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上看到各種投資理財師轉行做了培訓,例如“某某操盤,穩賺不賠”,“跟某某老師一起學習炒股,一個月賺100萬”之類的內容,在現今牛市的大環境下,做的是風生水起,各種吹噓各種灌水,各種忽悠!每當看到這類廣告時,我想說,不要吹了,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死的吧!

一、股票聖經《證券分析≫作者,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 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

失敗原因:抄底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二、計量經濟學大師,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已經預見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但是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

失敗原因:認為優秀企業可以穿越週期不計價格買入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三、索羅斯1987年前認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放空日本股票,結果慘敗,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索羅斯在華爾街評論上鼓吹美國股市會堅挺,日本股市將會崩盤,而結果正好相反:美國股市崩盤了,日本股市卻堅挺。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當年損失了32%,與他唱反調的孔逸夫卻讓科爾基金贏利了70%,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因為當年幾乎所有的對沖基金都虧損了。1999年曾不看好科技股,但2000年後卻用量子基金高位買入科技股,最後大虧。

失敗原因:投機,對賭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四、上海一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當初是從中國臺灣地區股市1000多點開始進入的,一直做到10000點,入市50萬的資金滾到了8000萬,其實她在10000點的時候,就把股票全部拋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現金。因為擔心股市過於瘋狂,所以她還是相對比較理智的,最後臺灣股市上衝到12000點之上,三年多時間增值了160倍,但是最後的結局還是很慘,在臺灣股市由12000點跌到7000點時,已經跌去5000多點了,按道理該反彈了吧,她又進去了,股指又跌掉了5000點,她不得不全部認賠清倉,三年的財富又都化為灰燼。歸其原因,客觀地說,她還是非常聰明的,但是為什麼後來又進場了,她當時自己就以為自己是股神了,可以掌控股市,股市不過是她的超級提款機而已。在此,勸告大家,現在股市好,可能未來股市更好,但是如何清醒的看待股市,如何看待自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失敗原因:博反彈,做波段,高估自己

五、香港有個知名股評人曹仁超,1972年香港股災前1200點看空,結果差點被公司解僱。1973年港股達到1773點後大幅下跌。到1974年跌至 400點,老曹躲過大熊,信心百倍。1974年7月港股跌至290點後認為可以撈底,拿全部積蓄50萬港幣抄底和記洋行,該藍籌股從1973年股市泡沫的 43塊一直跌到5.8。老曹全倉買入。結果後來5個月,港股再度跌至150點。和記洋行跌至1.1元。老曹最後斬倉,虧損80%以上。

失敗原因:全倉買賣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六、徐興博年近半百,是南京市一家藥材公司的普通職工。1992年,我國證券交易市場還剛剛起步,許多單位和個人在這片領域裡淘一桶金。徐興博的確在這裡面淘得了第一桶金,憑著豐富的投資經驗,不管股市如何漲跌,他總是能及時嗅出大盤行情,事先作出調整,讓自己的投資穩定增長。2001年10月,形勢急轉,而他仍認為能象以前那樣安然度過低谷,接受委託資金超過100萬元。2005年6月,滬指跌破1000點大關,一夜間回到了13年前,徐興博和朋友委託給他炒股的財產,在這次大跌中損失殆盡。

失敗原因:加槓桿,借錢投資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在股市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常勝將軍,也沒有永遠的王者!告誡大家,記住一點, 錢是自己的,該買,還是該拋,自己慢慢掂量一下!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

從股市扶貧到鼓勵獨角獸迴歸上市,甚至有建議認為,在當前貿易活動激烈上演的背景下,對於國內“缺芯”的問題,應給予相應的芯片企業開通IPO綠色通道,助其獲得更多的融資需求。對於這系列的舉動,實際上還是把目光瞄準了中國股市,並希望通過股票市場這一個平臺解決一系列的融資難題。

不可否認的是,融資是股市的重要功能,而中國股市長期過於注重融資的定位,實際上也把股市的融資功能發揮到極致。但是,融資功能只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方面,而在股市投資回報功能不佳、投資吸引力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卻把太多的包袱壓在中國股市的身上,這確實有過快消耗掉股市融資需求的風險。

