兵和兩輛沙漠突擊車。他們的行動方式,成為以後此類行動的標準模式。進入伊拉克後,特遣隊與空中的“黑鷹”直升機保持著密切聯繫,白天他們隱藏在沙漠中,夜間進行偵察活動。2月14日,斯瓦澤科夫將軍批准了一個“遊騎兵”連和數架來自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的直升機組成的特遣隊加強單位。

到地面進攻開始時,特遣隊在伊拉克境內大範圍地進行了行動,有4支小隊同時行動,以剷除“飛毛腿”導彈發射設施。4支小隊分別呼叫F-15、F-16或A-10攻擊機前來打擊地面目標。2月26日,特遣隊攻佔了一個可能是“飛毛腿”導彈部隊的無線電轉播站。先是AH-6攻擊直升機從空中對它進行攻擊,之後,“遊騎兵”隊員衝入站內,摧毀了300英尺高的轉播塔。“黑鷹”直升機同時行動,摧毀了“飛毛腿”導彈、通信線路等其他指揮、控制設施。另外,特遣隊還用佈雷等方法阻止“飛毛腿”導彈發射車的轉場機動。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特種部隊士兵在演練近距離空中支援的目標指示科目

由於特遣隊的行動,“飛毛腿”導彈的襲擊次數大大減少,而且由於伊軍導彈部隊擔心遭到定點打擊,加快了導彈發射車的轉場機動頻率,使其導彈打擊的精確度明顯下降,為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取得戰略和戰術勝利建立了功勳。

特種部隊還是多國部隊中首個解放科威特市的作戰單位,2月27日,在第3航空大隊的配合下,特種部隊駕駛著快速突擊車開進科威特國際機場。出乎預料,伊拉克人已經棄城而去,美軍只遇到了零星抵抗。

戰例3:索馬里維和行動中的“哥特蛇行動”

“哥特蛇行動”即1993年10月3日,駐紮索馬里的美軍聯合特遣部隊抓捕索馬里軍閥艾迪德的外交部長以及首席政治顧問的軍事行動。關於這次行動的經過已經有過多方介紹,本文僅對這次行動做一些戰術策略分析,找出行動失敗的癥結所在。

1、聯合國對於索馬里的局勢惡化過於樂觀,尤其是在維和部隊增兵索馬里之後。聯合國將自己擺在了一個拯救者的位置上。但實際上,在當地軍閥的誤導下,維和部隊被描繪成了魔鬼。經常發生當地居民攻擊維和部隊的事件。最後,聯合國不得不從索馬里撤出維和部隊。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美國特種部隊士兵在高跳低開跳傘訓練前,互相進行裝備檢查

2、美軍低估了任務難度。在行動之前,美軍並沒有想到會與幾乎整個城市的人交戰。所以並沒有意識到需要強大的空中與地面支援。空中除了裝備艙門機槍的直升機外,幾乎沒有重火力配備。而地面部隊更慘,“遊騎兵”和“三角洲”部隊開始只是開著“悍馬”和無裝甲防護卡車闖進摩加迪沙,後來的增援部隊雖然增援了裝甲輸送車,但沒有坦克開路。

3、美軍ISR效率低下。儘管美軍被困在城市裡。但美軍都是精銳部隊,個個能以一敵百。只要集中在一起防守,完全可以避免最大傷亡等待援軍到來。但在兩架“黑鷹”直升機先後被擊落,負責空中指揮的直升機沒有很好地起到ISR作用,導致城市裡的美軍不得不在四個地點建立防線,各自為戰。原本美軍人數就少,現在又要分兵作戰,因此美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應該看到,雖然行動失敗了,但是美軍的救援行動十分出色。首先是在對方有重武器,例如重機槍、武裝皮卡和火箭筒的情況下,仍能守住防線。在整個交戰過程中,共有約6000名索馬里武裝人員參與了對美軍的攻擊。而美軍要同時守住四個防線,去掉傷兵和陣亡的人,平均每個防線只能派10個人。但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美軍仍能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在阿富汗,與當地兒童交流的美國特種部隊

並且以100人的兵力擊斃了約3000名索馬里人(這一數據後來得到交戰雙方的證實),這是很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美軍行動中出動“遊騎兵”、“三角洲”、第160特種航空團等特種部隊單位和第10山地師,在後期救援中,得到了巴基斯坦維和部隊的支援)

戰例4:阿富汗戰爭中的“紅翼行動”

2005年6月28日,“海豹”四人偵察小組潛入庫納爾省山區的塔利班活動區,目標是搜尋當地的一支有200人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武裝的行蹤。這個武裝組織的首領叫沙馬克,策劃過多次恐怖襲擊。

當四名隊員走到一個樹林時,與三個阿富汗人(包括一名男孩)遭遇。隊員們將這三人扣押,然後討論到底該拿這些人怎麼辦。結果四個人投票。一人棄權,一人贊成殺死,一人反對殺死。論到隊員馬庫斯作關鍵決定了,馬庫斯說:“我可不想進監獄。”於是“海豹”隊員將他們放了。但是戰場上的“心慈手軟”很可能會讓人送命。

