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河口農場

河口農場原屬紅河農墾分局管轄的一個國營農場,南部與河口縣城毗鄰,北與壩灑農場相連,東北與螞蝗堡農場接壤,西南和東南分別以紅河、南溪河為界與越南隔河相望,國境線長22公里。全場坐落於大圍山東南部,低丘河谷地帶,熱帶溼性季節性雨林(也稱河谷雨林),分佈於海拔250米以下的溝谷水溼條件優越地區。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河口

河口農場的發展史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1956年初,從華南抽調一批有墾殖工作經驗的領導幹部和技術人員協助建場,隨後從石屏、建水、開遠招收部分社會青年來到河口農場。1957年,首批解放軍轉業戰士66人下放到河口農場。

1957年5月28日,雲南農墾局下屬各場通稱為“國營XX農場”,檳榔寨墾殖場和垌坪墾殖場分別更名為檳榔寨農場、垌坪農場。

1958年10月,河口地區的7個國營農場及附近25個農村高級社合併為“紅河人民公社”。檳榔寨、垌坪為隸下的2個生產大隊,1963年還原為檳榔寨農場和垌坪農場。

1958年3月,解放軍下放軍官975人來到河口。1960年1月,湖南青壯年5321人來到河口安置到各個農場,1965~1971年玉溪移民336人和成都、昆明、上海、北京、重慶等城市的知識青年7232人先後來到紅河人民公社工作。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1959年6月,紅河人民公社檳榔大隊(農場)於1953年定植的海南和八莫野生苗415株,分別經過5年零9個月和7年零9個月後,在離地50公分處莖粗15公分的有7%達到開割標準,進行割膠試驗。

1970年初,“紅河人民公社”改名為“雲南建設兵團四師十六團”。檳榔寨為一營(下編16個連),垌坪為二營(下編7個連)。

1974年6月26日,撤銷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師、團、營建制,恢復雲南農墾總局和州農墾分局名稱,下屬單位改為農場,檳榔寨一營改為河口農場一分場、垌坪二營改為河口農場二分場。

1981年11月1日,為精簡機構,河口農場總場一分為四,將一分場和二分場合併為新的國營河口農場,隸屬於紅河農墾分局管轄。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場人口已經達到7500人,職工3700多人,擁有植膠、制膠、水泥、制瓷、修配、商業、醫療、文教、運輸、水果等十幾個生產行業和服務性行業。

在橡膠生產方面,已經引進5個橡膠品系,制膠業幾經改革,由六七十年代用柴烤膠改為煤烤膠,後又改為電烤膠。1984年以後,國家對企業的體制也由計劃經濟改為市場經濟,河口農場以橡膠產業為主,開始搞家庭農場,發展個私經濟。

1994年開始農場改革探索、發展,積累經濟的10年,實施家庭承包、作價轉讓等改革措施,由於受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和國際市場對天然橡膠銷售的影響,加上農場經濟底子薄,人多地少等諸多原因,造成經濟持續10年滑坡,歷經了最困難、最艱苦的10年。

2004年開始農場實行政企分開,職工實行家庭經營承包制,農場的橡膠主業、優良資產均劃撥到雲南天然橡膠產業股份公司,農場建立獨立的企業財務核算體系。

農場土地總面積是61628.55畝,其中耕地面積450畝,橡膠面積37697.25畝,水果面積1920畝。主產業是天然橡膠。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橡膠 圖片來源網絡)

壩灑農場

國營壩灑農場是河口縣境內四大農場之一,也是生產規模、人口數量、產量產值相對較大的一個橡膠農場。位於我國西南邊陲雲南省河口縣境內大圍山西南麓,紅河斷層河谷東側,東南起自南吉河,沿雞河公路至151~152公里之間的水溝止,全長38公里。紅河至大圍山餘脈山麓,即西南、東北方向的水平距離,最寬處七公里最窄處不到一公里,平均約為四公里,壩灑農場座落在這個東南一西北走向的夾長地帶之中,總面積137.2平方公里,20.43萬畝,實際生產用地不超過12萬畝。壩灑農場主要種植橡膠。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壩灑農場屬於熱帶北沿和南亞熱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壩灑農場背靠大圍山,與越南隔河相望。北與河口縣瑤山鄉交界,東與河口農場為鄰。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國營壩灑農場是河口縣境內四大農場之一,也是生產規模、人口數量、產量產值相對較大的一個橡膠農場現在的壩灑農場是1981年11月由原河口農場(總場)的三分場曼峨)、四分場(壩灑)、五分場(南屏)合併而成,它的前身最早是1956年2月18日成立的壩灑墾殖場和1957年11月成立的曼峨農場、1958年12月成立的南屏大隊(農場)。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壩灑農場 中學)

