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关一扇门开一扇窗,这里才是归宿

这两天,整个车圈都被铃木从长安撤资这个消息炸开了花,舆论风暴也正一波接一波地侵蚀着这个和长安合作了长达25年之久的品牌。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铃木现在的心情,我觉得这个“生得伟大,死的遗憾”再贴切不过了。对于长安,铃木是“恨铁不成钢”。那么,曾经风靡车界的昌河铃木已不复存在,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铃木:关一扇门开一扇窗,这里才是归宿

从6月15日北汽昌河官方发出撤资公告,到6月19日铃木高管与长安谈判解散合资公司铃木事宜只间隔了4天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出铃木想要放弃并离开中国市场的决心,既然不能取得中国消费者欢心,那我走还不行吗?做不好的市场,不如撤走资源,另外开辟新航路。

铃木:关一扇门开一扇窗,这里才是归宿

别狭隘地认为铃木从长安撤资放弃中国市场就失败了,我们先来看几个数据,2016年铃木在全球的销量接近290万台,2017年全球销量为332万台,这个数据是长安销量的2倍还要多,远超国内任何一个自主品牌。那么,是什么让铃木在国内市场寸步难行呢?第一,我觉得国内的消费观念太畸形,“以大为美”的消费心理占据上风,这种心理成就了很多特供车,买菜车也要买个大的,管他什么配置。第二,铃木思维保守陈旧,发展观念与中国这种消费心理严重背道而驰,“小车模式”让铃木一步步举步维艰,固执的思想让铃木走到了今天。

铃木:关一扇门开一扇窗,这里才是归宿

铃木:关一扇门开一扇窗,这里才是归宿

下一步,或许印度将是铃木的归属,现在正处于“舆论施暴,风口浪尖”的铃木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不堪,虽然连续几年销量下滑,但是只占到全球总销量2%国内市场对于铃木来说是在浪费资源,在这种窘境下,撤资是为了迎合大环境。

铃木:关一扇门开一扇窗,这里才是归宿

近几年,铃木在印度欧美的销量在快速增长。2017年,印度更是为铃木创造了全球一半多的销量,接连在中国市场受挫的铃木在印度重新找到了希望,点燃了决心,下一步,铃木撤走国内市场后,也许将集中精力发展印度市场,毕竟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长远来看,消费能力也不差。古人云:“行则变,变则通”一点也不假,市场瞬息万变,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谁也逃不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