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止到2017年6月底,中國已經有超過1.2億股民,也就是說差不多每10個人就有1個股民。當你在餐館吃飯或者地鐵站、公交站等車時,你可能會聽到身邊的人談論股票或者看炒股軟件,甚至小區的大爺大媽也常會湊在一起交流炒股心得。那麼,所有人真的適合炒股嗎?

首先我們來聊下股票是什麼。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隻股票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

股市是股票市場的簡稱,本質是上市企業為了融資和分散風險。其實,股票市場是一個財富再分配的市場,並不直接產生財富。你贏的錢是別人輸的錢,股市屬於“零和遊戲”。一般來說,10個人炒股7個虧2個平1個賺。

假如有一隻股票,它背後是一家業績穩定增長的企業,陸續買入這隻股票的人都選擇不賣,等待該企業賺錢後分紅,那麼該股票基本沒有成交量,股價就會直線上漲。事實上,這是理想狀態,由於企業業績變動、信息掌握程度不同甚至人的情緒變化,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股價變動。

當股價超過了其內在價值,就會出現泡沫;當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就出現機會,因為它最終會漲回到其內在價值。

曾在很多投資研討會上向聽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誰曾在市場中賠錢?”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會把手舉起來。然後我會接著問:“你們之中又有多少人把錢賺回來了——在市場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把手放下。

職業年金入市獲得實質性進展、養老金跑步入市、外資持股突破萬億以及國家隊持股市值創出歷史新高等現象,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中國股市的機構化程度在加速推進,而隨著機構投資者比例的提升,中國股市也逐漸步入到“機構化時代”之中。

中國股市逐漸步入“機構化時代”這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談及有利之處,莫過於提升股市穩定性,降低股票市場的波動風險,從一定程度上降低股市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但,談及弊端之處,則在於機構化時代下,以往市場的遊戲規則以及應對策略也將會逐漸改變,而對於投資者過去的投資理念或許也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重新適應。

不過,從本質上分析,股市“機構化時代”到來的同時,往往意味著股市“去散戶化”的步伐也在驟然提速。言下之意,即在越來越多實力大資金大機構的加速入場之際,與普通散戶進行比拼的競爭對手也逐漸增多。與此同時,對於這些競爭對手,還是具備了信息優勢、資金優勢乃至成本優勢等特徵,而且還會擁有更為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智慧過人的團隊實力,這也是普通散戶乃至牛散大戶無法媲美的。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養老金

進入2018年,對於A股市場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事件,莫過於2018年6月,A股將會正式納入至MSCI之中,且根據安排,2018年6月1日將會按照2.5%的納入比例將A股正式納入至MSCI新興指數之中,而到了今年9月份,更會把這一比例調升至5%。由此可見,隨著A股加快走出國際大舞臺,實際上也意味著中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隊伍有望持續擴大,而中國股市的“機構化時代”也有望得到實質性的確立。

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上分析,雖然中國股市機構投資者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但中國股市仍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機構化時代,而距離這一個目標仍有一定的距離。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股市散戶化程度依舊佔據主導地位,而在機構化比例逐漸提升的當下,部分機構投資者的投機性更甚於普通散戶,由此也與真正意義的機構化時代存在一定的差別。

近年來,在機構化時代逐漸形成的過程中,二級市場上也逐漸體現出機構化時代的一些重要特徵。其中,如大資金大機構強化了抱團取暖、機構扎堆的現象;又如以往大起大落的股市行情,也逐漸變成了波動率驟降的市場;此外還存在散戶賺錢難度驟增,散戶銷戶離場意願增強等現象。對於這系列現象,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機構化程度提升,股市“去散戶化”步伐加快的真實寫照。

那麼,在中國股市“機構化時代”下,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新股

其中,對於不少散戶而言,緊跟大資金大機構的投資步伐,與它們一起抱團取暖,或許還是一種較為穩健的保護自我方式。在實際操作中,一方面需要緊盯滬港通、深港通等渠道外資資金的真實去向;另一方面則需要關注到機構資金籌碼低位鎖定的股票狀況,而在機構化時代下,對於機構抱團取暖的上市公司,也有望延續“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

再者,通過一些實力較強的基金產品,來降低自身的持股風險。在此期間,如指數型基金、ETF基金等,都可以在市場指數表現失真的狀態下,實現同步市值波動的預期,這一投資策略更適合於穩健型,且對個股把握並不成熟的投資者。

