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大戰,南明大將李定國令眾多八旗高級將領命喪黃泉

李定國(1621—1662)明末清初陝西延安人,一說榆林人,字寧宇。

李定國智勇兼備文武雙全,每次臨陣必披堅執銳,逐北不置屢立戰功。二十一歲,帶二十六騎兵奇襲襄陽,擒明朝親藩襄王。明督師大學士楊嗣昌所儲軍資十餘萬,皆為農民軍所得。襄陽大捷是張獻忠起義軍開始走向勝利的轉折點。

衡州大戰,南明大將李定國令眾多八旗高級將領命喪黃泉

張獻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李定國以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 。這時李定國才二十四歲,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以寬容和仁慈而出名。

李定國的部隊不僅戰鬥力強,而且紀律嚴明。以寬慈著稱,(王夫之,《永曆實錄·卷14》:“長八尺,眉目修闊,軀幹洪偉,舉動有儀度”,在軍中“獨以寬慈著”。)攻破城池未嘗妄殺,遇士紳百姓必設法保全。明遺老李寄描述說:“定國兵律極嚴,駐師半載(指在長沙),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輸買。定國所將半為羅倮傜佬,雖其士官極難鈐束,何定國御之有法也。”

順治三年(1646),張獻忠死後,李定國與孫可望等率部聯明抗清。永曆六年(1652),進入廣西,攻克桂林,乘勝北上,連克永州、衡陽,聲震湖湘。

孔有德的敗亡,震動了清廷。雖然孔有德是因為犯了分兵的錯誤而敗亡的,但他畢竟是清朝的四大藩王(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吳三桂)之一,擁有赫赫戰功,威名卓著,竟然敗在了“流寇”的手下,這讓清朝覺得,很有必要派宗室親自出馬,即使是大名鼎鼎的勳貴派,也不如自家的宗親派可靠。於是,敬瑾親王愛新覺羅尼堪被派往湖南收拾殘局。尼堪是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的第三子,曾參加過攻打朝鮮、江南和進攻李自成、張獻忠、姜瓖的行動,經驗極其豐富,是穩定西南局勢的最好人選。於是,順治帝封尼堪為定遠大將軍,讓他率八旗精銳南下。除尼堪外,多羅貝勒巴思哈、屯齊,固山貝子扎喀納、穆爾祜,鎮國公漢岱,一等伯伊爾德等大批八旗精銳也陪同參戰。

衡州大戰,南明大將李定國令眾多八旗高級將領命喪黃泉

巴思哈是努爾哈赤的曾孫,父親是早逝的克勤郡王嶽託,從史料中無法看出他有什麼特別的本事;屯齊是努爾哈赤同母弟弟舒爾哈齊的孫子,曾參加過攻打錦州、松山、關中、江南和平定李自成起義的行動,稱得上經驗豐富,與尼堪也有一定默契,有這樣的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配合,就更加保險了;扎喀納也是努爾哈赤同母弟弟舒爾哈齊的孫子,早年曾入關破濟南和天津,並參加過錦州大戰,入關後又參加過遠征湖廣的行動;穆爾祜是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的孫子,其父杜度與尼堪是親兄弟關係,曾參加過攻打松山、蒙古蘇尼特部和攻打李自成、姜瓖的行動;漢岱是努爾哈赤異母弟弟穆爾哈齊的第五子,也參加過攻打松山、江南、福建及攻打李自成和陝西回民起義的行動。這些人都是宗室親貴中的精英,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

而非宗室的滿將伊爾德在清朝入關前曾參與過攻打錦州、寧遠、北京、大淩河的行動,入關後則參加過攻打江南、剿滅金聲桓和李成棟的行動;滿將佟圖賴則參加過對大淩河、錦州、松山、江南、湖廣的軍事行動。可以看出,清朝是精銳盡出,絲毫沒有大意。這個安排也在最後關頭拯救了清朝的南征部隊。而李定國卻並不清楚此次大戰中敵手的情況。

臨行前,順治帝對尼堪寄予厚望,除賜他御服、佩刀、鞍馬外,還在北京南苑親自為尼堪親自送行。其他的將領也一一賜予了御物。只是,順治帝和出征的將領都萬萬沒想到,這一次遠行,竟然成了尼堪的最後一戰。

李定國七月任命廣西巡撫徐天佑守衛桂林後,隨即北上攻取永州、祁陽等地。當時在長沙的沈永忠聽說後,於八月初六果斷棄城跑路,一直跑到嶽州。

八月十四日,馬寶率領廣西降軍抵達廣東陽山,紮了三個大營包圍陽山縣城,僅用了三天就收復了陽山。二十二日,他又聯合當地的土著,搞定了連州。

進入九月後,原南明軍永國公曹志建的餘部趁機起兵收復臨武。張光萃也在離辰州四十里遠的地方屯兵。不過,辰州守將徐勇得知後,不但不迴避,反而主動渡江出擊,還說:“成敗在此一舉,若有不測,就不要再過此江!”手下將士於是奮勇殺敵,大敗南明軍。徐勇本是明軍左良玉手下總兵,後降清。此人在鎮守黃州、長沙時,曾為清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去年四月馮雙禮攻打辰州時,由於徐勇部署嚴密,南明軍無機可乘,戰況陷入了膠著狀態,馮雙禮等人束手無策。可以說,此人很會打仗。

