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定音:2018全球汽車論壇乾貨滿滿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本屆論壇頗具務實特色

【一錘定音】作為今年論壇的合作媒體全程參加了會議報道,筆者注意到今年全球汽車論壇除開幕式之外設置了11個環節,圍繞”變化中的產業格局:實現傳統汽車產業向新時代的轉變”、 “汽車行業2030年展望:全球車企、中國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的戰略與展望”、“開放式創新 融合式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新一輪增長”、“電池技術與充電基礎設施”、“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去戰略”、 “供應商視角:技術開發,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以及供應鏈和供應形勢的變化”“自動駕駛、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未來展望”、 “銀行和私募股權視角,包括投資、融資要求”、“新的出行概念:對汽車經銷商的銷量”、“汽車設計和造型:電動汽車、智能汽車和新的出行概念如何改變汽車設計和造型的作用”等多個全球及中國汽車業當下關注的議題展開爭論。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當下,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捲全球,互聯網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革命的集中爆發,使整個科技生態、商業生態、社會生態都在同時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汽車行業如何在變革的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在開幕式上,王俠會長首先給出了答案。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雖然是一個很大、也很難回答的問題,但王俠用一個詞——“創新”做出回答。

對於創新,王俠從三個方面給予解讀。

首先是模式的創新

。從電商到新零售、從眾籌到共享,商業模式不斷花樣翻新。與之相適應的是,企業合作模式和產業組合模式也要不斷創新,比如新進入者與傳統車企的融合、車企與平臺運營商的整合、股比開放之後國內外車企的競合等等,都需要創新思維。產業的重構讓整個汽車產業鏈從原來的鏈狀結構變成了網狀結構,整車企業也都在從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型,我們需要用創新的思維來構建新的更加科學和高效的產業組合模式。

其次是核心技術的創新和突破。沒有技術上的突破,再好的模式也無法發揮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新能源汽車的變革能否成功,取決於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的提升能否帶給人們比燃油車更好的體驗,自動駕駛能否真正上路,取決於傳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能否真正超過人類的眼睛和大腦。

第三,產業和社會治理能力的創新也十分重要。模式的創新、技術的創新不可避免地給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比如汽車共享和無人駕駛帶來的法律問題、新能源車企業的准入管理和能源政策調整問題、新能源車企與傳統車企的協調發展問題、跨領域和跨產業的協調管理問題等等。當產業的邊界被打破之後,管理的邊界也需要重構,原來條塊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急需有針對性的管理創新。只有管理的機制體制改革跟上了產業創新的步伐,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才能形成協同效應和強大的合力。

王俠認為,汽車的前100年作為一種無以倫比的機械產品解決了人們出行的基本需求。在第二個100年,汽車正在升級為出行工具、娛樂載體和時尚先鋒的智能綜合體,人與車、車與社會的關係會發生根本改變,汽車正在成為新的社會生態的構造者,汽車產業也因此會迎來新的黃金100年。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繼房地產、互聯網之後,汽車產業正成為一個新的風口,也面臨百年難得的好機遇”,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認為。

他分析,資本的嗅覺是極為敏銳的,在風險基金、互聯網和新勢力造車之後,近來又出現了一波新的併購重組浪潮,目前已經波及到6家企業、800多億元資產,資本市場的重視必將帶來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大發展。但朱華榮同時認為,這一浪潮也將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眾多挑戰,畢竟過度投資和競爭也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

朱華榮還介紹了當前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目前,國內共有汽車企業180家,其中32%(57家)的銷量為零;在96家乘用車企中,20%的銷量為零;在118家中國乘用車品牌中,16%的銷量為零。從另一方面來看,在乘用車市場中,排名前十的車企市場佔比已經達到87%,而在工信部註冊的新能源車企累計達到503家,其中16家拿到發改委的核準目錄,6家通過工信部審核。由此可見,大量的車企經營狀況堪憂,且市場集中度提高越來越明顯。

基於以上數據,朱華榮預測,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並轉、兼併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將被無情地淘汰,而90%的造車新勢力將成為先烈,這是一個理想的結局。

“汽車產業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型的企業,需要綜合多種學科和管理體系,是令人敬畏的,光有錢是造不了車的。資本的進入並不會破壞產業競爭和發展的規律,對於某些投機者和攪局者來說,汽車產業將會是他們的滑鐵盧”,朱華榮坦言。

在此,朱華榮總結行業當前面臨的四大挑戰,包括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產業競爭的惡劣性、技術迭代的複雜性和消費轉換的多樣性。具體來說,國際社會局勢變動,全球政治環境影響到中國政策與行業海外佈局;國內政策細則未定,政策迭代將產生長遠影響;攪局者與投資者的進入擾亂商業邏輯,對未來過度承諾、對用戶不負責任,影響地方政府對汽車產業的判斷和決策,應當依靠充分的正當競爭實現優勝劣汰。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存在多種發展路徑,不能錯過任何一個機會;對需求、消費方式、商業模式的轉變都急需企業積極應對。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指出,目前,汽車產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雲服務、大數據等新一輪信息通訊迅速融合,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湧現並蓬勃發展。未來,汽車將是新能源的、共享的、互聯的以及快速迭代升級的。“這是從人、車、資源三者相互和諧統一發展的角度,對每一個全球化汽車企業提出的轉型大命題。”

