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活潑開朗,身體和心理都要健健康康。可是我家小孩特別怕生怎麼辦呀?社交得不到滿足怎麼辦呀?

白熊醫生在後臺收到來自幾位寶媽的煩惱,今天就借這幾個案例和寶媽們聊聊孩子認生的問題。

寶寶怕生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

諮詢:小小媽

寶寶:13個月

白熊醫生,你好!我家寶寶已經一歲多了,平時在家跟大人都能挺玩得開的,開心的時候,自己玩也會咿咿呀呀地叫。跟大人玩,更能玩得哈哈大笑。

但是,我發現他一旦出了家裡,跟其他小夥伴在一起玩的時候,就是有點怕生,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其他小朋友都能玩得很開心,他卻不怎麼敢玩,要麼自己跟自己玩,甚至很粘人。

有時候,我帶他去串門的時候,還要一直讓我抱著,一放開一放下就要哭了。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有時候,招呼了一些小夥伴來家裡玩,他也是有點怕。同齡有四五個小朋友,都是同一個月出生的,好像就他怕生和認生。

說他膽小,倒也不像。因為他有時候在家簡直停不下來,又是爬上爬下,在圍欄裡探索個不停,有時候我們都有點怕他受傷。

那他是不是性格有點內向呀?為啥這麼怕生和認生呢?我們也注意經常帶他出去玩了,為啥他就是不肯玩呢?

寶寶只敢“窩裡橫”

諮詢:雙妹嘜媽

寶寶:2歲(雙胞胎)

我家雙胞胎姐妹,兩個小傢伙在家裡打鬧可厲害了,互相爭搶東西也非常強悍。但是兩個孩子出去小區和公園和別的小朋友玩,別的小朋友跑過來搶她的東西,兩個都不敢反抗,而且甚至被人打了也站著不敢動,更別說還手了,真是“窩裡橫”……這是怎麼回事呀?看著心痛死了,也急死了!

寶寶不願參與集體活動

我們非常兒康育兒群裡的寶媽們也有著類似的苦惱↓↓↓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寶寶找大孩子玩被冷落

也有寶媽苦惱,娃的跨齡社交得不到滿足,會不會有問題?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寶媽沒有沒有對這些情況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下面是白熊醫生的答疑時間!

寶寶為什麼會怕生,正常嗎?

寶寶怕生屬於常見的問題,家長首先不要大驚小怪、自亂陣腳。它主要發生在寶寶7個月到2週歲左右,12個月左右最明顯。

一般來看,這是寶寶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一種自我防護。當他找不到足夠多的信任和熟悉,進而從行動上進行退縮,有點類似刺蝟的行為應激。

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寶媽寶爸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對孩子的恐懼作出過度的反應。不要對孩子表示過分的同情和關照,要以泰然自若的神態幫助孩子克服不必要的恐懼。同時,要及時鼓勵他好的表現。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寶寶怕生,家長該如何引導?

這個時候,需要大人多加引導。多帶寶寶出去熟悉外部環境,這是很有必要的。

1

先允許孩子觀望。

帶孩子去觀看其他小朋友的集體活動,讓他在觀望中感受到和小夥伴一起遊玩的快樂,逐漸地會表露出羨慕的神情。讓他觀看別的孩子的遊玩,以減少怕生感。

還有個技巧就是,平時可以觀察寶寶最喜歡的運動,例如玩球、推車,可以把這些活動移到戶外,讓他習慣在外面也能正常愉快地玩耍。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2

其次有意識地增加孩子和其他成人接觸的機會。

孩子與其他成人接觸的機會多了,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程度就會降低。母親是孩子的安全依賴。當陌生人出現,孩子感到害怕時,母親應注意與孩子保持身體上的接觸,減輕孩子的焦慮。

3

第三,要讓孩子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慢慢消除緊張感和不安全感。

先試著讓孩子和比較熟悉的人交往,譬如:和經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遊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去公園和同伴嬉戲,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在這個過程中,大人切記千萬彆強迫寶寶跟陌生人交流,這樣往往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任何的教育和引導,都需要在寶寶愉悅的狀態下進行。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4

第四,家長要有自身的榜樣作用。

家長自身的性格應開朗、熱情,好交朋友,以此來影響孩子的性格。同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交談,常給孩子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正常而言,寶寶怕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人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寶寶建立起自信,認生問題就自然而言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消失。

2歲以後還怕生,會是什麼原因?

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就是當寶寶2歲以後,仍然很怕生,那就需要引起大人的重視了,嚴重的可能需要儘早尋找兒科醫生進行問詢和確診。

2歲以後的寶寶仍然很怕生,除了性格因素和少數兒童抑鬱症或情緒障礙之外,主要是2個原因:

1

首先是環境因素。

現代家庭多為小型化的3口之家,住的又是高樓獨戶,關上門就是一個小天地。獨生子女在家中多數時間僅面對自己的父母,長年累月無外人接觸,慢慢使孩子形成一種習慣,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定勢”,認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最安全,最自在,而見到陌生人則感到不安全。

寶寶怕生、膽小、不合群,父母不能袖手旁觀

2

其次,教育不當會導致“怕生”。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為還是關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與人接觸傳染疾病,情願將孩子閉門獨處。

這些父母都是人為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範圍和交往機會,使孩子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過著封閉式的生活,就必然會使嬰兒期自然的“怕生”現象延續到幼兒期,甚至還會影響到兒童和青年時期的個性。

寶寶拒絕參加集體活動

是社交障礙嗎?

寶寶找大孩子玩耍被冷落

會不會有問題?

關於寶寶的跨齡社交,寶寶想找大孩子玩耍被冷落,會不會有問題?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大孩子普遍覺得小孩子幼稚。

非常兒康,願天下的孩子都非常健康!

-END-

各位寶媽奶爸有沒有相關的故事可以分享?歡迎在評論處留言給我們!有特別想了解的話題,也可以在文章評論處留言給白熊醫生哦,說不定下一期就是您最想看的內容!

白熊醫生

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兒童心理健康促進專委會常委;

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發育行為學組委員;

中國兒童ADHD(即多動症)大聯盟成員;

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神經學組專家聯盟成員;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簡稱GHMA)兒童及青少年分會委員。

1990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從事兒科臨床醫療工作27年。

參與科技部、市科技局、中山大學校內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

至今,有超過20萬兒童病例的臨床經驗,對兒童常見病、多動症、抽動障礙、頭痛頭暈、遺尿症等有多年研究基礎。

擅長兒童多動症、抽動症、遺尿症、兒童心理障礙、行為異常的診治。在國外SCI雜誌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