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現在好多大學生畢業後寧可自己去打拼卻不願去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

大漠孤鷹82745931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物質的逐漸富裕,人們安全感會慢慢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越來越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工作和生活。

1.體制內工作有穩定和安全感的優勢,所以以前大家喜歡一窩蜂往體制內鑽,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自己打拼也能收穫這些,因為大家生活富裕,沒有餓死人的事了。

2.體制內晉升是漏斗形,越往上空間越小,升職壓力大。反觀社會,無論是私企還是創業,都靠實力說話,機會多多,只要你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能在社會上迅速爬升,

3.體制內工作簡單重複的多,枯燥。之前網上有句調侃:“下午三點在喝茶的是什麼工作?公務員。”沒錯,體制內的工作大多枯燥乏味,雖然輕鬆,但一眼望得到頭,沒什麼挑戰性。現在人們崇尚挑戰和奮鬥,所以這種老幹部的工作生活很多人已經無法忍受。

4.體制內的工作氛圍和社會上的不一樣。受體制工作內容的影響,會進入體制內工作的人大多沉穩老實,安於現狀,相對刻板,那麼與這些人共事,辦公室的氛圍會相對沉悶,也沒什麼新鮮的事發生。然而在社會上打拼則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身邊的同事也是性格迥異,充滿衝勁和生命力,那麼在這種比較活躍的工作環境中上班會加速人的成長,也促人奮進。

5.自己打拼自由感很大,這是體制內無法獲得精神享受。體制內循規蹈矩,每件事都要經歷繁雜瑣碎的流程,還要處處受人管制,而自己打拼自由感很大,這也是很多脫離體制選擇打拼的原因之一。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因為他們還沒有認識到社會的殘酷,還沒有意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我覺得自身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所學的專業是建築設計類,雖然不感興趣,但是從大學老師那裡也瞭解到,這個行業還是很有“錢”景的,特別是進入建築設計院,一年收入在20萬左右,不過可能要累一些。


年輕的我,只看到了年薪20萬,根本沒把累放在眼裡,在我看來能有多累,不就是通個宵加個班唄,有錢賺就夠了。就這樣,儘管家裡百般勸我考公務員,都被我拒絕了。在當時的我看來,公務員無非就是有面子,但是面子不能當飯吃,工資低,活都活不起,我是有夢想的,我要在這個不屬於我的城市,奮鬥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畢了業,我去了一家建築設計院,滿懷夢想,感覺這就是我揚帆起航的地方。結果乾了不到一個月,我發現我的夢想之船,帆還沒升上去,就已被大風折斷。但是我又沒有辦法回到岸上修船,只能拼勁全力在水中推著我的破船前進,因為老闆拿著皮鞭在身後看著。即使生病,老闆也不會在意,他關心的只有你有沒有完成任務,什麼週末、晚上,在他眼裡,你就應該隨時待命。



工作了不到一個周,我累了,我敗了,如今我撞到了南牆後,我要選擇現實。所以我辭職了,我參加了公務員考試,雖然工資沒有那麼高,但最起碼週末能夠保證;雖然待遇沒有那麼好,但最起碼病了可以請假;雖然與理想越來越遠,但最起碼我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

這讓我想起來一句話“你不奮鬥一下,你都不知道社會有多殘酷”。的確如此,不撞到南牆,你都不知道南牆有多硬。我想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有如此心理,總想去奮鬥、去拼搏,但真的很難。也許在他們精疲力盡的時候,會回過頭來選擇公務員。


春風下的楊柳

這個問題很複雜,根據我們以往工作的經驗,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後大多不選擇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對公考和事業單位存在偏見

大學雖然被譽為“小社會”,但是它與真正的社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些同學在大學裡過得逍遙自在,就覺得自己走向社會也能混得不錯!

要知道,大學裡雖然有攀比有不良習氣,但是與魚龍混雜的社會相比,還是一塊淨土。在大學時代覺得自己混得不錯的,往往是一些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長期學習生活讓他們慢慢養成了一種標準化的世界觀,凡事喜歡較真,喜歡得理不讓人。他們相信通過出色的考試成績,他們能夠獲得一切他們想要的。

因此,這類同學往往容易看不起那些成績平平卻能夠通過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華獲得周圍人重視的人!尤其是那些成績一般口才出眾的同學,往往就會被看成是所謂的“大忽悠”或者“阿諛奉承”!

在他們的主觀意識裡,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可能更加看重口才和語言表達能力,自然也就覺得自己不適合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對自己盲目自信

由於我們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被家裡人圍著捧著,享受著呵護與掌聲,他們很難了解和體會創業工作的艱辛。

通過高考,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學校和專業,再聽上幾場大一時專業老師對本專業和行業的吹捧,就會覺得畢業就業都不是什麼難事兒,什麼年薪十萬不是夢啊!

