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序講,蓮醫群微課音頻整理

《黃帝內經》序講,蓮醫群微課音頻整理

整理: 秋心居士(註明:文稿內容未經講授者本人審核校對)

《黃帝內經》序講,蓮醫群微課音頻整理

現在大家可以到網上去搜,關於《黃帝內經》的文章和視頻,已經有很多很多了,其中也不乏名家的講解,我自己呢,還是中醫的初學者,那為什麼還要斗膽來講《黃帝內經》呢,因為我覺得我所講到的東西,可能有一些是在市面上的通俗解讀,較少能看到的,可以作為大家理解內經的補充和參考。

《黃帝內經》是一本什麼書?

但讀過《黃帝內經》的人都會有一個感覺,就是這本書呀,好像不僅僅是一本醫書,它不只是告訴你,什麼病該怎麼去治,而是包含了更為豐富的內容,從天地自然到社會人文方方面面,包羅萬象。而且這本書的可讀性很強,很多篇章啊,有很高的文學性。

那我們就可以問《黃帝內經》這本書啊,它到底是給誰寫的?是給誰看?那如果說它是給醫療工作者,給從業人員看的,它大可不必這樣去寫。有興趣的朋友呢,可以去看中國一下我國古代一本非常重要的醫學典籍,叫《傷寒雜病論》,東漢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那本書呢,就是一本典型的給醫療工作者看的書,一本工具書,大家可以看啊,沒有醫學知識的人,基本上是讀不下去的。

而《黃帝內經》則不然,大家讀《黃帝內經》,很多段落會讀的興致盎然,而且能從中得到體會,會有所受益,不僅僅是關於健康方面,關於怎麼養生的方面,還是啊,會讓我們對生命,對世界,對天地自然都有一個體認。

我在後面呢,會對《黃帝內經》的成書背景作一個介紹,在這裡呢,我可以提前先告訴大家,這本書在當時啊,他是給士人,給當時的文人,知識分子,給貴族們看的一本書。

與其說呀,這是一本醫書,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生命科學,關於生命哲學的書。

那或者我們說的更接地氣一點,《黃帝內經》這本書啊,是一本告訴我們如何能活得更好的書。

現在有很多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去讀上古的那些經典,我們會去讀四書五經,會讀《老子》、《莊子》。但是呢,讀《黃帝內經》的人很少,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心裡啊,還是認為它是一本中醫專業方面的書。好像呢,我作為一般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呢,想修身養性的人呢,好像還不必去涉獵這麼專業性強的書,實際上則不然,在我看來《黃帝內經》,恰恰應該和四書五經和老莊並列在一起去讀,去學習體會。

黃帝內經,是一本講授生命科學、生命哲學的書,是一本告訴我們如何能活得美好的書。

我們知道了《黃帝內經》是一本怎樣的書,接下來呢,我們需要知道《黃帝內經》這本書的成熟背景,這在我看來呢,對我們學習,對於我們理解《內經》,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恰恰在這一塊兒,市面上講解《黃帝內經》的文章或者視頻呢,講到的很少,所以在這裡呢,我就要多講一些。

《黃帝內經》是黃帝寫的嗎?

《黃帝內經》是以黃帝為名的,文中的黃帝啊,又是這本書的主角,那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本書是皇帝寫的,或者說是由黃帝當時的學生,或者他的部下來寫的呢?三皇五帝,是存在於中國歷史上的神話傳說和歷史之間的人物,黃帝確有其人,但《黃帝內經》這本書也不可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為什麼要以黃帝來命名?為什麼要以黃帝的口吻來展開這本書的內容呢?這首先呢,是中國古人的一種觀念,就是“尊古賤今”,就是越悠遠的東西越好,越古老的東西越可信,越高深。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皇帝而後能入說。”——《淮南子·修務訓》

也就是說呀,在中國古代那些學者啊,如果他寫了一本書,用的是自己的名字,自己開宗立派,可能很少會引起關注,很容易被邊緣化,而如果他假託上古聖人之口,說這是神農傳下來的,這是黃帝傳下來的,往往就能受到人們的追捧,這個點擊率呢,就會很高。