十月三十日,李定國統兵進入衡州。進入十一月後,南明軍的反攻力度就更大了。李定國派將軍高文貴進入江西,很快就打下了永新、安福、永寧、龍泉,併成功圍住了吉安。馬寶也收復了廣東北部的南雄、韶州、連平。李定國到達衡州後,不但派遣馬進忠、馮雙禮北取長沙,還讓張光萃出寧鄉向常德進擊,張勝率部攻下湘陰。馬進忠的前鋒還越過湖南嶽州,到達了湖北的嘉魚、咸寧,一路上所向披靡,形勢大好。

衡州大戰,南明大將李定國令眾多八旗高級將領命喪黃泉

明清衡州戰役圖之湖南戰場部分

就在這時,傳來了尼堪大軍南下的消息。當時,李定國大軍還在衡州休整,馬進忠和馮雙禮屯兵長沙,前鋒部隊已經攻佔嶽州。李定國知道南下清軍聲勢浩大,為了給遠道而來的清軍一個“驚喜”,他擺出了一副不經打的模樣,讓馬進忠和馮雙禮放棄長沙,誘使敵人渡過湘江,隨後,馬、馮二人悄悄埋伏在衡山西北的白果市。等清兵過衡山,李定國就從蒸水正面攻擊,馮、馬二將則從背後出擊,兩軍夾攻合殲尼堪。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中途出現了點意外。原來,馮雙禮接到孫可望的密令後私下退出伏擊,馬進忠不明所以,也跟著退出伏擊,但這麼重大的行動卻無人告知李定國。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的八旗大軍抵達湘潭,隨後在衡山縣擊敗了李定國的一千八百人前線部隊,接著於二十二日夜不顧疲勞抵達衡州,結果遇到了李定國的軍隊。李定國在蒸水率軍出擊,接著轉戰到城北香水庵、草橋,都沒能分出勝負,這種情況下,李定國採用了伏擊戰術。

衡州大戰,南明大將李定國令眾多八旗高級將領命喪黃泉

二十三日,雙方再戰,李定國佯裝敗退,尼堪“乘勝”追擊,追至蒸水南岸的演武坪,陷入另一支南明軍的埋伏。當時,伏擊的南明軍炮擊清軍精兵,引起清軍大亂,尼堪的部隊被截成三節。李定國指揮苗兵手持大刀專砍馬腿,讓清軍無力再戰。清軍準備退兵,卻被尼堪拒絕。他面有傲色地說:“我八旗大兵凡是臨陣禦敵的,都不會輕易言退。何況我身為宗室,不殺掉這群賊寇,我還有什麼面目回去見人?”正是這種狂妄自大的心態導致了尼堪之死。

尼堪認為憑著自己的勇猛,完全可以打破南明軍的伏擊包圍圈。誰知道,他的驍勇早就引起了南明軍的注意。他向前橫衝直撞時,南明軍就把他圍起來了,作戰中,尼堪的衛兵和主力被分隔,僅有二十多名騎兵護衛的尼堪在作戰中被南明將領馬寶斬殺。

衡州大戰,南明大將李定國令眾多八旗高級將領命喪黃泉

陣亡的正六品以上八旗將領,半數有爵位,絕大多數為滿洲八旗

愛新覺羅尼堪被馬寶斬首後,清軍失去主帥,八旗韭菜被大面積收割,正六品(含)以上將領僅陣亡的就有二十多名(見上表),正六品以下官兵斃傷的更是不計其數,屍橫遍野丟盔棄甲,哭喊震天大敗狂奔,屯齊等人逃往長沙。李定國繳獲了尼堪的鎧甲、繡旗,正準備乘勝追擊,卻發現馮雙禮、馬進忠未到,派人偵察才知道他們已經去了湘鄉。李定國知道光靠這點人孤軍作戰是無法擴大戰果的,只得收兵。若按戰前規劃,李定國正面拖住清軍主力,馬進忠、馮雙禮抄後的“鐵錘與鐵氈”戰術得到完全的實施,也許歷史就會被改寫了。不過當地人非常痛恨清軍,趁著清軍八旗新敗,對路過的八旗兵進行截殺,許多退入山區的南明軍將領和官紳也紛紛出山,打擊清軍,幫助南明軍。

衡州大捷滅八旗三品以上高級將領15名,其中滿八旗13名、蒙八旗2名,要知道從清軍入關到桂林戰役之前的八年,明、順、西三方一共才消滅含漢八旗在內的三品以上將領18名。此戰陣斬敬謹親王、定遠大將軍愛新覺羅尼堪,還打死了一等伯、梅勒章京程尼,連滿洲八旗頂尖的精銳部隊--擺牙喇軍的猛將:一等哈達哈番、鑲白旗護軍統領(正二品)喀爾塔喇也被擊斃。從尼堪本人,護軍統領、署護軍統領、三名護軍參領全被擊斃的情況來看,至少尼堪本人指揮的親軍應該是全滅了,也無怪乎此戰後不少從弘光初期都避世不出的明朝遺民們都覺得復國有望,孫可望殿前親軍都覺“北兵易與”。桂林、衡州兩次大捷,使得清廷朝野震動,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就顫慄不已,甚至還有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講和的打算。(《晉王李定國列傳》:”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

衡州大戰,南明大將李定國令眾多八旗高級將領命喪黃泉

評價:清朝官方:“自國家開創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 順治帝:“我朝用兵,從無此失。”

黃宗羲:“逮夫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