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丐户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白船


在回答问题前,我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丐户”。这个词我想大多数朋友不清楚它的含义。说起这“丐户”一词,单从字眼上来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确实如此,这个词衍生于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将苏杭浙等南方地区的小生意人、小手艺人、戏子、接生婆、媒婆子、行丐等等,在户籍册中,这一类人被称之为“贱民”、“堕民”,也叫做“丐户”。自打有了这个名字,也一类人就成了封建社会中最受歧视的一种人,“丐户”的子女不得参加任何考试,更别想当什么秀才举人。

到了清朝,满人入关后,把人的等级分的就更严苛了,不但有堕民、丐户,还有九姓渔民、乐户、锅伙、疍民、细仆等等,凡是在户籍册中,带有这种字眼的,一概都是受歧视的。


到了雍正年间,“丐户”等“贱民”才被允许部分人可以改为“良民”。到了乾隆年间,经过陕西学政刘嶟上书,乾隆爷亲写圣旨,写明自乾隆朝起,“丐户”经过四世之后,可参加功名考试。看看,就算给你资格,但需经历四世才可以。

那么清代事情的“丐户”生活怎么样呢?实质跟大家想的可能不一样,虽然在名词上受歧视,但是这一类人生活的都不错。比靠天吃饭的庄稼人肯定在生活方面肯定要强些。而且不少人虽然带着“丐户”这类有损人格的名字,但是却过着富足的生活。这些人一般家中都多少有些生意,而且很多人都有手艺,所以吃喝方面不用愁。

虽然乾隆允许“丐户”等贱民经过四世之后,可以应试。他不知道,在民间很多有钱的“丐户”早就把自己的户籍册给改了,保不齐大臣之中就有“丐户”出身的。到了嘉庆年间,早就没人遵循这套缺德的分级制度,有钱的“丐户”把没钱的“良民”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有的是。到了光绪年间,开始出现卖官的事情,殊不知买官的大都是曾经“贱民”身份,谁让人家有钱呢。你爱新觉罗家族开始拿人家不当人看,如今人家有了钱,买你的官坐,你还巴不得人家来买。

这就是风水轮流转,朱元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他无论如何也猜不到,自己的后代崇祯,就是被自己定义为“贱民”的人逼的上了吊。爱新觉罗氏家族,入住中原后,也玩这一套,最后怎么样,跟明朝不还是一样。大狮送上俩字“活该!”


大狮


向敬之

丐户,是元灭宋之后的一种户政名称,初以俘虏及罪犯聚集于浙江绍兴等地

,称为怯邻户。明太祖朱元璋定制户籍,改为丐户。

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丐户》写道:“今绍兴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其妻入大家为栉工,及婚姻事执保监诸职,如吴所谓伴婆者……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自相配偶,不与良民通婚姻。即积镪巨富,禁不得纳赀为官吏。”

丐户主要以吹唱演戏、抬轿、接生、理发及小手艺、小商品等艰难度日。

在清朝,丐户与乐户、惰民、世仆、蜑户等,都属于贱民系列,不在社会底层的士、农、工、商四民之列。他们匍匐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世代相传,虽非奴隶却比官家奴役的命运更低贱吗,不能参加科考改变身份,不能与普通民众通婚,即便有钱也不能捐纳一个好身份。

雍正即位后,推行一系列制度改良,率先为陕西、山西等地乐户废除贱籍。这一点,雍正废除贱籍有功,同时也得感谢年羹尧之子年熙,出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却为北方的乐户伸张正义,请求最高领导人帮助解决了他们卑贱的身份问题。

而浙江境内丐户的贱籍废除,则是到了雍正八年五月,由江苏巡抚尹继善上疏,希望结合雍正元年处理浙江惰民的案例,解决“苏州府属之常熟、昭文二县,旧有丐户,不得列于四民。迩来化行俗美,深知愧耻,欲涤前污。请照乐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于编氓”(《清世宗实录》卷九十四)。

经户部复议呈上请示,雍正朱笔一挥,批准了尹继善的请求,但废除丐户贱籍并不彻底,直至乾隆三十六年才容许他们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到参加捐纳和科考的权利。


以礼观书


丐户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乞丐并不是一回事,乞丐是因为贫穷所导致的乞讨行为沦为的一种暂时性的身份,贫而不贱。丐户是清朝时期除了士农工商等“四民”之外的一种贱民户籍的称呼,始于我国南宋时期,与乐户、奴婢等都属于封建等级社会中的一种。不过这里的“贱”首先是因为这些人群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低下,之后才有了身份上的“良贱”之分,并不是他们思想品德上的低下。

乞丐尚且贫而不贱

关于丐户的起源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大都认为起源于宋代。有认为是来源于宋代赵氏子孙乞食所导致的,也有认为是陈友谅、张士诚的后代,还有学者认为是叛宋投金的焦光瓒的后裔。专门研究丐户的俞婉君则认为丐户最开始是那些从事巫术的人,宋代之后开始沦为贱民阶层。从这些说法来看,丐户身份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清朝的丐户存在的地域相对固定,主要在今天的江浙一带,又被称作江浙堕民。他们的身份是世袭的,且不得改变。从丐户的职业来看,男性丐户主要从事编制手工艺品、捕蛙等工作,而女性丐户主要从事婚礼的相关事宜,比如说媒、梳妆打扮新娘、主持婚礼等,又被称作喜娘。这些在今天看来不错的职业,在清朝却是被“良民”所不耻的。

吹鼓手也是丐户的职业之一

除了职业上所遭受的歧视之外,平民还通过官规俗约等形式来限制丐户后代的发展。“一禁入学读书,二禁进入仕途,三禁从事工商,四禁耕种田地,五禁与平民婚配,六禁高声说话,七禁昂首阔步,八禁聚众集议,九禁夜间喧哗,十禁成群结队。”从这十条禁令中可以看出,丐户竟然连走路姿势和说话声调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由此看来当时的社会对他们的鄙夷。

不但受到官府的压迫,还受到平民的歧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丐户受到社会这样不公的待遇,他们也曾经反抗过。但都是少数丐户的抗争,并没有波及到大多数丐户,雍正朝也对丐户这一身份进行过相应的调整,但是因为这一调整是出于增加税收和缓和阶级矛盾,再加上清朝法律中规定的禁止贱民进入良民的群体,所以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民国时期,丐户这一身份有了相应的改动,但是还是和平民阶层有一定的区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身份属性才得以彻底地去除。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马巧玲


参考文献:

逄秀霞:《明清丐户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洪正龙.清代贱民中的江浙堕民研究[D].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