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着拼着就老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养老怎么办?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代,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口特别多,到2017年接近60岁,导致农村老龄化的水平高于城镇,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导致的农村老年人“留守”、“空巢”问题,农村养老变得棘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拼着拼着就老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养老怎么办?

一是经济压力较大,老而无休。

一直以来,与城镇老年人晚年依靠养老金为生不同,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种地自养,其次来自于子女的经济支持。过去,即使老人和子女住在一块,老人也会劳作来增加家庭收入。更别说现在,子女们外出打工,出于对子女在外生活成本高的考虑,或是对孙辈教育的考虑,老人也会自己出份力补贴家用,因此,经济压力还要更大。

拼着拼着就老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养老怎么办?

二是日常生活照料缺失,老而无安。

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不可避免会患上慢性疾病,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只能陷入“看病无人陪,看病无人管”的境地。假如晚年丧偶,独居生活,就更雪上加霜了。

拼着拼着就老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养老怎么办?

三是精神慰藉、情感需求缺乏,老而无欢。

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度晚年离不开精神满足。如果长期缺乏关怀,则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半月谈在《农村“心病”悄然来袭,三大主体人群须关注》中指出,“在农村,自杀等行为反映出的心理抑郁和情绪异常等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远远高于城市”。而据统计,过去20年,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居高不下。

拼着拼着就老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养老怎么办?

虽说养儿是为了防老,在农村这也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但对“留守”、“空巢”老人来说,指望子女全身心地回来赡养、照料是不可能了。而想求助于专业机构,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谓机构养老,是指采用收费服务的模式,提供专业的护理、住宿、医疗、照料等服务的养老机构。一方面,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养老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如此多的养老需求,且一些机构的设施简陋,服务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农村公有的老年福利机构只面向“五保”老人(即我国农村对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保障的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对于收费的养老机构,农村老人不一定能负担得起。

拼着拼着就老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养老怎么办?

有位大叔说:“拼着拼着就老了!我们养老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您有好的回答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