此外,即對於一些嗅覺敏感,具有自己一套投資策略的資深投資者而言,依舊保持自己獨立的判斷,或反覆把握自己熟悉的股票,這或許也是一種應對機構化時代的投資策略。

然而,在中國股市步入“機構化時代”下,其最終結果還是為股市帶來了更多具有競爭優勢的實力資金。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缺乏了獨立判斷力,或不與實力資金抱團取暖等,那麼投資者持續跑輸市場同期表現,也將會是大概率的事情,而這也將會進一步強化股市“七虧二平一贏”的局面。

波浪操作總述:

一、賺錢能力-你有賺錢能力一切都有

衡量一個炒股水平唯一標準是操盤的買賣點之後賺錢能力,不是在群裡宣耀能力,也不是一個預測能力,更不是名BLOg漲跌解盤能力,實實在在的買賣後的賺到真金白銀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虛偽面子名譽一切都是沒用,你有賺錢能力一切都有,把交割單一放,全都有了!底背離就買,頂背離走出,大膽而心細的踏著節奏去跳舞,如果別人說如何如何,請把買賣交割單拿出來就行~其他不用問!VIP圈子只不過市場上的寄生蟲,真正的獵手只會觀察、操作,用嘴是打不了豺狼的。

二 :選股

精心通過資金與成交量 K線 結構籌碼均線,MACD 不同級別日 60 30T 大體判斷進行系統性選股,注意板塊輪動與波浪的關係~指那兒,那兒漲,還有什麼不能的。

三、心態

1. 一定不要追高買股票,一定要有這樣的心態,它愛長多少是多少,權當這股票不存在。

2. 股票只有兩種,買點上的股票都是好股票,否則就是垃圾股票;大級別買點的就是最好的績優股,耐心等待股票成為真正的績優股,這才是真正的心態。

3.本ID反覆強調過,心態最重要。很多人明明知道不是買點,就是手癢忍不住,這就是心態問題,不解決這個,任何理論都沒用。

4.心態要穩,對股票、點位都不要有感情,只看市場的信號。應該對買賣點有感情。技術好,如果資金又不大,例如可以按30分鐘操作,那什麼時間都不存在晚的問題。

5.失誤的原因永遠與市場無關,找原因,只能找自己的原因,任何一次失誤都要馬上總結。

6.沒有技術保證的心態是傻子心態,傻子心態最好,見什麼都沒反應。智慧指引下的洞察才是心態好的唯一保證。

7.為什麼不能把自己變成狼,這和資金大小無關。只要你能買點買、賣點賣,就是最兇猛的狼。

8.操作,一定要冷靜,有錢,什麼都有,還怕沒有好股票?

9、客觀分析不主觀臆斷依據波浪分析模型,結合成交量 MACD背離,盤口、主力資金,均線K線,結合波浪規律預測加確認!底頂必背離,成交量必W形與倒M形!

10、低吸高拋,從客觀市場發現機會與風險、無欲則剛,沒有妄想就沒有貪婪與恐懼,短線做的是振幅,中線做是趨勢線,不斷盈利做是節奏順暢!

波段鐵律

做好中線波段,就需要運用到均線中的24日均線和72日均線,還要進行底部籌碼的判斷,均線在籌碼結合的情況下上拐,那是越早越好,當然一般來說投資者要過濾掉無籌碼上金叉趨勢,具體大家可以參考下圖來記憶。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當然做中線,首先就要通過基本面分析方法來選擇個股,但是一般情況下基本面上很難確定股票上漲的時間,所以我們就需要結合相應的技術分析來進行判斷,而本文基本上是運用三條均線,那就是5日、24日與72日。接下來我們看銀鴿投資的走勢圖。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這是筆者曾經所操作的一隻個股,當時獲利70%,其實如果結合上面的圖形來分析的話,我們可以得到的最愛漲幅是87%,除去前後的那也可以獲得50%以上的盈利。那使用這總方法,也是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的,接下來為大傢俱體說明:

條件①:均線上一定要是24日線大於72日線,出現黃金坑,這個條件很重要;

條件②:判斷指標一定有底部籌碼提示;

條件③:趨勢線與股價線同時變黃,一直持股到頂的提示出局。

一般來說在使用這個中線波段鐵律的時候,如果均線出現死叉或者海豚嘴死叉的股票一定要過濾吊,因為這樣的股票是不符合該走勢的,均線保持距離越小,平行的股票才是標準符合的,一旦找到買入之後,便可以睡大覺了,利潤就會滾動的翻倍。