幾小時後,140名塔利班武裝將“海豹”隊員包圍了。“海豹”隊員相信肯定是剛才放走的那些人透露了他們的行蹤。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4名“海豹”隊員用手中的M4與MK12拼命抵抗,邊打邊撤。兩名“海豹”隊員先中彈倒下。剩下的馬庫斯和另一名隊員分開突圍。另一名“海豹”隊員身負重傷後仍射光彈匣中的子彈,直到被一枚火箭助推榴彈擊中滾下山澗。而在“海豹”隊員倒下的戰場上,同樣躺著35具塔利班人員的屍體。當後來國防部官員向陣亡的“海豹”隊員墨菲的父親說:“不要以為海豹們那麼容易倒下,當時他們身邊躺著35名塔利班。”墨菲父親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2008年,美國海軍將一艘新近下水的導彈驅逐艦命名為“邁克·墨菲”號(DDG-112),以示對他的紀念。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美國特種部隊

而在接到“海豹”隊員的求救信號後,6月28日傍晚,搭載著救援部隊的MH-47 D“支奴幹”直升機立即出發。機上共16人,其中8人為“海豹”隊員,另8人則是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的機組人員。與此同時,另一隻特種小分隊也前往庫納爾做地面接應。 當晚,庫納爾連降暴雨,在天色微亮中到達營救地點的“支奴幹”還沒來得及降落,就被早已埋伏在樹林裡的武裝分子用火箭彈擊中。隨後,“支奴幹”勉強飛行一段後,迫降時墜毀在溝壑中,機上16名美軍全部遇難。

馬庫斯是四人偵察小組中最後的倖存者。他隻身殺出重圍,但忍著傷痛爬了一夜的他也是筋疲力盡,因為缺水,他不得不去添自己的汗液。第二天早上,他好不容易發現了一條小溪,就在他貪婪地喝水時,發現溪對面站著一個拿著AK-47的阿富汗人。那人看著他,伸出一個大拇指,直說:“美國人,OK!”隨後叫來幾個阿富汗人,取走他的MK12步槍,將他抬到了自己的村裡。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穿著阿富汗平民服裝的美國特種部隊士兵

不久,塔利班象聞到獵物的狗一樣來到了這個村子。馬庫斯見到村民與塔利班在交談。心中暗想自己一定會被賣了。但結果讓他大出意外。村民非但拒絕交出馬庫斯,還為他包紮傷口,餵羊奶。塔利班沒有放棄,他們躲在村外的路口,等著美國人上鉤。馬庫斯交給村裡的長老自己的東西,並說了一些只有“海豹”隊員才知道的暗語。讓長老派人去向美軍求救。

6月29日凌晨,庫納爾暴雨傾盆。收到“支奴幹”墜毀的消息,美軍馬上派出了大量的直升機飛往墜機地點。卻被暴雨所阻推後了24小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塔利班發言人給美聯社打電話,謊稱他們活捉了一名“海豹”隊員。

美軍精銳連環失蹤和死亡讓美國人極為惱火。美軍發誓要“掀翻每一座山頭,炸燬每一個據點”。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尋找失蹤的“海豹”。據路透社報道,數十輛滿載美軍和阿政府軍的軍車開往墜機地點附近,12架直升飛機盤旋在庫納爾的上空,數百名士兵已經在墜機附近的山谷安營紮寨。對於塔利班在網上發佈美軍直升機飛行員的屍體的錄像。美軍發言人說:“墜機附近的山區已經被我們重兵包圍,敵人不可能進入這一地區。我們即將在該地展開地毯式的搜索。”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紅翼行動”前夕的“海豹”隊員,右1為邁克爾•墨菲

6月30日晚,美軍終於到達“支奴幹”墜毀地點,找到了16名被燒得面目全非的美軍的屍體。這16名士兵最年輕的只有20歲,年紀最大的40歲。他們的屍體被運往美軍在阿富汗最大的軍事基地巴拉格姆,隨後將運回美國多佛。

7月2日晚,最後倖存的“海豹”隊員馬庫斯拜託的村民找到了駐守當地的美軍哨所,向美軍通報了馬庫斯還活著並在村裡養傷的情況。美軍連忙將他送到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負責營救的美軍指揮官仔細核對了村民的話。斷定他並不是說謊想把美軍引入陷阱。遂立即開展營救行動。

7月3日晚,美軍出動AC-130“空中炮艇”攻擊機、A-10攻擊機,猛烈轟炸了這個村外設伏的塔利班武裝,當場炸死100多人。一架救援直升機趁隙插入村外一個事先約好的地點,將馬庫斯救起。後據馬庫斯口述,美軍隨後幾日找到了3名“海豹”隊員的遺體。

在歷時10天的營救中。惱羞成怒的美軍在庫納爾地區發動了猛烈的空襲,多個被認為是武裝分子的據點都被炸得粉碎。美軍共出動了包括AC-130攻擊機在內的150多架次,炸死600多名塔利班分子。

「縱橫」出鞘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特種部隊的典型戰例

獲得國會榮譽勳章的邁克爾•墨菲

美國特種部隊的5則真言:

·人比裝備更重要

·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特種部隊不能被大批量複製

·精英化的特種部隊不能在突發事件後組建

·大多數特種部隊行動需要非特種部隊單位的支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