然而,當股市投資信心重返極度低迷的狀態時,往往意味著股市的融資效果也將會大打折扣。對於此時的股票市場,則需要重新提振股票市場的投資信心,方可重新激活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否則,若繼續加大力度透支掉股票市場的融資需求,那麼將會進一步壓低股市的走勢,甚至因市場的持續低迷而觸發局部性的系統性風險。

實際上,縱觀中國股市的發展過程,因股市低迷而被迫停止IPO的情況並不少見。然而,對於這一現象的發生,更大程度上還是受到了此前股市過度發揮融資擴容需求的影響,而當市場新增流動性或存量流動性遠遠抵禦不住股市的擴容抽血壓力時,市場也將會深陷低迷的格局,甚至加速了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走勢。受此影響,停發IPO以穩定市場的投資信心,也將會成為無奈之舉。

過於注重融資的定位,試圖把更多的戰略發展任務都寄託於中國股市身上,這顯然對國內投資者而言,並不公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股市扶貧、獨角獸上市乃至為芯片企業開通IPO綠色通道等,都離不開融資圈錢的需求,而這一舉動卻進一步強化了股市的重融資特徵;另一方面則在於隨著大量企業的成功上市,隨之而至的還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需求、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的減持套現需求等。如今,中國股市的潛在問題已經從IPO堰塞湖逐漸演變為限售股堰塞湖的問題,即使有減持新規的約束限制,但始終延緩了集中拋售的時間,卻並未從本質上解決掉這一個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本來在特殊環境下,通過中國股市這一個平臺為核心企業創造出更好的融資渠道,進而完成系列戰略性發展任務並不為過。或許,這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要求。但是,在企業上市,乃至獲得IPO綠色通道上市之際,企業的定價與估值卻存在明顯的溢價。例如,原本在海外成熟市場賣10億美元的股票,如今迴歸至國內資本市場卻需要賣到60億美元,溢價空間非常明顯。對此,我們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那就是企業迴歸上市,究竟是為國解困,還是為了高價套利?或許,只不過打著核心技術或核心品牌的旗號,讓高溢價迴歸變得更加好聽而已。

面對種種看似不合理的現象,卻需要把包袱一一堆放在中國股市的身上,這確實對國內普通投資者來說,也是顯得不那麼公平。

本來,對於投資者來說,進入股票市場進行股票投資,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盈利。與此同時,對於部分長期投資者,更是熱衷於通過長期持股享受企業高速發展的成果,並通過股息分紅與資產價格增值來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率。但是,若企業上市的定價與估值過高,或透支掉未來數年乃至十餘年的盈利預期,那麼投資者參與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沒有一點參與的價值。與此同時,若股市擴容壓力持續擴大,卻缺乏了優勝劣汰的功能,那麼市場的投資活力也就大大降低了,而對於整個股票市場而言,系列的股票投資行為卻顯得沒有任何誘惑力與吸引力,而不能穩健獲利的股票投資者,也只能多為股票市場的發展與擴容作出貢獻了。

很顯然,融資與投資功能本身需要均衡發展,一旦打破這一均衡格局,則難免發生問題。至於特殊環境下,採取特殊的方式引導優質企業迴歸,這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若企業迴歸的定價與估值過高,或做出一些有違“基於公眾利益”的規則,那麼這無疑會損害了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這些年來,我們經歷了多輪的大熊市行情,期間無論外圍股市運行趨勢的好壞,中國股市似乎都無法擺脫跟跌不跟漲的命運,這說明了什麼?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股票市場的內因身上。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而股市包袱越多,承擔的使命越大,中國股市的重融資需求就會愈發明顯,國內投資者的投資回報預期也會因此削弱。


交易系統理念:

1、股票的價值決定了股價的運行方向(趨勢)。股票的價值就是股票的基本面和成長性預期的綜合判斷。

2、趨勢一旦形成是不會輕易改變的,資金的進出能夠影響股價的短期運行方向,但改變不了股價的大趨勢,它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緩股價趨勢運行的作用,股票一定會按照自己的運行趨勢走完全過程,除非資金由量變達到質變。