那託黃帝之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具體的歷史淵源。

田氏伐齊

在東周戰國時期,當時的齊國發生了一次政變,叫做“田氏伐齊”。齊國原來的國君為姜氏,姜氏的先祖呢,為上古的炎帝,而田氏呢,搞了政變之後,為了讓自己的奪權看起來合情合理,他就追溯自己的先祖為黃帝,我們知道黃帝大與炎帝,那我田氏伐姜是就變成了一件名正言順的事。

而田氏本人呢,非常的崇尚老子的道學,在他掌管齊國之後啊,就召集了當時的很多道家學者來到齊國的都城,作為他的參謀,同時呢,也著書立說,而聚集起來的這一批人呢,就成為了黃老學派。

黃老學派

黃老學派,顧名思義,就是黃帝和老子傳下來的思想,傳下來的學問。那麼我們知道這個老子呢,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也留下了他的著作,就是《道德經》,而黃帝呢,他就屬於傳說中的人物,他本人呢,也沒有留下文字性的記述,那怎麼能說是由黃帝傳承下來的思想呢?

實際上,在這裡黃帝呢,是一個象徵意義,在中國古人的觀念裡,他們心中所向往的理想社會,就是上古的三皇五帝時期,所以黃帝呢,代表了當時人的一種社會理想,具體來講,也就是黃老學派,這一家的社會理想。

三皇五帝那個時代的人呢,在中國古人看來,民風非常淳樸,人們都能追尋到天地自然之道,而這種社會,正是他們心中的理想社會,而這種理想呢,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表達的,所追求的,由此呢,黃帝和老子就走到了一起,所以就有了黃帝,最終形成了黃老學派。

《黃帝四經》(《黃老帛書》)

黃老學派著作的特點呢,就是託黃帝之名,那麼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黃帝內經》,根本上也就是屬於黃老學派的思想。

但《黃帝內經》的成書,卻並不在戰國的時候,那我們可以說,這本書最核心的一些思想觀念,在戰國的時候應該就已經出現了,反正本書的真正成型呢,是在後世,也就是在西漢時期。

我們知道,西漢初年因為之前秦朝的這個暴政,民不聊生,所以西漢的開國皇帝,就在治國上採納了“黃老之術”,講究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由此呢,也產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叫做“文景之治”。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他為了解決漢初諸侯王割據的問題,進行中央集權,但是中央集權,就需要另一套思想來為他做辯護,來為他做支持,採用的思想就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初 黃老之術治天下,無為而治

漢武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當時受到了皇族內部,貴族階層的激烈反對,其中,反對漢武帝的一個思想重鎮,就在我們今天的安徽中北部,也就是淮南地區。

當時在淮南地區,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諸侯王,就是淮南王劉安,這個人呢,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個名字,另外,這個人本身的才學非常的好,而這個人又禮賢下士,好招攬人才。

據說當時他門下的賓客有幾千人之眾,這些人呢,除了這個黃老學派的學者之外呢,還有陰陽家、名家、墨家、法家等等,當時諸子百家的這些能人志士,也包括一些儒家的學者,此外呢,還有一些所謂的方術之士,比如說,煉丹的等等,把這些能人異士都招攬到自己的身邊。

淮南王劉安,尚黃老道學。

這些門客和劉安啊,經常在一起互相探討,互相碰撞,最終他們就共同寫作了一本書,這本書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地位很高,叫《淮南子》。這本書,在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胡適先生有一個評價,他說道學及中國古代思想之大成,而《淮南子》集中國古代道學之大成。

劉安招攬當時全國各地諸子百家的這個學者,傳人,把他們聚集在一起著成了《淮南子》這本書,實際上就是將先秦的各門各家的學問呢,做了一次融合,而這一次融合,對中國後來的文化發展有很大的意義,包括對中醫,也包括對我們後來的道教的產生,都有很重大的意義。

我們再來說說劉安這個人,他一直就有謀朝篡位的野心,因為他的父親,也就是上一任的淮南王,又被定罪為謀反,其中可能有被誣陷的成分,結果被當時的漢文帝給廢除了,然後在押解遣返的過程中病死了,有一種說法說是被氣死了,這件事就成了劉安心裡的一個心結。

那麼他這個撰寫《淮南子》,在某一方面呢,他就有為這個謀反做準備的意圖,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呢,就是跟中央搞兩條路線,搞淮南模式,這本書是什麼時候寫成的呢?是在漢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在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武帝就已經有意識想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當時,受到了以呂后為首的這些舊貴族極力的阻撓。

