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曹雋平,湖南永興人,先後師從鄔惕予、歐陽中石先生。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文房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為臺灣藝術研究院院士,劉海粟美術館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兼職碩導、大型電視節目《見字如面》顧問。

現任湖南省文化館副館長,巜藝術中國》雜誌主編,湖南省文化系列高級職稱評委。

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書法》《收藏》等 發表論文逾百篇,2014年6月專著<>四卷本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公元1990年秋,我剛剛考上大學,第一次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麓山。

記得那次是從山腳的湖南師範大學進入。順著小路蛇形而上,突然發現一處巍峨的大墓,定睛一看,不得了,墓的主人居然是歷史書上大名鼎鼎的黃興!興奮之餘,我們又繞著附近轉了幾圈,陸續發現蔡鍔、焦達峰等辛亥革命人物的墓葬。我自幼酷愛歷史,無意中發現這些民國先烈的墓,興奮和震撼真是無以言表!

時間一晃過了26年,嶽麓山的先烈墓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2016年秋至2017年春,我帶領青年書法家曾祥頔、唐琳、黃蘇群以及兒子曹騫帆等人數次前往嶽麓山考察,整理民國時期黃興、蔡鍔等人的墓葬銘文,通過反覆核對、比較,終於整理出27處民國先賢的墓葬,4處軍人集體墓葬。

嶽麓山的墓國葬、省保參差不齊,有的級別夠了但是並未列入保護範圍,難以排列,故除黃興、蔡鍔外,其餘按照墓主去世時間排列。

九、易本羲墓

易本羲(1887——1911),湖南湘鄉人,辛亥革命志士,是辛亥革命時期華興會、科學補習所最早的成員之一。長沙武備學堂畢業,16歲便跟隨黃興革命,加入華興會。後因在學堂組織義勇隊,被清廷通緝,乃避走武昌,遁跡行伍之內。旋與胡瑛、呂大森、宋教仁等組織“科學補習所”,以科學補習為名行革命之實。易本羲長期奔走革命,辛苦勞瘁,黃花崗起義失敗後,給易本羲以極大的刺激和打擊,憂憤交加,於1911年5月19日在長沙病逝。辛亥革命後,譚延闓第一次督湘,為易親筆題字“就義成仁”並將他改葬嶽麓山雲麓宮左側。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碑文從左至右依次為:

中華民國元年公葬 烈士字曦谷湘鄉人

烈士易本義之墓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仲夏重修

書法風格:隸書筆法秀麗,結構平正,莊重靜穆。

十 、焦達峰墓

焦達峰(1887-1911),湖南瀏陽人,近代民主革命者,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22日,與陳作新率長沙新軍相應武昌起義,建立湖南軍政府,被舉為都督。10月31日,在立憲派發動的兵變中與陳作新同時被害。1912年移葬於此。墓於1956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興墓北側,與陳天華、姚宏業、禹之謨墓區相鄰。該墓佔地400平方米,為嶽麓山中型墓葬之一。195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區地勢高峻,視野開闊,南北兩向闢有入口,各刻有對聯: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大翼垂天九萬里;長松拔地五千年。(北向入口)(此聯疑似譚延闓書法,磅礴偉岸)

無大犧牲心何能發難;有少成敗見豈是論人。(南向入口)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墓冢呈圓形,以花崗石砌成。墓後豎有民國二年(1912)劉人熙所題“瀏水墮淚之碑”。“瀏水”指瀏陽河。碑左右刻有焦達峰生前自撰的對聯:

達向九霄雲路近;峰連五嶽眾山低。

劉人熙(1844-1919),字艮生,號蔚廬,瀏陽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官至廣西道臺。後返湘任湖南教育總會會長,創辦船山學社,1916年任湖南督軍兼省長。1918年組織“策進永久和平會”任會長,致書南北,要求停戰。著有《劉人熙日記》《蔚廬文集》。

書法風格:章草,字勢向右下傾斜,大巧若拙,筆力雄強。

另立楷書碑文:

右:故都督生於清光緒丙戍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申時薨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一年辛亥九月初十日未時 安葬嶽麓山主嶺上 坐向戍山辰兼辛乙

中:陸軍上將軍光復湖南大都督焦公達峰之墓

左:嗣子傳統 中華民國元年十月五號登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焦傳統:1911年10月,在長沙起義前,焦達峰對焦達人說,我可能會犧牲,我沒有小孩,你們生的第一個男孩就過繼給我做兒子,要繼承我的革命事業,我給他取名為“傳統”。焦傳統,畢業於武漢大學,解放前曾任瀏陽縣教育科長。抗日時期為逃避日軍,曾帶領學生自備乾糧,到大山深處上課。

書法風格:線條柔中寓剛,點畫勁健,體勢峻拔奇巧,風神秀逸蕭散。

十一 、陳作新墓

陳作新(1885-1911),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振民,瀏陽人。早年曾任塾師,1905年入同盟會,後任新軍二十五混成協炮兵營排長,因倡導革命被撤職。武昌起義爆發,在焦達峰策劃下,召集新軍中革命骨幹開會,積極準備起義。10月22日新軍佔領長沙,湖南軍政府成立,他被推為副都督,積極謀劃援鄂、援贛事宜。31日立憲派策動新軍兵變,被殺害,年僅25歲。1912年公葬於嶽麓山。墓園位於“印心石屋”石刻左後。佔地145平方米。墓冢為球弧形,墓後正中鐫刻“恤贈左將軍湘軍首義都督陳公作新府君之墓”。墓前豎有陳作新銅像,惜今已不存。1956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碑文從左至右:

左 孤子基立

正中 恤贈左將軍湘軍首義都督陳公作新府君之墓

右 民國元年十一穀旦

青山處處埋忠骨——民國時期嶽麓山墓葬考(九、十、十一)

書法風格: 隸書,用筆以方為主,方整內斂,遒勁端莊,渾厚有力,斬截爽利。

書法風格:碑文行書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