3、正確的進出場點的選擇是交易質量高低的關鍵。

4、 交易質量高低的保障是:是否按計劃落實好每一個交易環節,而不是賺錢的多少。不按定立的計劃操作就是賺錢了,也是錯誤的,虧了錢更是錯上加錯。因為不按計 劃操作,長期看失敗是註定的。按預定的計劃操作,虧錢也是正確的,虧的錢只是一個計劃中的風險資金。股市最高的投資境界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持續 穩定地獲利!要想在股市中長期生存並獲利,只有嚴格按計劃操作,不斷地重複成功的操作。

5、交易的終極目標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持續穩定的從股市中獲利,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暴利。記住祖訓:財不入急門!只賺能賺到的錢。

6、耐心和信心在交易中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所有的其它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耐心和信心起決定作用。

7、空頭市場不作多:做到三不“不加倉、不重倉、不滿倉”。 多頭市場不作空:做到三不“不減倉、不輕倉、不空倉”。在最危險的情況下,誰也看不到我的身影;只要我出現,都是市場相對最安全的時候。

8、一定要看股票的歷史走勢有什麼特點,作為判斷它以後走勢的依據。

9、如果出現調整,就不可能一天兩天結束,否則就不是調整。

10、感覺不好時就休息。

11、做正確的事情永遠比正確的做事情重要!

明白這些之後,你在思想上離高手就更近了,那麼在行動上也要向高手看齊,你得做到下面10點:

1.買一回,錯一回,不可再買,應立即全部賣出,等待觀望。

2.賣一回,錯一回,不可再賣,應立即全部買回,耐心持有。

3.均線系統不好不買;K線形態不完美,不合要求不買;線亂不看,形散不買。

4.永遠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而要做滑頭!游擊戰術

5.行情做錯,要離場醒腦,閉門思過,切不可拼命。知錯必改。

6.大膽追漲,立設止損,不失為炒股最佳策略,但二者必須同時做到!試錯操作法。

7.行情看不準或操作不順利時,要強迫自己休息,耐不住寂寞是投資者的大敵!

8.知道如何盈利,並不等於能盈利,弄清為何漲跌,比知道如何盈利更重要!

9.單邊市要追漲殺跌;平衡市要高拋低吸,但切不可低吸高拋,無論何時不可逆勢操作。

10.一日見頂,千日鑄底;不怕錯,就怕拖;買進靠耐心,賣出靠決心,休息靠信心,時機不到,絕不交易。


所謂主力高控盤,就是股票莊家對股票標的持有相當數量的股份,以至於實現對股價的絕對控制,所以選取主力高控盤股實際上就是一種跟莊操作。

主力控盤是一個監控主力資金質變的過程,而主力淨買額、至尊組合等指標則是監控股票當天的資金兩邊的過程、主力控盤度就是在主力淨買額等數據的累積下統計得出。

而要跟蹤莊家去賺取收益,就必須要了解莊家常規的操作手法。常見的主力控盤主要分為控盤吸籌、打壓洗盤、抬升出貨三個大的階段,具體如下: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二、放巨量緩慢推高、高位橫盤、直接拉昇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三、對低位的放量震盪,推高建倉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四、放量走出波段形態的上升通道、砸盤破位、縮量做底、拉昇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五、放量震盪推高、較為深幅的下跌調整、做W底、拉昇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主力控盤的特徵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解讀:低位漲停板往往是個股吸籌充分後的主力控盤行為的體現,往往第二天一字板,是真正控盤的再一次體現。這是我打板戰法的精髓,這裡就不深入講解了。

看看往期控盤度高的一些個股的走勢,都是有一字板的漲的長久。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市場太多這樣的個股,這裡不再舉例。共性是第二板漲停一字控盤。

主力控盤的意義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大道至簡,只做簡單的事情!

解讀:假如說這是主力控盤,那麼該股經過一波下跌現在在低位,低位吸籌控盤要幹嘛?很明顯要製造盈利空間。那麼機會是不是來了?


主力是如何控盤的?

在股市裡,散戶們對主力常有又愛又恨的體會和感覺:一隻股票因沒有主力的參與變成了冷門股,而參與這樣的股票是不會有賺錢效應的。對於有主力參與的股票雖然有賺錢效應,但由於主力過於狡猾,常用各種欺騙手段把可憐的散戶深套在其中。所以熟悉和掌握主力控盤的原理,對識破主力各種欺騙招法還是有好處的!

