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化稍营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

1944年4月,中共十一地委决定,撤销蔚涿宣工委及办事处,成立中共蔚(县)涿(鹿)宣(化)联合县委和县政府,县委书记杨奎(韩惠如)后为高毅民, 副书记汪峰,组织部长谭流(刘一鸣),宣传部长王野舟,后为王碹,敌工部长孙良才(冯剑平),县长李文杰。这时的蔚涿宣联合县辖10个区(包括新扩的3个区),已成为较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同时,为了开辟桑干河以北地区,又成立了中共宣化工作委员会和行政办事处,工委书记梁敏章,办事处主任江涛。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

他们先到桑干河边的王家湾,找到区长杨润甲,了解了河北的情况,然后设巧计撵走了河北岸大沙河伪据点头目孙有智。此后便在北山支队2队的配合下跃过桑干河,开辟了塔院、张家洼、柴家梁、柏树子、赵家山一带,建立了新的抗日游击区。

在扩大开辟的方针指导下,他们在桑干河北砸大乡、除特务、扫除日伪统治的基础;宣传抗日,动员群众,广泛建立抗日政权和抗日群众组织。到10月份,宣化办事处已新建了化稍营、大沙河和下坡3个区。化稍营区区委书记田则民、区长王文清。

12月,成立不久的十三地委(察南地委)根据上级指示与“察南十县全归我有”的方针,在东涧召集宣化工委、办事处与蔚涿宣县一些领导开会,决定宣化单独建县,任命梁敏章为县委书记,潘桂山为组织部长。20日会议结束,梁敏章与其爱人宋春茹等回到住地石虎沟,准备通知各区开会,传达地委决定。但因奸细告密,当晚被敌人包围,突围时,梁敏章与抗联主任刘克、房东张明牺牲,宋春茹负伤。

「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三)

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

1945年2月,十三地委重建宣化县委、县政府。县委书记刘一鸣,县长张敬光,并将原蔚涿宣县大队的一个连抽出,组成宣化支队,队长赵光明,政委张志,共有100多人,再次进入桑干河北。同时将蔚涿宣联合县改为蔚涿联合县,县委书记冀克,副书记汪峰,组织部长汪峰(兼),宣传部长王碹,县长张获,贸易局长康大英。大田洼、贾庄子一带改属蔚涿县。宣化县下辖10个区。化稍营为十二区,区委书记田则民、区长索振贤;西官庄为七区,区委书记王文清、区长段太清。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我军解放西合营,分区机关驻进钱家沙洼,化稍营日伪军逃到宣化,我分区机关进驻化稍营。从此,化稍营一带解放,回到了人民手中。(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阳原县志》《阳原人民革命史回顾》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