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財經聲音」盛鬆成:去槓桿的邊際力度應逐步趨緩

盛松成:去槓桿的邊際力度應逐步趨緩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日前撰文指出,金融去槓桿導致融資環境趨緊,原來還只是在金融市場上,但現在開始傳導到實體經濟,標誌就是社融增量下跌。但是,貨幣政策不應就此放鬆,否則金融去槓桿可能前功盡棄。當然,去槓桿的邊際力度應逐步趨緩,相較於此前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央行可更多地考慮相機抉擇,使貨幣政策更趨穩健中性,可運用定向降準、MLF等量價工具進行調節。

李迅雷:過於倚重房地產的經濟肯定會出問題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指出,目前中國大部分城市出現了流動人口的淨流出,貨幣增速也大幅下降,產業投資的利潤回報率自然就降低了,因此,今後中國經濟繼續減速應該沒有懸念。回顧中國經濟過去40年的高增長軌跡,發現前期靠引進外資和出口導向政策,後期靠房地產和土地財政。但如果繼續依賴於房地產和土地財政,則危機就難以避免。

汪濤:中國政策或將微調以應對美國加稅

針對中美貿易衝突升級的狀況,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政府可能會微調放鬆國內政策,包括放鬆目前偏緊的信貸政策,從而支持內需、對沖外需疲弱的拖累。可能的政策調整包括放鬆對PPP和相關基建支出的約束以及放鬆貨幣信貸條件等。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準,今年規模可能至多達200個基點,下一次降準的時點可能就在未來幾個月。瑞銀證券維持2018年全年6.6%的GDP增速預測,不過目前預測可能面臨一定下行風險。

張斌:應給地方融資平臺準備兩萬張獎狀、兩萬張罰單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債務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各界對中國各種類型債務問題最擔憂的部分。可以給地方融資平臺公司準備兩萬張獎狀:一萬張發給他們已經搞好的基建項目,沒有這些基建項目,地方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沒有依託;另外一萬張留在以後用,未來的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還需要大量的公共擠出設施建設作保障。同時還應該給地方融資平臺公司準備兩萬張罰單:一萬張發給設計荒唐、豆腐渣工程和貪汙腐敗,另外一萬張留在以後用,基礎設施投資機制不改革,這些罰單有的是用場。

馮俏彬:個稅改革為新型國家治理模式的誕生打開一扇門

個人所得稅法修訂草案首次提出了“綜合所得”的概念,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合併在一起徵收個人所得稅。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表示,這標誌著我國個稅從分類稅制向綜合稅制邁出的第一步。不僅對於個稅本身,其連帶而來的徵管方式的變化、政府部門間信息的共享都為一個全新的國家治理模式的誕生打開一道希望之門。今後,應當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將其它各類收入逐漸納入到綜合所得之中。

厲以寧:知識產權保護是推動創新的前提條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6月19日在“北大光華中國REITs”論壇上談到創新時說,生產要素的重組儘管有用,但產品競爭力的關鍵仍然是信息的重組,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就越有可能實現創新,越有可能實現成功。在中國當前的情況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就鼓勵每個人積極參與創新,因為任何人包括那些有創意的年輕人,他們剛進入市場,希望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特別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