1、主力的控盤原理

中短期一次性的控盤路線就是低吸高拋,只在行情上升階段控盤。即在低位吸到貨後然後拉高出貨。控盤過程就是:建倉、拉抬和出貨三個階段。主力發現有上漲潛力的股票後,就開始在低位吸籌,待得到足夠的籌碼後開始拉抬,拉到一定位置把籌碼賣掉,中間的一段股價空間就是主力的利潤。低吸高拋的路線就是挖潛、尋找有上漲潛力股票並對其控盤的過程。適用於定價過低的績優股,也叫價值發現吧!這種控盤要求主力資金雄厚,因為這樣的股票別的主力也在打主意,實力不夠是不行的。

大的資金長期控盤思路是不僅要做多、還要做空,主動創造市場機會。一輪完整的控盤過程實際上是從打壓開始的。第一階段,主力利用大盤下跌和個股的利空來反覆打壓股價,為未來的上漲製造空間。第二階段是吸貨,反覆打壓是為了更好的在低位吸貨,當然吸的都是別人割肉盤。第三階段,就是拉抬和出貨。出貨後有尋找機會開始打壓,又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控盤。長期控盤的特點是不怕漲也不怕跌,就怕看不明白,因為漲時主力可以做多賺錢,跌時主力可藉機打壓,為以後做多創造條件。總之,只要主力看明白了不管是利多還是利空都可以巧妙利用。其成功的關鍵是要看準市場的發展方向和走勢,由於主力所持籌碼不多,所以股價受大盤影響較大。主力必須順勢而為,然後因勢利導吸引投資者的追隨,利用市場人氣震盪股價獲利。

2、主力是怎麼建倉的

主力在底部建倉常用的方法有三種:

1)砸盤建倉

即指股指下滑到一定程度,主力覺得階段性底部或底部即將來臨時,會突然發力往下砸盤,在K線圖上拉出放量大陰線,以此給人們的錯覺,股指還要大跌,為此紛紛拋出籌碼,主力趁機照單全收,完成他們的建倉動作。

2)分批建倉

當股指或股價下滑到一定區域後、跌勢趨緩,但成交量始終不減,甚至有逐步放大的跡象,這時投資者就要注意,如將這段時期成交量加起來,大大超過前期下跌的量(就是說股指或股價雖然還未止跌,但大盤或股價開始逐漸放量),就可以初步判斷出主力在用分批建倉的方法進行吸籌,這時的主力很有耐心,在一個特定區域採用高拋低吸,吃進多、拋出少的方式完成建倉動作。

3)震盪建倉

這是主力最兇狠,也最有效的建倉方式。用這種手法建倉相當圓滑,忽而往下狠命砸盤,以幾十萬、上百萬股嚇出幾百萬股低價割肉盤,然後反手加倍低價吃進,往上狂推,造成放量上攻態勢,引來大批資金跟進,緊接著又巨量拋售,造成快速下跌,弄得股價上躥下跳,讓局外人摸不清方向。主力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震出大批籌碼,以便短期內完成建倉動作;二是在震盪中狂拉猛砸、高拋低吸,以便大肆賺取差價,降低建倉成本。

3、垃圾股、績優股的炒作

股票的性質決定了股票的炒作特點。垃圾股進貨容易出貨難,而績優股是出貨容易進貨難。績優股在高位能較好站穩,而垃圾股在高位不易站穩,只能憑一時的衝力帶領跟風者衝上高位。這些性質決定了垃圾股的炒作必須是快進、快炒、急拉猛抬和快速派發。

垃圾股平時沒有主力長期駐守,因為也沒有長期投資價值,所以比較適合主力短炒。只要行情一旦展開,主力覺得有機可乘,隨時隨地快速收集籌碼。垃圾股的炒作必須藉助大勢,大勢一旦變壞,必須馬上撤出來。垃圾股的出貨就是看主力和散戶誰反應的速度快,主力要搶在散戶看出自己出貨動作前把大部分的貨出掉。如果主力籌碼少,就可以快速拉起一下、跑掉了事,如果主力籌碼多,只好在上升途中便開始出貨,拉到頂部之前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出不完的就向下砸盤來殺跌出貨,把跟風者和抄底者全部殺掉!雖然短炒垃圾股獲利較少,但由於所用炒作時間短,也彌補了短炒的不足。