為了適應時代變革的需求,2014年,北汽集團提出從製造型企業向服務型、創新型企業轉型發展戰略;2017年提出實施集團化2.0戰略,聚焦“新能源化、國際化、智能化、網聯化、服務化、共享化”等關鍵領域,保持新能源汽車領先優勢、打造差異化的品牌特色、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自身全球競爭力。

“新戰略觸發新革命”,蔡速平介紹,北汽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先發者和主力軍,早在去年已經開始了全面新能源化為主要特徵的“引領2025戰略”。包括服務生態全面新能源化,產業佈局全面的新能源化,產品技術全面的新能源化,技術路線三線並舉,發展主體的全面新能源化,由北汽新能源向所有集團產品擴展。

“新環境孕育新模式”,在智能化方面,北汽啟動了Nova PLS 智能戰略,以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智能坐窗三大領域為突破點,同時加強與行業夥伴的橫向技術合作;在金融業務領域,實現了快速積累,並對整車營銷主業注入了金融和資本的力量;在服務貿易領域,圍繞汽車產品的流通、服務、後市場等環節,形成了重要的產業鏈支撐;在共享出行領域,北汽集團組建了分時租賃和共享汽車平臺,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遍佈全國16個省會城市。

“新時代呼喚新人才”,人才是行業的基礎,在新的形式下,他認為,汽車人才也被重新定義。新型人才需要更加開闊和前瞻的全球視野,所以北汽放眼全球人才市場,引進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複合型人才。

“新環境迎接新挑戰”,蔡速平認為,在汽車進口關稅大幅下調,外資股比限制逐步取消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抓住全球體系的重要機遇,積極參與更有挑戰性的全球競爭。一方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開放合作,例如北汽牽頭建設首個國際級新能源國創中心,並且與國際夥伴合作。他表示,北汽有信心、有能力接受這場大考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過去的豐田,都是西裝革履,非常的正經。但是未來的豐田,可能就像我今天的穿著一樣,有一些‘不那麼正經’”。一身休閒裝的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如是說。

他坦言,一直被行業認為“穩重保守”的豐田汽車,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變,豐田內部所具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是從來沒有的。面對未來新技術的投入,“不勒緊褲腰帶”很難打贏。豐田儘管依靠精益管理等獨到戰略領先全球,但現階段需要向其他領域的夥伴和對手學習。

“過去都知道,豐田有自己的節奏,在全球處於領先的位置,現在很多方面需要向自主品牌學習,向其他同行學習。過去領先的領域,未來還能不能領先,這是一個十分危機的問題。豐田內部天天討論的問題,可能不是今年盈利多少,明年盈利多少,而是未來怎麼能夠繼續在這個行業,不是說領先,站住腳是第一步”,董長征說。

面對未來,豐田也在做出改變,這種改變更多地表現在向競爭對手學習、在更多領域加強合作等方面。這也是董長征說的“不那麼正經”。

“新的技術,新能源、新燃料電池、ICV、自動駕駛,老實說豐田也是在向汽車品牌學習,也跟各位老總講的一樣,有不確定性,合作伙伴非常多,在這些領域可能加強合作最重要。”

為什麼一定要合作?董長征解釋道:“以前的產品,可以根據歐美日的產品成熟以後拿到中國來,可是ICV這個東西不行,必須在中國限地開發,與限地的夥伴共同打造品牌”,董長征這樣解釋。

“每一個年代出生的人消費的觀念都不一樣,特別是中國現在已經被世界共同認為在消費者趨勢方面已經引領全球了。”董長征說,像豐田這樣的企業,會更加小心翼翼,因為這是一個方向,在中國的方向弄錯了,就意味著引領全球的方向錯誤,犯不起這個錯誤。

除此以外,董長征對“傳統車企”的說法也不敢苟同,他說:“新汽車還沒出來,我們怎麼就傳統了,傳統汽車就是正宗的汽車。”他表示,傳統領域還有很多沒做完的事情。自然吸氣發動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企業在堅持。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針對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去戰略的話題,奇瑞作為連續15年中國汽車企業出口量第一,多年來積累了一套自己的體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奇瑞營銷公司總經理賈亞權在現場也作了四個分享:

首先打造國際化品牌必須堅持戰略導向。從2020年起,奇瑞走向上路線,更多體現在品牌走上去,包括在歐美市場的佈局。奇瑞在發展過程中將不斷夯實品質,提升品牌。他指出,在品牌建設當中,產品質量過硬是根本。同時,奇瑞加速了全球市場的產品結構調整,實現了全球產品同步上市,在實現產品出口持續增長的前提下,實現了出口經濟效益的提升。

第二是建立一帶一路,抓住戰略歷史機遇。他認為,對中國品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奇瑞目前產品己經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

第三是找準新方向,擁抱新趨勢。在共享化網聯化等新趨勢下,奇瑞4月份發佈了最新的企業架構,五大業務平臺將會基於整個智能化產業和消費的變化進行不斷調整

第四是融入當地文化,承擔社會責任,建立奇瑞的品牌形象。賈亞權指出,品牌事關一個企業,一個區域 ,乃至一個國家的形象,更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培育我們品牌形象。

一锤定音:2018全球汽车论坛干货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