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姓氏文化,那麼堂號的奧妙和意義是什麼?

“堂號”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歷史名人的典故事蹟或趣聞佳話。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姓氏文化,那麼堂號的奧妙和意義是什麼?

清代科舉,童生經縣、府、院三級考試合格成秀才,府考時取中前十名者被列為堂號。

舊時一戶人家的稱號。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號。高大寬敞的廳堂上,懸掛著書寫堂號的匾額,每逢年節喜慶之日,還在門前掛起書寫著堂號的大紅燈籠。當地的老百姓談論某一家族時,喜歡以“某某堂”來稱呼。例如:吳昌碩祖家被稱為“三讓堂吳家”、瞿秋白祖家被稱為“八桂堂瞿家”等等。

堂號產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記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揚祖先的功業道德,三是訓誡子弟繼承發揚先祖之餘烈。堂號包括郡望總堂號和自立堂號。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姓氏文化,那麼堂號的奧妙和意義是什麼?

堂號,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於某一處或相近數處庭堂、宅院之中,堂號就成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之含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分族屬、支派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誌;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所以,堂號和郡望一樣,都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特有的範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姓氏文化,那麼堂號的奧妙和意義是什麼?

堂號,不僅僅是用在祠堂,還多用在族譜、店鋪、書齋及廳堂、禮簿等處;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鬥、口袋、錢袋、燈籠等上面大書堂號,以標明姓氏及族別。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屬的人,都不會忘記本族世代相傳的堂號。不僅漢族,許多遷居內地的其它少數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紇族的愛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內堂”等少數民族,內遷後接受了漢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業績之典故作堂號的。這就是中國人的堂號,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實際意義。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姓氏文化,那麼堂號的奧妙和意義是什麼?

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的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在中國宗法社會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從功能上說,堂號的意義主要在於區別姓氏、區分宗派,勸善懲惡,教育族人。如果說,郡望是高一級別的宗族尋根標誌,那麼堂號就比郡望堂低一級的宗族標誌。郡望往往可以作為堂號,但堂號卻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個姓的堂號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數個多至數十個,但堂號往往有數百甚至上千個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後就開始走向統一和固定,但堂號卻隨著宗族的發展,一直在不斷的增加。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姓氏文化,那麼堂號的奧妙和意義是什麼?

堂號是宗法社會的產物,在傳統宗法社會中,它對於敦宗睦族,弘揚孝道,啟迪後人,催人向上,維護家庭、宗族和整個社會的穩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中國傳統社會的終結,祠堂在中國大陸不是成了歷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號不可能再產生,但是,舊有的堂號卻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們的記憶中。

隨著中國政府的開放改革和全球華人尋根熱潮的興起,許多大陸宗祠被恢復,族譜被續修,因此,堂號再一次被人們抬了出來。不過,今天的堂號,已經沒有了宗族主義的負面作用,有的只是給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激勵後人的積極意義。特別是對於加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對於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堂號都必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