績優股炒作是做價值發現,當一隻好股票被市場埋沒了,給出了一個不合理的低價位以後,被厲害的主力很好的抓住這個錯誤,把它兌現成自己的利潤就行了。對一隻有巨大上升潛力的股票來說,如有可能主力不妨把股票全都收集過來,然後拉抬到合理價位再慢慢出貨,實際這是不可能的。在收集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空間,要儘可能在低位收集籌碼,為了避免別人搶籌,一般的做法是隱蔽、長時間吸籌。積極一點的利用市場下跌時逆勢吸籌,或主動打壓制造恐慌性拋盤之時吸籌。反正主力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在低位完成吸籌,完成了這一步,績優股的炒作就完成一半任務。

吸完了足夠的籌碼,績優股的炒作是很簡單的。由於主力鎖定了大部分的籌碼所以賣壓減少了,盤子必然變輕了,為此很容易拉抬,加上主力在拉抬初期又賣進了一些籌碼,所以越漲越輕。在倉位大的個股上,主力不必刻意拉抬,只要鎖定倉位不動,股價就會自己向上走。只要績優股出貨動作不太快,是不會引起暴跌的,主力沒有特殊情況沒必要犧牲空間砸盤出貨,因此出貨手法是緩慢平穩出貨。

4、小盤股和大盤股的炒作

衡量股票盤子大小有2個標準:第一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大小。比較合理的衡量股票盤子大小的指標是該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價乘於流通盤。如一隻流通盤2億股的股票,股價3元,那麼流通市值為6億元。如果這隻股票漲到每股6元,這隻股票盤子變大了,變成了12億。所以,主力在拉抬過程中控盤能力是下降的,這也就限制了主力炒作目標位的一個因素。如果有錢,那個主力不想把股票炒得越高越好呢!由此看來股票拉多高是受主力實力限制的,如果主力實力不足,控盤資金少,隨著股價的上漲,當控盤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不敢往上炒了,所以炒高的上線決定主力的控盤資金。

隨著拉抬主力控盤能力的下降,這時主力可以臨時貸款或賣掉一部分建倉股票來補充控盤資金,這也就為邊上漲邊出貨提供了可能。為此,邊出貨邊上漲不僅是一種出貨手法,有時也是炒作所必需的!

小盤股的定價會比大盤股高,超級大盤股定價會明顯偏低。小盤股容易震盪,而大盤股不容易震盪。盤子大“手”多,在加上價位低,相當於流通時顆粒細、流動性好;而價格高盤子小的則顯顆粒大而少、流動性下降。一般來說,流動性大、參與的人多,會增加控盤難度,由於減少了走勢中的人為因素,走勢也自然、穩定;流動性小則人為影響大,容易走出忽漲忽跌的跳躍性的走勢。所以大盤股容易走出弧形反轉,而小盤股容易走出V形反轉。

控盤難度大小取決於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的籌碼多,則參與的人數多,人多則想法多,思想不好統一,控盤必然困難,這和人多不好組織活動的道理是一樣的。大盤股由於不好控盤,所以只能炒;小盤股由於容易控盤,所以適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鎖定太多籌碼,也炒不到太高。隨著人氣情況拉起來就放手,一波一波有節奏的炒。

5、控盤資金的分配

主力控盤資金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建倉資金,用來在底部吃進籌碼,拉高後派發出去,中間一段空間為其淨利潤,主力賺錢主要靠這部分資金;另一部分資金是用來拉抬和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的,稱為控盤資金。

這兩部分資金的作用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建倉資金一般提前進場,建倉後還要等待時機。從建倉完成到拉抬時所用的時間長短不一,都視市場狀況而定,所以建倉資金往往以自有資金為主,建倉後不管捂多長時間都沒關係。但主力拉抬時要等到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才行,機會出現、果斷動手。一旦啟動,一般在十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拉抬,以後就開始出貨了。一個月內拉抬資金就可以出來,拉抬資金只是短期使用,可以在拉抬時臨時拆借,拉抬完了就可以還了。另外控盤資金的另一部分是用來應付突發性危機的,這部分錢錢平時是不能輕易動的,只在有事時才能用,所以這部分資金一定是主力自有資金,也稱為預備資金。