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講,既然畢業後就可以獲得一份體面的而且收入不菲的工作,他們自然不會去考慮被譽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了。

萬萬沒想到,到了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學的很多東西其實在面試企業很難找到用武之地。

不是不想考,實在是覺得難度太大

除了我們以上說的兩種情況以外,也確實有一些同學是希望參加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的,只是經過和家人同學的幾輪斟酌考慮之後,最終放棄了。

家人和同學往往會以身邊的人為實例來說明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困難程度非常大,放下逐年攀升的報名人數和試卷難度不說,就算筆試過線了,面試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哈爾濱市職業培訓協會

以前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是令人豔羨的職業,只要奮鬥進去就是鐵飯碗,福利好待遇不差,所以家裡人前些年都是鼓勵孩子畢業就考公務員。



以前人們最看重的就是事業單位只要進去了就是終身職業,幸苦一陣子,幸福一輩子,熬鷹遛狗喝茶看片,生活不要太爽!但是取消編制之後,意味著這些崗位將和企業員工類似,幹得好續約,乾的不好滾蛋。事業編制少了這個閃光點之後也就對我們不再有吸引力了,畢竟民營企業外企的薪資水平更高,福利待遇也差不到哪去,既然這樣,還不如進私企好好打拼一番,搏一份前程。



雲上琅琅

先界定一下「打拼」的內涵

我覺得如果不是為了實現人生較為高遠的目標而全力奮鬥,就稱不上打拼。比如「創業」叫打拼,而去滿足當前的最低生活需要去幹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那叫「謀生」。

再分析一下「不願」的原因

不願是因情感上不喜歡而採取牴觸或反抗的行為。那麼為什麼情感上不喜歡呢?

1.有能力做成A,心裡卻喜歡B。這才是真的「不願」。能考上公務員或事業編,但心裡更向往創業,喜歡挑戰,對未知的風險充滿必勝的信念;能看到創業之路的前景,深知這條路將會帶來的巨大人生價值。

2.明知A很難辦到,索性去做B。這叫「非不願也實不能耳」。不是不願,而是知道考編之路難如上青天,眾人擠獨木橋的事,有那麼容易麼?

明知一件事沒什麼把握,不如去幹一件不知道能不能幹成的事,因為後者至少還有一半的機率啊。這樣,就算創業未果,面子上也能過得去。說白了,有點自欺欺人的意思。

什麼樣的大學生真不願?

1.對創業有過充分評估的。這種人如不是運氣太差,絕大多數都能創業有成,或至少走上自己喜歡並願意為之奮鬥不息的路。因為他們有頭腦,有準備,有預判,有前瞻。

2.對自己有謎一般自信的。這種人如不是運氣太好,絕大多數都會中途崩潰,或至少走在欲哭無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路上。因為他們盲目,自大,輕率,短視。

真不願的大學生究竟有多少?

沒有任何公開的數據表明,在畢業的大學生中有佔比多少的人在為自己打拼,所以題主所說「很多」其實並不客觀。

一是人數不能確知;二是意願不能確知;三是實情不能確知。這個問題提得有問題。


個人觀點,僅作討論。


劍客瓦礫

如果在10年前,可能很多人的夢想都是能去當個公務員,因為工作穩定、體面、吃公糧,不論是對外說還是找對象都是非常有面子的事了,還因為那時候沒有一個好的經濟環境,掙錢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公務員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但是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已經不是很多人的選擇了。


為什麼不想當公務員了?

  1. 社會環境開放,就業創業環境練好。現在社會的經濟環境是比較寬鬆的,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崗位很多,而且一些學生都會選擇去創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選擇自己一個喜歡和擅長的崗位何樂而不為呢?
  2. 工資並不算高。現在一般公務員的工資一月也就幾千元錢,並不算高。一般在外面好好就業的話,隨便就會有這麼多錢甚至更高。

  3. 升職難,體制管制嚴如果一個沒有背景的大學生考上了公務員,可能這一輩子在官場內他都很難得到很大的升職。而且現在國家對公務員管制比較嚴,壓力比較大。
  4. 崗位少,競爭大。現在基本一個崗位就會有幾百上千個大學生去競爭,所以很難能當上。所以很多大學生放棄了公務員這個職業。

  5. 觀念的開放,職業平等,公務員並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了。可能在以前如果考上了公務員,全家都會覺得是個非常光榮的事,而現在很少有人這樣認為了,在自己的崗位做出自己的成績就是最好的了。

所以大學生畢業後不論是做什麼的,不論是在什麼崗位,只要能做出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楊楊楊的

那麼多人之所以不願意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是因為他們沒有體會到社會的殘酷,亦或是他們知道自己根本就考不上。

我說一說自己的親身經歷:2016年畢業,先去省會城市進入一家中國五百強企業,月工資6000左右,包中餐,不包住宿,算了一下,一個月在哪裡住最簡陋的房子一個月房屋水電費1500左右,交通花費400,吃飯其他兩餐1000,雖然6000的工資,也沒有多少了,就辭職回老家。


回到老家以後,進入雲南白藥分部,月工資總額4000,額外每個月補貼500元學位津貼,一個月總計4500,不包吃包住,這裡房租每個月300左右,水電200,交通200,吃飯1500。

算下來依然沒有意思,就去考事業單位!