而劉安在漢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就把《淮南子》這本書獻給了漢武帝,意圖就是:讓你看看我寫的這本書,你認真讀一讀,這個黃老之學確實是治國的良策,告訴他,你不應該採取儒家的思想來治國,你應該沿襲以前的治國之策。

結果幾年之後,劉安真的想造反的時候,卻被他門下的一些賓客,還有他的親孫子給告了密,劉安就畏罪自殺了,現在對這件事有另外一個說法,說劉安並沒有自殺,而是得道成仙了,我們聽過一個故事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的就是劉安,說當時漢武帝呢,誤會了劉安想要造反,結果他身邊的人就說呀,你看,你跟這個城市的緣分也算了了,你就飛昇吧,所以劉安就吃了他早已練好的仙丹,就羽化而登仙,他家裡的那些雞呀,狗呀,把煉丹時的邊角料啊,也都吃了,就一塊兒跟著都上了天。

大家都知道豆腐,我們現在吃的這個豆腐,就要感謝劉安了,因為豆腐就是劉安在煉丹的時候,不小心發明出來的。

我對劉安講了這麼多,其實是想通過劉安這個人,讓大家瞭解在《黃帝內經》成書的那個時期,中國文化的一些特點,當時的那些人他們想的是什麼,他們關心的是什麼,我們去看《黃帝內經》裡面,有治病的內容,有養生的內容,但其中也有一些更高層面的,我們所謂的修仙的這個體系的內容在裡面,這些在《黃帝內經》中都有體現,這實際上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的一個精神的面貌。

《淮南子》中的醫學理論與《黃帝內經》

基本上看過之後,大家就會有一個感覺,《淮南子》中的這些醫學理論與《黃帝內經》應該是同一幫人,或者說是同一個學派的人所寫的。那麼,相較於《淮南子》來說,《黃帝內經》中的論述,更為系統,更為完善,但是其中的一些核心的觀念、思想啊,在《淮南子》之中,我們都能夠看到。

我們前面講過《淮南子》這本書,當時是要進獻給漢武帝來看的,那自然也包括當時的上流階層,也包括漢武帝身邊的那些儒士、大學者,所以,如果說這本書裡的一些理論是有抄襲《黃帝內經》的成分,這就顯得很不合理了,因為劉安這個人自視甚高,而且他寫這本書呢,也有他的政治目的,所以他不會犯這樣的錯誤,那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什麼呢?就是:《黃帝內經》是成書於淮南子之後。

在劉安倒臺之後,他曾經聚集的那些賓客,那自然那就是樹倒猢猻散,各自去尋找出路了,那我們可以去推測一下,在這些人中,有一些通曉醫術的學者,可能就會聚集起來,抱成團,把他們在撰寫《淮南子》時期所寫的一些東西,進一步豐富,進一步發展,最後呢,就有了《黃帝內經》這本書。

西漢末年《七略》中最早見黃帝內經之名

《黃帝內經》這本書,這個名字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西漢末年,一本官方修訂的的書裡,就叫做《七略》,最早提到了《黃帝內經》這本書的名字,那也就意味著,在這之前這本書已經成型了。由此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黃帝內經》的成書,就是在劉安倒臺之後,到《七略》這本書頒佈之前,這中間的時段內。

劉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

《七略》(見《漢書·藝文志》)公元前6-5年

《黃帝內經》成書時間:公元前122年—公元前6年間

當然,那個時候的《黃帝內經》跟我們現在所讀到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在成書之後,又經過了歷代醫學家的增編、修訂、潤色、調整,一直到了唐朝之後,才基本定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黃帝內經》的樣子。

以上,就是《黃帝內經》大致的成書背景,那我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來講這個,我為什麼不直接開始跟大家講上古天真論呢?當我們瞭解了《內經》的成熟背景之後,我們對於中國古代經典,對於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會有真實的一個感受。

因為中國古人,尚古,託古,沒有“知識產權”的意識,誰寫點什麼東西呀,他不署自己的名字,他都要拖上古聖人之口,這就給後人一種感覺,感覺好像中國的文化,我們的文化就都是由上古時期的那幾個聖人恩賜給我們的,而我們後人呢,就只是去景仰,只是去靠近他們,去接近他們,而永遠無法超越他們。