拉抬資金和預備資金合稱為控盤資金,控盤資金以持幣為主;建倉資金以持股為主。控盤資金以短線操作為主;建倉資金以中長線操作為主。兩筆資金如人的兩個拳頭,相互配合、控制股價。

一般說來,越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主力建倉越多;投資價值越小,主力建倉也越少。主力建倉多,鎖定籌碼多,則盤子好控制,分配在控盤上的資金可少一些;主力建倉少則盤子不好控制,相應的控盤資金必須多一些。這兩種情況是典型的績優股通吃炒作和垃圾股不打底倉的快進快出。前者主力主要把資金全部用來建倉,只留很少的資金控盤就夠了;後者資金幾乎全部用作控盤,不打底倉,靠一拉一砸中間拼一個縫獲利。

當然拉抬資金多,拉抬可以猛一些,但持續時間短;拉抬資金不寬裕,這種股票上漲時就顯得力不從心,所以要利用一些技巧、藉助大勢,一點一點往上拉。或藉助標準的技術圖形,號召大家跟著抬轎。但由於是自有資金可以長期持續拉抬,所以容易形成慢牛走勢。

6、主力控盤過程

1)為什麼股票在下跌之前經常出現拔高?

觀察一下大盤或個股的走勢,常常發現在見頂之前出現快速拔高的動作,然後便一路下跌。人們常把它稱為“瘋牛”行情。“瘋牛”行情往往意味著一輪行情的結束。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股價在高位停留的時間往往都很短暫,散戶資金少、如看準了很容易出貨,但對大資金來說,是不能指望在頂部出太多的貨的。所以主力指望在這個位置出完貨是不現實的,把倉位都留在這個時侯是危險的。因為漲的過程中拉抬股價是需要花錢的,如果在頂部沒出完貨,只好在下跌時出貨,而一下跌買盤就會變少,還有可能其它主力也會搶著出貨,出貨一定會變得很困難。

其實很多主力的股票在拔高之前會出現一段橫盤或上漲趨緩的走勢,在這過程中已經有出貨跡象,所以主力在最後拔高之前已經賣出了相當多的倉位,到位時已所剩不多,拔高不拔高主力都已收回大部分利潤。

所謂“千拉萬抬只為出”,出貨是控盤的中心問題。只會進不會出是賺不到錢的,出好貨才是控盤最見本事的地方。理想的出貨情況是在出貨以後股價還跌不下去,這樣主力走的比較從容。

因此,主力拔高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利用這個空間把沒出完的貨賣個好價錢。二是為以後打壓做準備。由於是快速拔高,從而激發衝動的跟風盤,股價拉起來比較省力。只有瘋漲到頭,人們才會普遍認為這個股價長的太高了,以此才能更好的製造較大的下跌動能,讓新的大幅下跌產生新的參與機會。

2)為什麼雞犬升天行情到頭呢?

每輪行情的啟動都是從績優股開始的,因為這時候市場人氣低迷,大眾尚在猶豫觀望之中,需要有一批真正有號召力的股票來帶動行情,擔當此任的只有績優股或有題材的股票了。行情展開後,各路主力都開始活躍起來,紛紛拉抬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場一片繁榮,此時垃圾股也借大勢開始活躍起來。共同形成了大盤的上漲。

一般說來,績優股炒起來可在高位站住,即使主力完成了出貨,但持股人一般總是抱有希望,只要行情沒有暴跌,績優股一般是不會殺跌現象的。也就是說具備了下跌的勢能,但不具備下跌的動能。如果沒有打壓力量,它會長時間維持在高位。要把下跌勢能轉化為動能需要有人來啟動下跌,擔當此任的就是垃圾,因為垃圾股炒上去站不穩,就像把一塊大石頭舉起來,高高舉起的垃圾股就是“牛市殺手”,這一刀下來就把牛給宰了,股票紛紛下跌,一輪新的下跌就此開始了。

熊市往往由垃圾股啟動,牛市往往由績優股啟動!


