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宣佈星巴克涉嫌壟斷

要打敗星巴克的網紅咖啡瑞幸(luckin coffee)最近似乎遇到麻煩了。

瑞幸咖啡宣佈星巴克涉嫌壟斷

5月15日,瑞幸咖啡發佈公開信表示星巴克涉嫌壟斷,阻礙了瑞幸咖啡的正當經營活動,要對星巴克採取法律行動。

據瑞幸咖啡介紹,今年以來,瑞幸咖啡為了開展連鎖經營業務,在全國部分中心城市,嘗試接洽一些高端商務寫字樓的業主,希望租賃他們閒置的商業區域,用來開辦連鎖咖啡館。但商洽之時,卻被這些業主告知:因為星巴克與之簽訂的在先“店鋪租約”中含有排他性條款,因此空閒的區域不能租賃給同業競爭者。此外,近期也有多家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責令其必須進行“二選一”式站隊,也即服務於星巴克的供應商,不得同時向其他同業競爭者供貨或者提供服務。

同時瑞幸咖啡還表示,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星巴克利用自己的先佔優勢和市場支配地位,在其進駐高端商務寫字樓,與業主簽訂“店鋪租約”時,大量採用自己預先擬定好的格式合同,嚴辭約定排他性條款。

包括要求出租人確保在租賃區域內,不存在:

1、商號或者店名中,包含“咖啡”的任何商家。

2、銷售獨立品牌的咖啡豆、調製咖啡或咖啡飲料的商鋪或攤位。

4、經營Costa、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漫咖啡(MAAN coffee)、兩岸咖啡(C. Straits Cafe)等所列清單中的連鎖咖啡館。

在星巴克的排他性條款,給與之簽訂“店鋪租約”的業主均設定相同義務:限定交易相對人在租賃期限內,只能與星巴克進行店鋪租賃。換言之,只要其與星巴克訂立門店租約,就不得與其他咖啡館服務的經營者進行交易,否則即構成違約,必須承擔違約責任。

瑞幸咖啡宣佈星巴克涉嫌壟斷

瑞幸咖啡委託律師、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中聖認為,按照《反壟斷法》的第十九條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可推定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根據世界權威的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的統計數據,在2016年和2017年兩個最近的年度裡,星巴克在中國咖啡館服務的市場份額,是57.5%和58.6%;在連鎖咖啡館服務的市場中,其份額更是高達78.8%和80.7%;門店數量佔連鎖咖啡館總數的58.6%和61%;交易總筆數佔連鎖咖啡館服務市場的71.4%和73.3%。

同時,李中聖認為, 星巴克在咖啡館服務市場,尤其是連鎖咖啡館服務市場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按照《反壟斷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星巴克以“店鋪租約”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業競爭者進駐其排斥區域正當經營,屬於排他性的“獨家購買”行為,涉嫌訂立縱向非價格壟斷協議。星巴克擁有巨大的財力和技術條件,擁有有效控制連鎖咖啡館服務市場和原材料採購市場的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其一方面密織自己連鎖經營的網絡,通過蓄謀佈局、分步實施,構築起星巴克連鎖咖啡館服務的網絡體系,另一方面又以排他性“獨家購買”方式,建立閉環結構,通過“店鋪租約”約束對方當事人排擠自己的競爭對手,借力出租人傳導其市場支配力量,阻礙正當競爭,築牢寡頭地位。按照《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的規定,星巴克與交易相對人的排他性約定,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星巴克進行交易,也同樣涉嫌構成《反壟斷法》所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然而,經小咖查詢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建成《反壟斷法》)第十四條,與瑞幸咖啡所表述的有所出入。

《反壟斷法》第十四條表述為:

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下列壟斷協議:

(一)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

(二)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三)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

有法律界人士告訴小咖,瑞幸沒有拿出星巴克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固定價格或者最低價格的證據,並且第十四條與瑞幸所表述的與星巴克以“店鋪租約”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業競爭者進駐其排斥區域正當經營,屬於排他性的“獨家購買”行為,涉嫌訂立縱向非價格壟斷協議,也不太符合。

瑞幸咖啡宣佈星巴克涉嫌壟斷

小咖瞭解到,由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創建,於2018年1月1日陸續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試營業;截止2018年5月,已完成門店佈局525家,經過4個月產品、流程和運營體系的磨合,5月8日宣佈正式營業。

瑞幸咖啡誕生之際就提出要對標國內咖啡領導者星巴克,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表示,他們前期將投入10億元用來教育市場,普及咖啡消費及讓用戶認知品牌;

同時,據北京商報報道,為了搶佔市場,爭奪咖啡行業人才。瑞幸咖啡從去年12月開始從對手品牌星巴克挖人,主要招募對象為中高層管理人員,且瑞幸咖啡給出的部分崗位工資超出星巴克同崗位3倍以上。據星巴克員工的不完全統計,在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已被挖走,而部分重要門店的高端手衝咖啡崗位員工甚至被挖走了接近1/4。

此次,瑞幸咖啡宣佈要對星巴克採取法律行動,是瑞幸咖啡與星巴克之間的首次公開碰撞,星巴克將如何應對,截止發稿星巴克方面暫無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