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经典史话(41):父子状元

商丘经典史话(41):父子状元

父子状元

父亲张去华,襄邑(今睢县)人,生于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天资聪慧,勤奋苦读,关注时政,性子耿直,日常不修边幅。

后周显德二年(955),周世宗欲率领军队进攻南唐,年仅18岁的张去华才华横溢,远见卓识,出口成章,即作《南征赋》和《治民论》进言周世宗曰:统一天下,当修好本国国事、民事,待国富民强之日,再率军出征,方为上策。当下国事、民事不修,即急于出征,非驭国持久,统一天下之求。周世宗阅后大加赞赏,当朝下旨,特批张去华火速进京,参加全国殿试,以备录用。

消息传到襄邑,妻子连忙为张去华收拾行装,离家临行,妻子见他头发、衣帽不整,再三说:“他爹,等到了殿试之日,你可要穿戴整齐进宫,莫让人笑话才是。”张去华说:“妇人之见,当今圣上诏试,讲的是才华取士,治国之道,不是东宫选驸马,讲什么穿戴整齐不整齐。”妻子自知说话不起作用,一阵无言。

诏试之日,世宗临殿监考,他见在众多生员中,唯张去华一人灰头垢面,穿着不整,形如一位刚刚从田里耕作回来的汉子,心里便产生了几分不舒服感。殿试成绩出来,张去华以才华出众,论据充分,名列榜首。世宗无奈,任命张去华为御史台主簿。张去华到任后,见每日只是抄抄写写,不得参与朝野议事,英雄难有用武之地,力辞还乡。世宗见张去华入朝任职后,整天将官服穿得上扭下斜不成样子,便提醒张去华注意,而张去华则依然我行我素,视如耳旁风。世宗看在眼里,心里已生出几分反感,后见张去华请辞,二话没说,一口答应。张去华请辞回到家里,继续苦读。

日月穿梭,朝代更迭。宋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开科取士,张去华一举皇榜高中,中辛酉科状元,时年24岁,入仕为官。在官场岁月里,若论真才实学,张去华当为朝野一品大员,但由于他日常不修边幅,遇事刚直不阿,直言快语,犯了官场大忌,最终也只是混了个工部侍郎。一生著有文集15卷。

张去华的儿子张师德,自幼以诗文著称乡里,儒雅大方,穿着讲究,谈吐诙谐。张师德长大后,父亲张去华曾奏请朝廷,推举儿子入仕为官,而张师德则坚辞不就,并笑说:“老爹的心意儿子领了,只是儿子身为一方儒士,岂可贪吃您老人家送给的官饭?怎么,您能两考两中状元,儿子就不能考个头名状元?老子切莫小看儿子哟。”张去华不便强求,回笑说:“天晓得咱们张氏一门,咋就出了你我两头倔驴。”此事过后,张师德继续博览群书,苦读儒家经典,决心走科举入仕之路。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真宗开科取士,张师德一举中辛亥科状元,成为北宋开科取士一对父子状元,受到朝廷的嘉奖。

喜庆之日,张家父子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一家人张灯结彩,设宴款待宾客。真宗获悉,亲往张府助兴,众人面前,真宗见张家父子一个将朝服穿得上扭下斜,衣冠不整,一脸灰土;一个将朝服穿得笔挺利落,相貌堂堂,不由哑然失笑道:“哈哈哈,瞧你们父子俩,同为朝廷命官,一个形如从田里归来的农夫,一个形如新郎官。张爱卿,朕咋看你们俩都不像一对父子,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啊?”众人听后,哄堂大笑。张去华见此,连忙启奏:“陛下,让您见笑了,常言说生瓜梨枣要是串了种,那叫新鲜,这人要是串了种,问题可就大了。陛下,您说呢?”真宗等听后,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张师德入仕后,以才华横溢,遇事不惊,能言善辩著称,深得皇帝的赏识,一直负责出使外国和接待国外来使事务,最后官拜左谏议大夫。一生著有文集10卷。

商丘经典史话(41):父子状元
商丘经典史话(41):父子状元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