中線波段鐵律的內容就講到這裡,再提示一點:這個方法的難點就是止損,每隻股票的漲幅都是有效的,所以止損是關鍵的。

有了以上中線波段的操作鐵律,擒莊使者在給大家一套好用的中線短線波段指標,指標操作方法如下:

1、主圖有主力及資金趨勢,有買賣點、有操盤線。副圖有趨勢和主力量能。

2、主圖趨勢判斷:藍色是下行趨勢,不要關心一兩天的漲跌,不要參與。主圖紅色操盤線在黃色線以下說明股票是弱勢,也不要參與。

3、主圖紅色上升趨勢,同時紅色線站到黃色線上說明股票進入強勢,如果副圖也是上升趨勢就可介入。主圖K線一直站在紅色線上,沒有跌破紅色是強勢股票,要拿好,可獲得中線較好利潤。

4、短線利潤:如果利潤不是很多,副圖出現賣出信號,從謹慎角度出發可賣出,獲得短線利潤。

5、如果操作水平高可謀求高階段中線利潤:如果利潤已經有一定幅度,可看K線是否確認跌破紅線,如果跌不破紅線,只是主力上升過程中洗盤可繼續拿住,獲得中線較好利潤。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散戶如何在股市裡賺錢?

1、止盈止損不可取

如果我們把股市當成是一個負和遊戲,那麼我們必然會按照賭博的方法去執行,通過短期內賺取差價來獲利,這時候必然會用到止盈止損的策略來獲得利益的最大化。

可是在一個負和遊戲裡想成為那10%盈利的人談何容易,由於股價的不可預測性,即使採用止盈止損策略也不過是讓你虧的更慢而已。

巴菲特曾說:我從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日就賺錢,我買入股票時,總是會先假設明天交易所就會關門,5年之後才又重新打開,恢復交易。

2、價值投資是王道

這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到,股市除了短期負和的特性外,還有一個長期慢盈的特性。上市公司一般代表了一個國家最先進的一批企業,他們長期的盈利速度肯定會大於一個國家的GDP增速的,因為GDP增速基本上代表了所有企業的一個平均增長水平。

那麼我們投資這些企業的長期收益肯定也會大於國家的GDP增速,目前我國的GDP增速控制在7%左右,按照《指數基金投資指南》的預測,未來10年平均成長率可以達到8%-10%。

所以只要我們國家在高速發展,我們的價值投資就能有出路。

3、如何達到戴維斯雙擊?

要想獲得最大化的利益,除了享受國家發展,企業增值帶來的盈利之外,再遇上一個好的行情,獲取估值差帶來的收益更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情。

這就要求我們在買入標的時選擇在低估的時機進入,然後選擇在高估的時機賣出。

現在炒股的人太多了,半年前還完全不是這個光景。儘管股市大跌了一把,人們的熱情仍舊不減,在公司幾乎隨時能都聽到有人在討論股票的事情,於是不禁想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股票這個東西,原本是為了衡量股東的權益而出現的東西。你開一家工廠,或是開一家公司,是因為你覺得你做這個能賺到錢,有發展前途。而你持有的股票數量,就代表了你的權益,就是用來決定公司在決策時你有多大的發言權,公司的盈利中你能分得多少,公司清算的時候你能分得多少。大家最初都是覺得開公司能賺錢才去做的,而不是想著公司做大以後賣掉自己手中的股權來套現。

雖說現在互聯網這麼火,很多公司別說盈利了,不拿著融資來的錢燒錢砸市場就不錯了。但是互聯網這麼火,那些創業公司之中,真正能做大,能生存三年以上的公司又有幾個呢?對於多數公司而言最好的結果就是被收購了,但是被收購的前提也是收購方覺得這筆交易對自己的發展有利,有遠期的盈利前景,說白了有錢賺才會收購。說到底,不管是收購還是融資,都是衝著盈利預期去的。人們自然也是覺得開公司能賺錢才去做。

但是到了股票市場卻變了。你買了股票,作為股東就享有分紅權,公司賺的錢理應有你一份。但是在A股盈利的公司有多少呢?就算盈利,又有多少公司會分紅呢?創始人開這家公司是覺得公司能給自己賺到錢。而你呢?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卻拿不到你應當分得的那份,享受不到你應有的權利。大股東們可以坐在公司的錢買的車裡,讓公司僱的司機給自己開車。而散戶呢?沒有分紅,沒有回購,什麼都沒有。對於散戶而言股票就是一張紙而已。

大家買股票能賺錢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股票漲價賣掉。誠然股票漲價賣掉也是能掙到錢的,可是本來股票市場就是一個準負和市場,因為券商要收佣金;投資股票本身也是一種不確定性很大而且極具風險的道路。想靠股票漲價來賺錢,別說賺錢了,不賠就不錯了。但是最近瘋狂的股市說明什麼?說明人們偏偏卻不相信分紅,而是愛賭博!

