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金句原譯文、出處、講義,對人生幫助很大(第二講)

古代經典金句原譯文、出處、講義,對人生幫助很大(第二講)

所有非份之想,都是痛苦之源

6、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譯文:孝道,從侍奉父母開始,以侍奉國君為繼續,以忠孝兩全為修身處世的歸宿。

出處:《孝經》

講義:A、這句話是孔子對孝道的進一步闡述,孔子的思想是:孝道,最初是侍奉自己的父母,但這只是狹義的孝道,還要繼續擴大,將孝敬父母擴大到忠於國君。在古代,忠君與愛國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所以,孔子所說的忠於事君,按現代人的說法,就是忠於祖國,孝道的歸宿,或者說最高境界,就是孝父母、愛他人、忠於祖國。

B、過去和現在許多人把孝理解為僅僅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是不對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歷經磨難而不分裂,不斷層,這強大的凝聚力就是一個孝字。

7、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譯文:父母活著的時候,使他們生活安樂;父母死後,使他們的靈魂得到享祭,因此才能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所以,聖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

出處:《孝經》

講義: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教民行孝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古代封建王朝倡導“以孝治天下”,曾經出現輝煌時代,如漢武帝時代等等。這些優良傳統,在當今的代依然發揮著積極作用,千萬不可丟棄。

8、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

譯文:教人孝敬父母,所採用的辦法是孝敬天下人的父母。

出處:《孝經》

講義:只孝敬自己的父母不算孝,達到同時孝敬天下人的父母才算真孝。這就是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

9、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譯文:沒有哪一種禍患比不知足更大了,沒有哪一種兇險比貪得無厭更加厲害了。

出處:《道德經》

講義:俗話說“知足長樂”。“知足”,並不是不要奮鬥和進取,而是指“只取自己本份的東西,不要貪非份的東西。”那麼,什麼是本份的東西?就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所獲得的合法收入。什麼是非份的東西?如將別人的東西採取非法手段佔為己有,或者借親朋的錢,滿足自己消費的慾望等等,都是非份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會暗藏著兇險,會摧垮一個人甚至整個家庭。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譯文:災禍啊,幸福就倚靠在它的旁邊:幸福啊,災禍就伏藏在它的裡面。

出處:《道德經》

講義:老子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人間禍福,指出禍中有福,福中有禍,即所謂“因禍得福”、“壞事變成好事”、“矛盾可以互相轉化”等等,都是這個道理。也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當今的孩子總體來說生活都很幸福,這固然是好事,但缺少艱苦的生活鍛鍊,也是壞事。所以,老師要教育學生自覺地磨練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