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說真假紫砂壺應該這麼看

宜興做紫砂壺的特別多,因為不同的作者具有不同的藝術理解和審美傾向,再加上技藝參差不齊,呈現出來的紫砂作品千姿百態,另外,有人是為了賣壺,有人是為了做壺,在不同的價值觀下,小小一把紫砂壺,就變得讓人捉摸不透。水是真的深,有人喜歡傳統壺,有人喜歡新奇的造型,有人喜歡光貨,有人喜歡花貨,這些個人趣味拋開不談,看一把紫砂壺的好壞,是有門道的。

顧景舟說真假紫砂壺應該這麼看

如果某個紫砂壺是文物,那麼決定它價值的一定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當然,珍罕性也是它經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從普通收藏者角度來看,鑑賞老壺,主要從泥料,造型,工藝水平、裝飾技巧和款識、藝術風格、以及是否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泡茶的實用性來衡量。

顧景舟說真假紫砂壺應該這麼看

因此平時要多去觀察博物館中珍藏的紫砂真品,系統鑽研紫砂的歷史文化、做到熟知古代名手名作的特點等等,條件不足的話,也可以通過閱讀權威的紫砂壺書籍來了解這些基礎知識。記住,不要輕易聽信賣壺的給你講的故事,這樣很容易被騙,最後的結果是收了一堆垃圾壺、假壺,蒙受巨大損失。

顧景舟說真假紫砂壺應該這麼看

顧景舟先生曾說起過如何辨真偽:“識別紫砂壺的真假,如鑑定書畫,首先提高理性認識,即培養自己的美學素養,以資提高審美觀感。其次是多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傑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格形制,技巧手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慣性,印章的規格特徵,把握關鍵性的依據,逐漸積累經驗,就不難識別真假了。

顧景舟說真假紫砂壺應該這麼看

在任何一種藝術領域,大家一定是有自己風格和風骨的,這在他的作品中是一以貫之的,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記住,作偽者成不了大師,也騙不到真人。亙古不變的道理。

顧景舟說真假紫砂壺應該這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