你也許會說:“雖然散戶持股比例太小,沒有發言權,對散戶而言股票基本等同於紙,但是對於機構和大投資者就不一樣了。對於散戶沒什麼價值的股票,可能對於實力強大的投資機構而言就有價值了。”

確實,前段時間大受關注的“門口的野蠻人”就是個例子。對於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保險等資金雄厚的巨頭通過二級市場大量買入股票,舉牌甚至多次舉牌,逐漸得到公司董事會內的發言權,甚至最終趕走原來的領導層,“佔領”整個公司。

對於資金雄厚的投資方而言,他們可以買入足夠多的股票來獲得一定的發言權,甚至能控制公司,而不僅僅是享有分紅權。股票對於他們而言的價值和股票對於散戶而言的價值是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股價太低,這些大鱷們就有可能看好現在的估值,從而買入這支股票,這支股的股價就能得到維護而不會跌太慘。

對於散戶沒什麼價值的股票,可能對於實力強大的投資機構而言就有價值了。話是沒錯。但是,我們回過來看看中國的股票是怎麼樣的。中國股市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是跌入3000點之下?是機構市,還是操縱市?

2015年上半年是牛市,毫無疑問。但現在是什麼市?大多數都迷茫了。因為2015年下半年開啟的暴跌宣告熊市的到來。那是否意味著熊市來臨了呢?沒人確定。因為啊,許多專家,包括李大霄之類的,整天在說牛市又來了,整的小散戶一愣一愣的。還有的人則是專門唱空,整天熊市不離口。到底該聽誰的呢?

照我說,小散戶要想不虧錢,得有自己的判斷吶!怎麼判斷呢?最簡單的還是市盈率這個指標!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上圖是A股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歷年來市盈率走勢圖。可以發現,2007年,2009年,2015年都是一個市盈率的頂峰。

2007年上證最高市盈率都有70倍了,太瘋狂了。

2009年上證最高市盈率30倍,也是非常高的一個估值了。

2015年上證市盈率最高22倍左右,處於合理水平的偏高水平,但深成指市盈率高達62倍,比2009年的水平還高。2009年之後,A股經歷了6年大熊市,這次,會有多久的調整?

這就是股市最本質的運行規律,很難偏離。一旦偏離,後續的調整時間也會很久。

現在A股市盈率,上證是16.6倍,還算合理。深成指是44倍,明顯還是很高的,2012年最低時不到20倍的市盈率,才造就了大底和後面的大牛市。

所以,通過簡單的市盈率分析,我們可以基本判斷,中小板創業板大概率未來幾年很難有牛市了,必須要經歷估值的調整。而如今IPO速度加快,監管不斷加碼,正是對中小創擠泡沫的動作。不要以為只有樓市在擠泡沫,中小創同樣如此。

對於目前的市場,我們究竟該如何投資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判斷中小創不是太靠譜,因為估值太高了,而近期銀行股中字頭的不斷活躍,似乎又在告訴你市場的真諦。到底該不該跟著市場走呢,還是堅持自己的以往觀點,其實真的不用太過於糾結,關鍵是認清楚自己。


中國股市到底經歷什麼?

1990年~1996年:散戶江湖時代

一說起上世紀90年代初的股市,很多人可能會想起1994年那部電影《股瘋》——上海街頭,洶湧的人流提著板凳去排隊等待第二天證券營業部開門,開門的一剎那,因為擁擠,很多張臉被擠貼到玻璃上而變形……

在上世紀90年代上半期,股市的投資主體主要為中小股民。有調查顯示,25歲到55歲的適業人群構成了個人投資者的主體;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

“楊百萬”是這批投資者中成功的典型代表,他憑藉著對政策的敏感、善於利用不對稱的市場信息,能吃苦耐勞,從而在當年國庫券倒賣風潮中發家。1990年,“楊百萬”在別人還對國庫券大感興趣的情況下轉戰股市。1990年12月19日,他購買的500股電真空股票,成為交易所的第一筆交易。

1996年~2002年:機構坐莊投機時代

在“327國債期貨事件”後,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大量資金流向股市,直接導致了1996年大牛市的出現。

