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化稍營游擊區的建立和解放(三)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化稍營游擊區的建立和化稍營解放,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化稍營游擊區的建立和解放

1944年4月,中共十一地委決定,撤銷蔚涿宣工委及辦事處,成立中共蔚(縣)涿(鹿)宣(化)聯合縣委和縣政府,縣委書記楊奎(韓惠如)後為高毅民, 副書記汪峰,組織部長譚流(劉一鳴),宣傳部長王野舟,後為王碹,敵工部長孫良才(馮劍平),縣長李文傑。這時的蔚涿宣聯合縣轄10個區(包括新擴的3個區),已成為較鞏固的抗日根據地。

同時,為了開闢桑乾河以北地區,又成立了中共宣化工作委員會和行政辦事處,工委書記梁敏章,辦事處主任江濤。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化稍營游擊區的建立和解放

他們先到桑乾河邊的王家灣,找到區長楊潤甲,瞭解了河北的情況,然後設巧計攆走了河北岸大沙河偽據點頭目孫有智。此後便在北山支隊2隊的配合下躍過桑乾河,開闢了塔院、張家窪、柴家梁、柏樹子、趙家山一帶,建立了新的抗日遊擊區。

在擴大開闢的方針指導下,他們在桑乾河北砸大鄉、除特務、掃除日偽統治的基礎;宣傳抗日,動員群眾,廣泛建立抗日政權和抗日群眾組織。到10月份,宣化辦事處已新建了化稍營、大沙河和下坡3個區。化稍營區區委書記田則民、區長王文清。

12月,成立不久的十三地委(察南地委)根據上級指示與“察南十縣全歸我有”的方針,在東澗召集宣化工委、辦事處與蔚涿宣縣一些領導開會,決定宣化單獨建縣,任命梁敏章為縣委書記,潘桂山為組織部長。20日會議結束,梁敏章與其愛人宋春茹等回到住地石虎溝,準備通知各區開會,傳達地委決定。但因奸細告密,當晚被敵人包圍,突圍時,梁敏章與抗聯主任劉克、房東張明犧牲,宋春茹負傷。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化稍營游擊區的建立和解放

1945年2月,十三地委重建宣化縣委、縣政府。縣委書記劉一鳴,縣長張敬光,並將原蔚涿宣縣大隊的一個連抽出,組成宣化支隊,隊長趙光明,政委張志,共有100多人,再次進入桑乾河北。同時將蔚涿宣聯合縣改為蔚涿聯合縣,縣委書記冀克,副書記汪峰,組織部長汪峰(兼),宣傳部長王碹,縣長張獲,貿易局長康大英。大田窪、賈莊子一帶改屬蔚涿縣。宣化縣下轄10個區。化稍營為十二區,區委書記田則民、區長索振賢;西官莊為七區,區委書記王文清、區長段太清。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不久,我軍解放西合營,分區機關駐進錢家沙窪,化稍營日偽軍逃到宣化,我分區機關進駐化稍營。從此,化稍營一帶解放,回到了人民手中。(完)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張家口市志》《張家口地方史》《陽原縣誌》《陽原人民革命史回顧》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