贏家、輸家、旺家和衰家

大部分交易者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投降,才會發現真正的成功之道;同時,有些交易者會設法得到足夠的正確交易知識,進入一般人所說的“盛衰循環”。

有些讀者可能從交易新手的例子中得到結論,認為每一個人天生都抱著負面的態度。實際情形正好相反,並非每一位交易者都是這樣,天生註定會長期虧損。

不錯,的確有一些交易者持續虧損。經常虧到賠光一切,或是虧到不能再容忍更多的情感痛苦,因而退出交易為止。然而也有很多交易者孜孜不倦地在市場中學習,完全學到贏家態度,進而能夠靠著交易獲利。

因此他們雖然碰到很多問題,最後還是學會了賺錢之道。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他們學到的賺錢之道基礎很有限。並沒有學到怎麼對抗欣喜若狂的不利影響,也沒有學到怎麼矯正自我破壞的力量。

欣喜若狂和自我破壞是兩種強大的心理力量,對你的交易績效會有極為不利的影響。但是在你開始獲利或開始持續獲利前,你不會關心這兩種力量,這就變成了大問題。你獲利時,大概至少會關心可能成為問題的事情,尤其是像欣喜若狂一樣美好的感覺。

欣喜若狂有一個主要特性,就是會讓人產生極度自信的感覺,讓人幾乎想象不到有什麼地方會出問題;相反,因為自我破壞而產生的錯誤起源於各種衝突,以及交易者覺得應該賺錢或應該成功時的衝突。

你獲利時最容易出錯,如過度交易、建立過大的部位、違反自己的規則或認為操作時,行為似乎大致上不需要適度規範。你甚至可能走極端,自我膨脹地認為自己就是市場,然而市場很少認同你。市場不認同你時,你會受到傷害。伴隨而來的虧損和情感痛苦通常很嚴重,你一定會經歷盛極而衰的過程。

如果要我根據創造的成就為交易者分類,我會把交易者分成3大類。最少的一類在積極交易者當中,所佔的比率大概不超過10%,是長期賺錢的贏家。他們的資產曲線穩定上升,偶爾會出現幅度相當小的減少。資產減少時,通常表示他們碰到任何交易方法或系統都會產生的正常虧損。他們不但學會怎麼賺錢,也不再受到引發盛衰循環的心理力量所左右。

第2大類是長期輸家,他們大約佔積極交易者的30%~40%。他們的資產曲線是長期贏家資產曲線的倒影,只是方向正好相反。他們虧損的交易很多,偶爾才會有一次交易獲利。不管他們有多久的交易經驗,他們沒有學到的地方還是很多。他們不是誤解交易的本質,就是沉迷在這種錯覺中,因此幾乎不可能變成贏家。

人數最多的一類是“旺家兼衰家”,他們佔了積極交易者的40%~50%。他們雖然學會了怎麼賺錢,卻不知道如何保住利潤的交易技巧。因此他們的資產曲線看起來很像雲霄飛車,在大幅穩定上升後會急劇下降。接著是另一次大幅穩定上升,然後是另一次急劇下降,雲霄飛車式的循環不斷出現。


中國的股市只有長熊,瘋牛和瘋熊三種形態。正常情況下是長熊,每隔5-8年小散手中 資金充裕到一定程度,出現一次瘋牛——上市公司等大資本坐莊股市,用自己的股票套現小散手中的現金。小散現金全部或者大部分投入以後,莊家席捲小散的現金 離場。這時,小散手中擁有股票,莊家手中擁有現金。莊家不再用自己的現金回購自己的股票。於是,小散手中的股票無人接盤,股市結束瘋牛狀態,進入瘋熊狀 態。最後,股市重新迴歸長熊狀態。

中國大多數上市公司,既不分紅,也不允許二級市場上出現的大股東進入董事會。這樣的股票除了投機倒賣,沒 有任何其他用處。小散也很清楚自己進入股市的目的是投機。所以,絕大多數小散進入股市並不選擇分紅但是股價波動小的藍籌股,而是選擇不分紅但是股價波動大 的垃圾股。持有這樣的股票,還自稱價值投資,那是自欺欺人。

每隔5-8年,莊家用股票收割一次小散手中的現金,俗稱“割韭菜”——你不是想要股票嗎?我這裡有的是,你想要多少有多少。小散希望自己能在收割過程中渾水摸魚,卻往往賠了夫人又折兵,為莊家提供自己多年積蓄的現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