可以說,1996年到2002年是中國證券市場上最為沸騰的歲月,與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股市相比並不遜色,內幕交易、莊股文化盛行。這段時期內,“垃圾股”得到了極大的追捧,ST股票甚囂塵上。這段時期也是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諸多形形色色的資本系最為活躍的年代。

2002年~2007年:內外資機構群雄爭霸時代

這一階段,可謂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群雄爭霸的年代,QFII、險資、社保基金、陽光私募、“漲停板敢死隊”紛紛崛起。

我國在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加入WTO後,證券業開始進入對外開放全新階段。2002年7月,中國證券市場引入了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作為先進投資理念的導入者,QFII在A股多次扮演跑在市場曲線前面的角色。讓市場稱奇的是QFII屢屢精準的抄底技術。

2003年1月,新修訂的《保險法》開始實施,國內保險資金運用開始進入快車道,保險公司購買證券投資基金佔保險公司總資產比重由10%上升到15%。2004年10月24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批准保險資金可以直接進入股市。


散戶虧損在交易過程中,而非持有過程中

中國股市引來一片罵聲,背後必有大陰謀?

A股市公平嗎?

股市對每個人是公平的。

買賣自由:在任意交易時間、以任何價格掛單。

漲跌隨機:對散戶來說,大盤徘徊震盪,沒有額外的信息,對我們來說漲跌的概率都是一樣的(外界沒有任何外界風吹草動,漲跌的概率各50%,幅度也是隨機的)。

信息=金錢

一些人,能夠提前獲得公司經營狀況、重組收購、配股分紅等可以對股價產生確定性影響的信息,他就可以進行無風險的獲利交易。這些人一定是賺錢的,對整個交易系統,盈利+虧損 = 0,有另一部分人虧錢了。

怎麼虧的錢

上面已經說過,既然每隻股票走勢是隨機的,漲跌的概率相等,散戶虧在哪裡呢?

先思考一個問題:有人只在開盤前以昨日收盤價掛單買賣,合理嗎?

稍稍思考一下就能有答案:他長期這麼幹一定會虧錢,股票經過一夜的信息發酵,價格會有跳變。以昨日收盤價掛單,漲了的的股票,掛買單會買不到,掛賣單會賣虧了。而跌了的股票掛買單會買虧了,掛賣單賣不掉。所以這麼交易,在買賣的過程中就已經損失了一部分價值。

人都沒那麼傻,散戶不這麼幹,以實時價進行交易,為何也會虧錢呢?

假設一隻股票經營超過預期的消息被某個機構提前知道,股票真實價值高於目前價格,機構打算在消息正式披露之前慢慢吸籌。散戶在買這隻股票時不如機構堅定,有的買家沒買上,機構吸取了這些買家的利益。有的幸運兒買上了,但是價格會比原本買入成本高(被機構緩慢拉昇了)。這部分利益被相應賣家吸收(賣家是虧得少一點),倒和機構無關。原本掛單價格賣不掉這隻股票的賣家,由於機構拉昇賣掉了。

相對應的,一隻股票經營低於預期的消息被機構提前知道,股票真實價值低於目前價格,剛好機構持有此股票,原本散戶能夠賣出的股票,會因為機構偷偷出貨賣不出去了,機構佔有了這部分賣家的利益。有的堅定的賣家賣得更便宜了(被機構緩慢砸盤了),這部分利益被相應買家吸收了(買家買得便宜一些)。原本掛單價格買不到這隻股票的,由於機構出貨價格下跌輕鬆買到了。

從上可以看到,掛單的股票,如果剛好處於公司內部消息發酵的過程中,能操作成功的,一定虧損了(買貴了或者賣便宜了)。

結論:特別是面對機構獲取內部消息後偷偷吸籌或者出貨的過程中,以實時價買賣股票是相對穩妥的方式。起碼保證大部分利益不被侵佔。

簡單地說,買潛在的好股票時,機構在和你競爭,導致你沒買到,血虧(機構賺了),或者你買得貴了一些,小虧(相應賣家賺了)。

賣潛在的爛股票時,機構在和你競爭,導致你沒賣掉,血虧(機構賺了),或者你賣得便宜了一些,小虧(相應買家賺了)。

散戶虧損在交易過程中,而非持有的過程中

信息不對等的交易系統中,參與處於內部消息發酵期股票的買賣時,一定是虧的(相對於這個消息沒有洩漏時)。散戶避免這種操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儘量少操作的頻率,長期持有,操作多了,遇到的概率也就更大。儘量選擇內部消息洩露概率小的企業進行投資,創業板啥的,散戶還是少碰的好,看著刺激,都是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