在149人的激烈競爭中。以第一名順利通過各種程序。然後上班了!

每個月扣除五險一金拿到手只有3200,但是包吃包住,出行開公車,每個月公積金1200不到點,發第十三個月工資,年終考核績效+目標績效四萬多元(當然要考核合格以後才發放,但是隻要工作努力,都是可以發放到手的)

在勞動強度遠遠沒有外面企業大的情況下,每個月的工資是在外面上班的兩倍。而且為國家做貢獻的直接度更大。


小虎找真相

因為期待自己會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現在的大學生都和老一輩的想法不太一樣,可能在大多數人看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工作體面,穩定,雖然工資不高,但福利待遇和養老都很好。可是年輕人卻看不上,很多都是這樣,我剛開始也是這樣,畢業一年才發現,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而我又比較嚮往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現在在準備考教師。



無論怎樣,都想嘗試一下,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自己打拼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權利,希望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不忘腳踏實地。


小小的太陽llll

很正常,持支持態度。

雖然每年考公務員的人很多,但是每年畢業的人數和每年考公的人數一對比,還是佔一小部分,雖然人數多,但是佔的比例相比就業卻差挺多,所以大部分都會選擇就業。

1:體制內收入低撐不起現實壓力

體制內收入普遍較低,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面臨諸多壓力,男生買房買車,女生打扮自己花銷都很大,加之現在畢業的學生都是年輕人,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質,消費方式和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這些都需要錢,體制內的收入比較低,撐不起大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好多剛考上的老師出去補課,帶家教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2:體制內束縛太多限制了自由

體制內的人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條條框框的多,說話要注意,做事要注意,管理規範特別多,各種教育對於更加自由生活的剛畢業大學生束縛太多,會導致一部分人的不喜歡。同時想著歪門邪道賺錢的,目前體制內監管越來越嚴格,基本也算高危了。

3:體制內上升空間限制因素很大

想要在體制內幹出一番成績,真的是特別難,首先你要有過人的本領,強大的背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這幾項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不可能,因此看不到希望,大家都不願意去。比如:有的科員當時大學生進去幹了15年了,崗位從來沒變過,看看年紀,還有希望嗎?體制外則沒有隻要你有本事,就有錢,來的很實在,而且有本事就能出成果,不會有很多很多因素,面對天地更廣闊。

4:體制內考試競爭壓力大

體制內目前想進去也不是很簡單,很多人不願意去花費這樣的精力。

總的來說體制內上升沒希望+賺不到錢+束縛太多+進去壓力大原因導致挺多不太願意去。


機械星期8

就業多元化。我是非常我是非常贊成大學生畢業,趁年輕的時候出去好好鍛鍊一下自己,鍛鍊自己的能力,學習一些新東西。

現在就業的多元化。大學生畢業生的選擇有很多種。不僅僅侷限於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相反,我覺得如果是大學生,一畢業就回來考個公務員,考個事業單位,然後一輩子在這種單位安逸的工作。他自己個人來說是不利於他的發展的。



記得有一位名人好像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國家的年輕人,畢業以後而不是都是隻想考公務員,那麼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才有救。”我也很贊成這句話。的確是的,當一個國家大學生畢業的時候,不是好好在外面好好的發展一下,是大家都趨之若鶩的來考公務員。這對一個國家的就業環境,以及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利的。

年輕人啦,大膽的出去闖一闖,失敗了又如何?還年輕,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有用之處。我自己有很多同學,讀書的時候讀書非常厲害,但大部分他們都進入體制內,然後每天過著,看似他們是過得很輕鬆,其實他們內心壓力也很大,而且內心也不開心的。

我應該是理解他們不開心的原因,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在體制內完全都是跟著領導走。哪怕你是打一個材料,做任何事情,去買個東西,你都需要聽領導的意思,完全沒有實現自己的價值。沒有自己的那種職業的快樂感。

當然了,話也不能說得太絕對,有心想從政為人民服務想法的人,那肯定是可以回來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國家服務單位還是需要人才。

也不是說你考考公務員的人就不是人才,如何定義人才,就是他能在這個崗位上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我覺得這才是一個人才。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