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市場面對的五大困局

中國債券市場面對的五大困局

中國債券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規模總值達75.8萬億元人民幣;於中國GDP佔比只有93%,較世界平均水平為低,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然而,現階段中國債市朝向國際化開放發展過程中,正面對五大困局,或限制其發展。

中國債券市場面對的五大困局

中銀香港鄂志寰

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表示,於6月12日出席「人民幣定息及貨幣論壇2018」上指出,中國企業正處去槓桿過程,如何在去槓桿情況下保持債券市場發展,存在一定矛盾。中國債券市場主要發行體為國債及地方政府債,共佔去中國債券市場的52%,當中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更超越國債,內地對地方債發行正加強監管,發展與監管之間正處兩難選擇。

外商對中國債券場風險偏好較低

而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債市的風險偏好亦較低,高達56%投資於國債,40%投資於政策性銀行債券,只有4%為企業債券。近期國際評級公司調整對中國的評級。此外,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債市仍然存在不少關注,包括資金進出的限制,可否順利退出,信貸評級公司信用能力是否足夠,政府隱性擔保情況等等,都有待進一步釋疑。

外商於中國債市投資產品結構

中國債券市場面對的五大困局

然而,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是必然發展的方向,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增加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正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指標。她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8項指標,其中3項都與債市有關,如非居民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人民幣國際債券佔比等。而現時人民幣於全球儲備貨幣的佔比只有1%,而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央行有60多家。她估計,若官方外匯儲備將10%轉為人民幣資產,將會涉及1.14萬億美元資金投資到人民幣資產;估計外資佔中國在岸債市比例將提升至10%。

中銀香港:人民幣國際化 債市必然要開放

中國推動債券市場發展,還可以分散金融風險,減低對銀行借貸的依賴;亦可以讓投資者結構更多元化,優化投資者行為,增加流動性。

中國債市可分為兩個市場,銀行間債市佔比達90%,交易所買賣債市只佔10%;從投資者結構看,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佔去71%,境外投資者只佔2%。下一步的發展,她期望在岸和離岸債市資金可自由進出,意味著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

交行:人民幣今年料維持相對穩定

對於人民幣走勢的看法,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中美貿易順差收窄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然而年內人民幣貶值可能性不大,因為近期即使美元指數走強,不少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人民幣的貶值空間最少,這可以從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上升反映出來;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健,讓人民幣成為良好的資產選擇。此外,中國國際收支平衡亦對匯率作出支持。因此,人民幣年內預期不會出現大幅貶值或升值,保持相對穩定。即便人民幣匯率若短期出現較大幅波動,估計央行或採取逆週期調節因子管控匯率波動幅度;年內人民幣將維持雙向波動。

中國債券市場面對的五大困局

交通銀行唐建偉

中國貨幣政策於2018年基調不變,維持穩定中性;但他認為央行的手法將變得更為靈活,淡化數量性指針,更多采用價格性調控工具為核心。央行可以採取降準加息政策組合;降準可以是定向降準或全面降準,用作置換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而加息並非指上調基準利率,而是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利率,以應對外部衝擊,如中美逆差帶來的人民幣貶值壓力。

利率操作方面,由於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處於10年低位,因此未來基準利率上升機會大於下降機會。但他認為今年調升基準利率的機會少,但會以提升公開市場工具利率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