現在的壩灑農場,已經是一個擁有六萬多畝高產膠園、年產幹膠3400多噸、工農業總產值超過4000萬元的中型國有企業。五十年來,農場向國家上繳利稅總額一億二千七百萬元,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為開發邊疆、建設邊疆以及在屯墾戍邊和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戰鬥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促進河口地區的社會發展和民族經濟的繁榮,更是充分發揮了農場的積極作用。2004年,農場又在改革前進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企業內部的政企分開,把農場推向了又一個新的創業征程。農場不再承擔橡膠經營的職能以後,一個以省級口岸為依託、以農場場部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又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現在,壩灑集鎮的發展非常迅速,集鎮的格局已初具規模,一幢幢經濟實用、新穎別緻的商住綜合樓房,給壩灑帶來了春天的氣息,口岸建設完成以後的邊境貿易,將給壩灑創造無限的發展商機,年總產值4000萬元的非公經濟基礎,預示著壩灑的明天將更加美好。壩灑農場五十年的奮鬥,不僅是艱苦的,也是光榮的,農場的創業精神和改革的勇氣值得流傳於世。

螞蝗堡農場

螞蝗堡農場位於南溪河下游,地處北迴歸線。農場四周低山丘陵環抱,東部與越南民主共和國老街省勐康縣接界,西部與國營河口農場、壩灑農場接壤。北部與國營南溪農場、河口縣南溪鎮毗鄰,滇越鐵路和昆河公路穿場而過,距河口縣城12公里,場內外交通便利,地裡位置十分重要。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螞蝗堡大橋)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螞蝗堡街道)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穿過螞蝗堡的滇越鐵路)

螞蝗堡農場至今已有五十個春秋。五十年發展道路,書寫了農場一部五十年發展史。克服了建場初期艱辛;戰勝了瘟疫流行的惡劣環境;遭受了"文化大革命"10年的破壞;經受了對越自衛還擊戰爭的洗禮和災情俱多的襲擊;承受了市場衝擊造成經濟不景氣的考驗;成就了"不畏艱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農墾精神。五十年來,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在全場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變化尤為顯著,農場已建成以橡膠為主,經濟林和熱帶作物並存,農、工、商等綜合經營的商品基地。

南溪農場

國營南溪農場地處雲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南溪鎮境內。東與河口縣南溪鎮接壤,西與河口縣老範寨鄉半坡村相連,南與國營螞蝗堡農場毗鄰,北與河口縣橋頭鄉、馬關縣薄竹箐鄉岔河街相接,北偏東一帶的農場大南溪與越南交界。昆河(昆明至河口)公路、鐵路貫穿全場,距州府蒙自173公里,距離省府昆明442公里,距河口縣城20公里。國營南溪農場以當地地名命名。農場東西長11.3公里,寬11.1公里。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南溪農場原為南溪墾殖場,始建於1956年3月18日,1957年6月墾殖場更名為國營南溪農場,1974年11月又改名為河口農場七分場,1981年11月河口農場調整規模,將河口農場七、十、十一3個分場合併為國營南溪農場,隸屬於雲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紅河州農墾分局管理。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農場下屬小龍隊一角)

由於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南溪農場以發展種植天然橡膠為主,香蕉、菠蘿、肉桂、甜龍竹、麻竹、芒果等熱帶經濟作物為輔,土地總面積21.01萬畝。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雲南河口四大農場,在改革奮進中探索前進

(橡膠)

南溪農場屬國家級貧困農場,農場充分利用國家扶貧政策,對基層生產隊的道路、橋樑、飲水、公廁等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使職工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有了明顯的改善,成為了河口墾區各農場安居住房的樣榜示範點。

文字:網絡、河口史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