如果我們的文化真的是這樣的話,在我看來,這可能是一種悲哀,這意味著我們的文化可能真的缺少了一種生命力,在我們今天來看,我們透過歷史的真相會發現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它是由歷代的賢達智者不斷的去豐富,去延伸的一個文化,在我們今天,我們就有更大的信心,去期待我們的文化在未來可以變得更好。

這是往大了說的,那我從小了說呢,實際上通過它的成書背景我們就知道,我們要想真正看懂《黃帝內經》,讀懂《黃帝內經》,我們需要把它放到一個更大的思想體系之內,如果我們單拿出這本書,其中的有些言語,我們可能不大好理解,總覺得說的跟天書一樣,但如果我們能夠把它跟中國古代的思想體系聯繫在一起,我們就能夠有一個比較切實的理解,很多的思想、觀點呢,我們就能把它給落地。

具體來說呀,我們要想真正的去學習《黃帝內經》,想要真正的去領會這本書,我們可以同時看一看相關的一些古代典籍,包括你《老子》、《莊子》、《黃帝四經》以及《中庸》等等。

《易傳》《老子》《莊子》《黃帝四經》《中庸》

這幾本書呀,《易傳》啊,包括其中的《易經》,是中國陰陽學的一個發端。我們讀了之後呢,才能夠真正對陰陽有一個把握,不管是《黃帝內經》還是古中醫學,都是以陰陽為本,如果我們理解不了陰陽,我們就不可能真正懂中醫。

而老子呢,他是《黃帝內經》中最根本的一些養生觀,一些價值觀的來源,《黃帝內經》在它的價值取向上,是直接繼承了老子《道德經》的精神。《莊子》作為《老子》的發展,把老子的這種無為的進一步發楊為一種人生的意境。我們都聽過的《逍遙遊》,這樣的一種人生的美學,這樣的一種境界,在《黃帝內經》中同樣有著體現。

我們前面講過,《黃帝內經》是黃老學派的思想成果,而《黃帝四經》呢,就是黃老學派的代表作,那我們通過《黃帝四經》,就能夠對這些學派的思想有一個更直接的體會,這對於我們理解《黃帝內經》啊,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庸》呢,它是屬於儒家的思想,《黃帝內經》雖然是以黃老道學為本,但其中也表現了很多的儒家的思想成分在其中,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中庸》裡的“致中和”的思想,在《黃帝內經》的養生觀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講到這裡呀,關於《黃帝內經》的一些背景資料就基本介紹完了,我認為對於大家理解《黃帝內經》有比較重要的意義的。

《黃帝內經》,“黃帝”兩個字呢,我們之前講了很多很多,下面再簡單的講一下為什麼要把它稱為“內經”?在中國古代的著述裡面,有這樣的一個習慣,經分“內經”和“外經”,這個“內經”,我們通俗來講,就是指的大道,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稱為“外經”,就是一些具體的技術、一些實踐的方法。

內,理念,基礎;外,技術,方法

實際上就意味著,在《黃帝內經》之外還有《黃帝外經》,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中國古代的典籍記載裡面確實有,是存在的,只不過今天呢,失傳了。在中國古代呢,其實早期有三家學派:黃老學派、扁鵲學派和白氏學派,這三家都有內經和外經,但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傳下來的,就只有《黃帝內經》這一本了。

《黃帝內經》《黃帝外經》

《扁鵲內經》《扁鵲外經》

《白氏內經》《白氏外經》

素問之義

《黃帝內經》分為兩部:“素問”和“靈樞”,我們接下來所要講的“上古天真論”就是屬於“素問”部,那麼“素問”二字是什麼意思呢?可以作兩解,一解為:素,是評述,平時的意思,“素問”就是評述問答之義。另一個解為:素,是本的意思,根本的意思,“素問”就是追本溯源,刨根問底之義。

平素問答,追本溯源

這兩層意思合在一起呀,就能很好的去概括《黃帝內經》這本書了,《黃帝內經》這本書是以黃帝和其他人講學問答的方式來展開的,就是平素問答之意,而他們問答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要探尋生命之本,探尋健康之本,這就是追本溯源。


“三一養生”於近日推出了中醫體質測評問卷,以大數據的方式,瞭解當代中國人的體質現狀。統計分析表明,現代人的體質狀況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